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翻译到底要不要署名呢? 精选

已有 7751 次阅读 2014-8-4 19:51 |个人分类:个人看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我翻译过一些东西,而且比较好奇,所以,看到别人翻译的东西,往往会更关注一些,甚至关注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最近我注意到了一个问题:翻译到底要不要署名呢?

按说,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很强调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了。翻译虽然算不上什么特别有创造性的劳动,但好歹也算是知识性劳动吧,署个名是很自然的了,不该成问题吧。但是我注意到,实际情况好像并不这么简单。

问题的发现是这样的。我经常读些报刊杂志,发现里面的译文有些署译者的名,而有些却不署名。其中的原因有些我能理解,有些我不能理解。

《环球科学》里面的翻译文章几乎都署译者的名(虽然有些署名很怪,比如说“红猪”);《参考消息》里面的东西几乎从来不署名。这里面的原因我大致能够理解:《环球科学》讲科学,对知识产权这种事情看得重一些,而且译者大多不是编辑部里的人,翻译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所以,《环球科学》里面的文章都署名;《参考消息》以前是内部读物,是帮助领导了解国际动态的,译者大部分是编辑部里的人,翻译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所以,《参考消息》里的东西基本上不署名。同样的道理能够解释《环球时报》。

奇怪的是《中国新闻周刊》。这本杂志经常刊登些外国人的文字,主要是在观点专栏里。有些外国人像是华裔,也许他们真的能写中国字呢;但有些明显是正宗老外,比如说北约前秘书长索拉纳,估计他们真的不会中国话。可是你看他们的文章,不仅说的话四平八稳、没有破绽,而且写的字四四方方、全是中国字,这倒没有什么特别奇怪的---这些都是翻译过来的文字嘛。奇怪的是,有些文章后面有括号(翻译某某某),有些后头却没有。这些文章还都属于同一个专栏,而且常常是这期有、下期无的。真是奇了怪了,同一家杂志怎么会对同类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标准呢。难道是因为不同期的执行编辑不一样吗?

所以,问题就来了。翻译到底要不要署名呢?或者说,什么时候可以不署名呢?有什么切实的规则吗?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19915-817087.html

上一篇:高考随想几则 2
下一篇:忽悠人的科学新闻 2:手握充电宝真的能给手机充电吗?

11 李轻舟 曹聪 朱晓刚 赵斌 武夷山 王德华 胡九龙 史晓雷 王桂颖 王春艳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