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台湾桃园发生瓦斯外泄96人被疏散:关注台湾的构造活动

已有 2711 次阅读 2014-8-18 06:2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构造活动, 台湾地震, 高雄燃爆, 瓦斯外泄

台湾桃园发生瓦斯外泄96人被疏散:关注台湾的构造活动

                 杨学祥


   2014年7月31日23电50分,发生高雄气爆事故,已致28人遇难287人受伤2人失踪。8月1日中午12时38分台湾宜兰县大同乡发生里氏规模4.1级地震,这都是台湾构造活动增强的前兆。

   大范围的高雄气爆事故,表明地下管线受到异常力量的破坏,与地面沉降和构造活动有关,随后的台湾宜兰县大同乡发生里氏规模4.1级地震就是证据。在调查高雄气爆事故发生原因的同时,要发现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预防更大灾害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6727.html

    中新网8月17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气爆阴影未褪,桃园市金门二街今天中午传出疑似有瓦斯外泄,警消并疏散96人,所幸经天然气公司紧急抢修,顺利排除状况。

   与之对应的是,8月15日台湾屏东县附近海域发生4.4级地震。

4.42014-08-15 04:22:5121.7120.89台湾屏东县附近海域

http://www.ceic.ac.cn/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也是全球气象灾害和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时期。由于地下能量的积累、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为最小和地球自转异常,2014年极端灾害频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关注台湾的构造活动,防震防灾刻不容缓。

相关报道:

台湾桃园发生瓦斯外泄96人被疏散

2014年08月17日15:42  中国新闻网 评论中大奖(0人参与) 收藏本文

  中新网8月17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气爆阴影未褪,桃园市金门二街今天中午传出疑似有瓦斯外泄,警消并疏散96人,所幸经天然气公司紧急抢修,顺利排除状况。

  桃园县府消防局表示,在中午时刻接获民众报案指出,在桃园市金门二街的一处民宅附近,有闻到瓦斯味道。

  消防局大林分队人员立即前往了解,在发现一处公寓外墙的瓦斯管线疑似有瓦斯外泄状况,立刻通知欣桃天然气公司工程人员前往处理。

  警消为求慎重与民众的生命安全,并立即劝离附近8家店家,96名居民暂时离开。

  所幸紧急处理得当,并更换部分管线后,警消与天然气公司人员才陆续撤离,整个抢救行动将近2小时。

(原标题:台湾桃园发生瓦斯外泄 96人被疏散)

(编辑:SN123)

http://news.sina.com.cn/c/2014-08-17/154230698956.shtml

关注台湾的构造活动:台湾宜兰4.1级地震和高雄气爆事故

已有 333 次阅读 2014-8-3 05:3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2014年 高雄气爆事故 台湾地震 灾害前兆    推荐到群组

              关注台湾的构造活动:台湾宜兰4.1级地震和高雄气爆事故

                                  杨学祥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也是全球气象灾害和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时期。由于地下能量的积累、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为最小和地球自转异常,2014年极端灾害频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5633.html

    2014年7月31日23电50分,发生高雄气爆事故,已致28人遇难287人受伤2人失踪。8月1日中午12时38分台湾宜兰县大同乡发生里氏规模4.1级地震,这都是台湾构造活动增强的前兆。

   大范围的高雄气爆事故,表明地下管线受到异常力量的破坏,与地面沉降和构造活动有关,随后的台湾宜兰县大同乡发生里氏规模4.1级地震就是证据。在调查高雄气爆事故发生原因的同时,要发现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预防更大灾害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6727.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820302.html

上一篇:云南省永善县连发6次地震:警惕地震范围和规模扩大的可能性
下一篇:伊朗发生6.1级地震:关注17-20日潮汐组合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