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xum

博文

我国应急处置酸碱等化学品灼伤的方法应该升级了 精选

已有 6159 次阅读 2014-7-6 09:39 |个人分类:HSE管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应急处置, 酸碱灼伤急救, 化学风险

应急处置酸碱等化学品灼伤的方法应该升级了

140706李健

实验室、工厂里大都存在酸碱等化学品灼伤的风险,由于不慎灼伤,会引发剧烈的疼痛,呼吸困难,头晕,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如果是眼部灼伤,则有可能导致失明。灼伤的严重程度是根据化学品种类、浓度、溶液温度,当然还有接触时间的不同而不同。被广泛认同的通常处理办法是用大量水冲洗稀释、用酸碱中和。其局限性是对于高浓度化学品灼伤,一部分化学品会渗透入皮肤组织,导致细胞坏死,甚至造成终生残疾。对于高浓度的酸灼伤,用水或碳酸氢纳溶液处理的同时,由于浓酸稀释放热带来的热灼伤,会进一步加剧皮肤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冲洗)。另外灼伤后,要求10秒内开始冲洗灼伤部位,现实中很难实现,还有喷淋洗眼器一般也是固定不可移动。

 

前不久参加一个化学安全国际研讨会,了解到欧洲先进和更科学的做法(已立法为欧洲安全标准法案EN15154),值得我国学习。

他们应急处理酸碱灼伤不只是稀释和中和的洗消,而是采用一种“螯合”的方法制成的洗消剂。其最显著的作用是它“拔”出了化学物质的有害离子(包括腐蚀离子和毒性离子并存的情况),阻止了灼伤进程、控制了化学物质渗透到皮肤的深层,而不只是如传统的方法只去除皮肤表面的化学物质、降低已渗透到人体组织内的化学品浓度,它解决了灼伤后最恐惧的问题:化学物质的渗透!而且,对第一时间的救助,受污后由传统要求的10秒钟延长到1分钟内开始清洗即可保证效果。这种洗消剂做成了瓶装,方便携带取用,十分有助于灼伤后最快速度的反应。欧洲和一些发达国家大量的应用案例表明(也包括我国部分外企、少数国企),被喷溅灼伤的人在第一时间使用这种洗消剂,大多痛苦减轻、无后遗症、无停工。

传统水冲洗办法(上图)


用这种洗消剂冲洗的最初一刻,细胞组织略微收缩,及冲洗结束后,细胞组织被完好保存。(来源:研讨会资料)

对于实验室面临的一个安全风险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甚至不明的试剂、制剂等化学物质,大类分有酸、碱、氧化剂、还原剂、螯合剂和溶剂,上述欧洲的解决方案都可采用同一种洗消剂应急处理,即其是“万能”型。



研制这种洗消剂的是法国国家安全研究所(INRS)前任主席Blomet博士,是位化学家。他认为,中国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热情很高,但装备不足,缺乏专业的应急装备和物资,开展紧急处置要有针对性,为应对化学事故,要落实许多细节工作。他说起中国的一个例子,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储备了一种应对化学性灼伤的应急物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知道,但是,新来的当班主管人员却不了解这一情况,将这种物品锁在了柜子里。后来,当灼伤事故突然发生时,这种应急物品却因主管人员不在而取不出来,致使工人蒙受了较大的伤害后果。后来,这家企业把应急物品交给当班工人保管,并在交班时人与人的交接,妥善解决了应急物品不应急的问题。他认为化学品灼伤的应急设施应象灭火器一样,做到随时随地可取用,现场有效急救方案的本质是“便携”。Blomet非常关注培训,他在中国的研讨会我参加过几次,他从来不去介绍他的洗消剂专利产品,而是培训、互动交流相关安全知识、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家伙比较聪明,销售前靠先给客户洗脑,水到渠成的打法)。当然,靠他的独有配方制成的产品,相比传统的水和酸碱中和用的物质要贵得多。但还是值得用的,因为有效的灼伤洗消,可避免受伤工人一辈子的创伤、甚至生命的失去。




https://m.sciencenet.cn/blog-903722-809396.html

上一篇:“车不让人、人不让车、车不让车”并不都是人素质问题
下一篇:韩国幼儿园班车翻车与海南春游客车翻车。。。

16 许方杰 尤明庆 王春艳 高文元 黄永义 朱志敏 曹君君 朱传卫 周洲 gzk07 snrt001 shenlu biofans abang dulizhi95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