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扬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peiyang 跟踪国际前沿 服务国内科研

博文

我们的欧洲之行----最美男子 大卫

已有 3513 次阅读 2014-8-11 12:22 |个人分类:旅游美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7月30日,我们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参观了大卫像。

大卫像(David)是文艺复兴时代由米开朗基罗于1501年至1504年雕成,用以表现大卫王决战巨人歌利亚时的神态。高5.5米、重5000多公斤,原作目前置放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学院艺廊。http://baike.so.com/doc/4377584.html

 


 

   500年来《大卫像》的精巧匀称、优雅的相貌、从容的意态和蓄势待发的气势,令人赞赏。正如米开兰基罗自己所言,他的雕刻就是‘将禁锢在石头中的生命解放出来’。米开兰基罗也藉着这尊大卫像,暗示了佛罗伦萨的统治者应像大卫一样勇敢的保护人民,和公正的治理人民,才能真正统有整个佛罗伦撒。

   《大卫像》是米开兰基罗25岁时的作品,不仅为他奠定了文艺复兴大师的不朽地位,也成为佛罗伦斯人的骄傲和佛罗伦斯的精神象征。

   根据瓦萨利《艺术家列传》中的记载,《大卫像》在米开兰基罗动手之前,原来是一块废弃的石头。有一位雕刻家西蒙.达.腓耶索在雕制一个人像时不慎失手,将这块大理石在两腿位置中凿坏一个大洞,看来残破可怜,似乎已经不可能再雕出一件完整作品了。

   当时的意大利首长庇耶罗.索德利尼想把它送给达文西,后来又想交给渴望得到的雕刻家安德列亚.康杜西。米开兰基罗知道后,想尝试这件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米氏为了争取这块石头事先做了周全的准备。他到现场仔细的把石头重新衡量,计算好如何依照既有形状创作雕刻,然后向索德利尼提出计划,最后真的争取到了这块大理石。

   他首先做了一件手执投弹器的大卫像蜡模,之后又在大理石四周用台架和厚板立起屏障,开始埋首工作。原先被凿坏的部分,经过米开朗基罗的处理,还在石像边缘保留下部分凿痕,今天观赏者还可以留意到这些细节。由于米开朗基罗细密思虑的创作,使一件废弃了的东西,又奇迹般的复活过来。

   当这座庞大的雕像完成后,要如何运到广场去又引起了讨论。结果是基利阿诺.达.桑伽洛和安东尼奥两人造了一座坚实的木架,把雕像用绳索吊在上头,以减缓搬运时的摆动,慢慢送往目的地。在绳索上,米开朗基罗设计了一个滑结,当重量增加时,这个结便会自动绷紧,他还画了素描来解说这个结实和安全的负重设计。

   当索德利尼看到大卫像立在广场上,心里十分高兴。可是他还是批评大卫的鼻子太厚了;米开朗基罗注意到这位行政首长说这些外行话时,于是站在雕像的正下方,从这个角度往上看是无法看清全貌的,但是他也不想让长官难堪,便智慧的的抓了一把大理石屑,爬到雕像肩部的鹰架上,作势敲动凿刀,并撒落带上去的石屑,然后向下望着这位监督的首长说:“现在再看看!”索德利尼答:“好多了!你真把它点活了。”

   2002年,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脍炙人口的「大卫」雕像,在蒙尘染垢近 130 年之后,接受艺术品复原专家细心的清理洗濯,重现这座白色大理石雕像昔日的光彩。大卫像上回沐浴净身已是1873年的事。

   为使这项历史任务能顺利进行,收藏大卫像的「学院画廊」筹划长达11年,所需经费16.5万美元则由荷兰的「艺术长远基金会」提供,前置作业从2002年月中旬展开,全部工作在2003年3月底结束。

   大卫像完成於西元1504 年,于2004年欢庆500岁「诞辰」。这座全裸的男性雕像呈现旧约圣经中击杀巨人歌利亚的以色列少年英雄大卫,身躯高2.5公尺,加上基座则有5.5公尺,体魄雄健,面容俊美,神态坚毅,是西方雕塑史上的代表作,也代表当时佛罗伦萨人民反抗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大卫像完成后曾长期放置在室外,饱受大气污染摧残,而且屡次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遭毁损。

   受命为大卫像除尘洗垢的艺术品复原专家,必须步步为营、谨慎从事,以免损伤这座稀世瑰宝。大卫像身上的每一块肌肤均拍照存证,专家找出所有的裂痕、缺口与凹痕;紫外线扫描则呈现其肌肤表面的化学沉积物,供专家进一步研究。专家运用特制的吸尘器以及类似棉花棒的工具,作业时并不搭建鹰架,而是站在起重机上。 

来源:数字中国

http://www.huaxia.com/zt/tbgz/09-041/1483309.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0034-818702.html

上一篇:我们的欧洲之行----参观但丁故居
下一篇:我们的欧洲之行----听伽利略的故事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