lin60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602 真实、自由、优雅、坦然

博文

年轻教师活得有尊严是中国科技的未来 精选

已有 9735 次阅读 2014-6-22 21: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收入, 尊严, 年轻教师

          前几天与一年轻教师聊天,问一下他的收入情况,他说每月拿到手6000元左右(好象比同样情况的教师要高些)。

        国内一985学校的硕士,毕业后在国外一有名高校博士毕业,又到一个西方国家的高校做了二年博士后研究,现在是副教授,已经三十多岁。

        现在我校附近的房价已经二万五一个平方,假如现在租住二室一厅的房子,好象每月要二千多元租金吧。

        假如将房租交掉(买房子要考虑月供),自己还剩不到四千元。这个年龄,要结婚、生孩子、还有人情来往,加上手机费、水电费、煤气费、回家路费与探亲费等,可以想象这经济状态是什么样。

        如果配偶收入可以还行,假如配偶收入不行,基本上处于生活贫困线上不远。

        当然如果有个好的父母亲,情况会好不少。

        这个年龄刚工作,没有技术基础,没有得到外界认可,为企业服务得到点收入也是不容易的。

        去年陪一位研究生同学到一985学校参观,三十多岁的实验员工资只有四千多元。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校收入非常低的时候,我跟人到企业去做项目,当时我是副教授,与企业及地方人吃饭,一桌人我穿得最寒碜。那个时期,许多高校教师离开了,本科生就可以来高校做教师,我校的博士毕业生可以到浙江大学做教师。可以想象那段时间对高校人心的稳定有什么影响。

        我的许多近几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收入超过我了,许多人都已经年收入十六万上下,当然不少人收入是绝对超过每月6000元的,我有一个毕业几年的学生(我的本科,华东理工的硕士)年收入9万,心里无法平静。

        高校年轻教师的生活状态,是对年轻人能够心理平衡甚至工作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收入低,不少人一方面心里不平衡,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挣点其他收入来贴补家用。

        孩子要上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最后要上大学。这个年龄特别需要钱。当孩子工作了,象五十多岁的教师们,还真不太需要钱了,因为孩子不花钱了,房子也基本不要月供了,反面这时候工资收入高了。

        上次见到一年轻教师在科学网上晒了一下‘帝都年轻教师的工资单’,说实在的看了心酸。

        一边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另一方面却让年轻教师生活得窘迫,这不利于‘宁静致远’地做学术。

       对于大部分年轻教师来说,别指望他们通过课题能够得到多少额外收入。

       国家应该有个测算,大学的教授、年轻教师们应该在这个社会普通人工资的什么位置。

       年轻教师是中国科技的未来,不要让中国高校象个过山车似的,一会在波峰,一会在峰谷。

       问不少硕士生想不想读博士,他们摇摇头。

       一些博文经常说中国的教师们学术做得不好,但有没有与发达国家比较一下相同职称教师们的年收入,比较一下房子,比较一下实验条件,比较一下他们在高校工作多年甚至数十年的总体收入状态呢?

         许多人说做科研的人要有贵族气质,要宁静致远。当他们同学聚会时,自己的生活窘样,会让他们有贵族气质吗?


       



关注年轻科研人员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177-805666.html

上一篇:博文为谁而写?---士为知己者死
下一篇:做‘酱缸大学’中的一块石头

80 梁红斌 展婷变 陈楷翰 许天来 赵斌 罗德海 曹建军 朱志敏 郑永军 余国志 汤奔阳 梅钢 郭艳峰 王善勇 蒋敏强 鲍博 汪晓军 张永祥 张旸 徐耀 高友鹤 石锋 张德元 刘建彬 王云龙 逄焕东 陈学伟 郭文阁 王林平 王涛 孙友甫 邵鹏 张磊磊 张骥 李宇斌 陈德旺 文玉林 张磊 吴明火 王喆 温世正 霍一宁 徐锡明 唐常杰 叶建军 左宋林 周可真 刘忠波 戴小华 刘淼 李伟钢 张忆文 袁圳伟 刘阳 张强 张文增 张洋 李发堂 胡瑞祥 唐凌峰 戴德昌 夏伟 陈敬朴 李本先 刁空非 闫安志 马宏宾 司黎明 ljxm wangqinling findsky biofans ycjyf zhyzh idealist dreamworld wuxiangchao mbnl dengdaifeixiang capent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