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中国科教界的校园情结和书生气氛

已有 4950 次阅读 2014-6-26 04:41 |个人分类:社会体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中国科教界, 校园情结, 学生气氛

中国科教界的校园情结和书生气氛

 

蒋继平

2014625

 

从国内各种媒体给我的印象来看,我觉得中国科教界存在着明显的校园情结和一种浓重的书生气氛。

我的依据是,大多数文章和评论谈论的是大学的教育和科研状态。把大学和教育放在一起谈论固然是对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是,把科技创新的主要希望放在大学的教授身上,那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了。

我觉得出现这种不正常现象是因为科教界的大学情结造成的。在我的印象中,在中国科教界担当一定重要职务的科研人员,或者一些大学和研究院所的领导,大多数是从国外学校直接出来的教授或者博士后,他们目前在中国的科教界起着呼风唤雨的作用。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是北大生科院院长,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和北大生科院前任院长饶毅教授。他们两位就是从学校到学校,从来没有走出校门到真正的私人企业从事科研的经历。据说施一公现在与一些私企有合作,但是,那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并不是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这方面。

在我的感觉中,大学和私企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大学的环境与私企有明显的不同。其次,大学和私企的目标也有明显的不同。大学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不是科技产品的创新研发,后者是大学教育的副产品,而私企的主要任务是科技新产品的创新开发。即使是科技创新,大学主要是理论方面的研究,而企业是实质产品的研发。

西方发达国家是大学的科教研发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并重,是一个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西方的大多数科技新产品都出于企业,大学只是提供一些理论模型的创新式研究。科技投入的研究经费也是企业多得多。

反观中国目前的情况,好像却却相反,几乎没有多少私人企业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来从事新产品的开发。一些重要的研究都集中在大学中。科研的经费也主要被大学的教授们垄断。

鉴于这样的区别,中国科教界存在着一股浓重的书生气氛。这股书生气氛以唯论文论英雄,唯论文搞经费,唯论文提职称为标记。

对照中西的科教系统,我觉得西方是公私并行,大学和私企并行,是一个两条腿走路的模式,是一个相当平衡的系统;而中国主要是公立为主和大学为主的模式。这个模式很不平衡,好像是独腿的巨人,让人觉得很蹩曲。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3132-806616.html

上一篇:美国私企招揽和利用人才的几个高招
下一篇:看到一个60岁的小伙子

20 张骥 陈小润 石锋 吴飞鹏 周健 张学文 李宇斌 刘建兴 王树松 汪晓军 周明 周向进 郭战胜 XuexingLu truth21ct JIANHUN wangqinling ttee1 chaijf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