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再说灾难背后的制度与文化 精选

已有 6337 次阅读 2015-1-1 09:44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文化, 制度, 灾难

再说灾难背后的制度与文化

 

新年未到,广东爆炸和上海踩踏已经充斥了网路。这两处灾难都是非常简单的,稍有安全常识的人都能够判断出危险,可是我们的当事人看不出,到底是哪一处环节出错?这里我只想泛泛谈一谈制度和文化,因为人祸制在中国流行,外面公开的信息都是很可疑的,要么是为了致人死罪,要么是替人开脱,都很难让我感到公平,更难相信调查结果,所以作为局外人,我永远只能被动接受,不敢指望挑战火场调查。

广东爆炸,显然是一方为了赶在新年之前完成清洗任务,另一方也要赶在新年之前完成焊接任务,两个不能同时进行的任务,单独都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同时干,显然是沟通环节的问题。香蕉水导致的燃爆问题,21年前的广东已经发生过一回,也是工厂,也死了人,教训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有人因此而判刑,一定是有关方面不愿充分赔偿,所以拿人祸论来遮人耳目,转移视线。我从来不想恶意揣摩别人,可是结果总是这样,判刑总是和赔偿不足相关的。赔偿足够还判啥?吃饱撑的?灾难的本性是经济问题,如果上升到刑事,一定是因为经济问题有难言之隐。

上海踩踏问题,与整整22年前的香港兰桂坊踩踏极为相似,都是开放场地,都是人群聚集,都是新年踩踏。为什么教训不能吸取?因为中国没有消防。有没有搞错?中国有上百万的消防从业人员,有救火、有防火、有救灾、有特勤、有急救,怎么会没有消防?真正的消防是所有这些群体的综合,而且是职业化的、常备不懈的,这一点中国没有(有人跟我较劲,中国香港有,台湾有,不能代表中国有)。只有职业化消防才会深入校园宣传安全和逃生常识,中国只有运动化科普,没有常设的职业性的科普,这是消防制度的欠缺。不管是群体活动场合、抢险救灾场合,虽然可以在报上看到他们的行动,但都是辅助性的,从未占据指挥领导的地位,这是和发达国家消防制度的显著区别,也是中国缺乏制度化消防的显著标志。中国人人都似乎是安全高手,逃生高手,显得消防队员很业余,事实上他们的智力和经验也不足以担当重任,这是制度设计的缺陷。我不是说某个人不行,而是说中国的消防制度在全世界没有其他的可比对象,是中国学日本,日本学法国,拿破仑学奥古斯都的结果,是2000年前的罗马Vigile制度的现代复制,所以很难承担现代化中国的发展需要。什么时候,我们的学生每年都能够听到消防队员的科普讲座,我们的消防队员就像纽约消防队员那样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中国的消防制度才能够与崛起的大国地位相匹配,现在显然还落后很多。

上海踩踏问题,也和学术界的争议有关,即到底有没有人群恐慌问题。自从1963年,心理学界把弗洛伊德的一个法文的概念错误翻译成英文的恐慌之后,恐慌的定义日趋严格,引得无数心理学家,如Janathan SimeGweyne ProulxJohn Bryan等人(上述三人已故,所以我才敢引用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案例来证明,所有被称为恐慌的案例都是环境造成,不是人群造成。所以即使让他们来现场诊断,他们仍然坚信,这不是恐慌,人踩人是环境导致的结果,显然这是和广场发生的环境相矛盾的。外滩既然是开放空间,就理论上不存在障碍,这时候还用环境来解释,就不能自圆其说了。他们的论点,是恐慌很少发生,而上海外滩的开放空间,确实发生了因为意外事件引发的群体恐慌。如果有人跟你争论当时是否有恐慌,不要忙着辩论,很可能你们的恐慌定义不同,这是学术界30多年来一面倒的结果,有利于人群逃生模拟软件,却和现场观察到的结果有冲突。所有的软件都不能模拟恐慌,所以恐慌是不存在的,这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学术界都这么认为,那么持恐慌存在观点的人,就不是学术专家,受到排挤是显然的结果。学术界也是江湖,也存在禁区,恐慌论就是一个雷区。也许发达国家如美国,经过一个世纪的宣传,人们不相信有恐慌的存在了,可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来一次踩踏如同吃饭那样容易,现有的理论是不足以解释踩踏结果的,可以解释踩踏过程的理论得不到承认(心理学本来就是唯心论,是否是科学有很大的争议),所以学术界的混乱认识对于正确地防范群体灾难有很大误导,所有软件都不能模拟灾难,因为人作为对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广东气体爆炸问题,还与1934年的南昌机场爆炸案有关,当时接近夏天,白天温度高,所以航空汽油容易挥发,这时候发生爆炸,显然是制度性问题,对爆炸的危险防范不足,才会有全部损失的结果。可是有人不这么认为,认为这不是一个科学问题,非要朝人祸论调查,调查来调查去,居然也能够自圆其说(替罪羊在中国不是好找,而是太好找,反正不需要调查,只需要人祸论即可),而且让蒋介石支持他的工作,于是军统势力一家独大,再次开启了东厂西厂锦衣卫的“厂祸”,这个人太有名了,他叫戴笠,字雨农。一次简单的火灾事故,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和走向,靠得就是问责制和人祸论。问责制和人祸论一旦推广开来,人人都有避祸的倾向,所以不敢说,不敢宣传,不敢调查,就是常见的结果。中国发生那么多的灾难事故,老百姓知道的很少,关键的问题是,你不知道什么是能说的,什么是避讳的,所以人人都不敢说事故了,这是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的最直接表现。谁说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不是我,是林语堂在《吾国吾民》中提出的观点,也是大家都认可接受的观点,就是不问真相,只看厉害的传统文化,深入中国人的骨髓。

2014年本来是中国事事顺利的一年,就是被几次灾难搞坏了。按照普通老百姓的观点,如果灾难背后没有人祸,似乎这个事故就不是灾难,调查人员似乎没有尽到责任。可是,由于舆论向人祸论的倾斜,我们的结论必然是灾难人为(即动不动就提到的“责任事故”,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推卸责任的,制度设计的主要功能是防范人祸,防范失职的。如果谴责(某些人的)责任,不是给(整体的)安全制度免责吗?当你把事故定性为“责任事故”之时,你的动机就是不想调查真相,只想替制度免责,这种态度从一开始就错了,所以调查结果不用看了,一定有所权衡,有所遮蔽,有所误导的。)。所以,每一次灾难的处理结果,似乎表面上“大快人心”,实际上歪曲了真相,到底谁得到好处了?老百姓吗?更愚昧了。领导吗?更心惊胆战了。消防工作者吗?更无可奈何了。然而,这就是我们灾难调查的目标吗?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从未看到过中国公开的调查报告附上地形图,也许可以说估算不准,问题在于,附上地形图,人们就会提问,就会产生真相,所以中国公开的报告是不能附上地形图的,真相只能让一小撮人知道。这也是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的标志之一,不让自己探索真相,只能听信权威。拿愚民的态度来应付安全问题,是中国所有灾难的文化背景,让我们学习西方消防的人不知如何应对,只好在此牢骚几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此搁笔。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855553.html

上一篇:云端生存思考之四:书到用时方恨多
下一篇:小议在群体灾难中缺席的中国消防

17 李伟钢 李健 曹聪 吕喆 孙学军 王智文 代恒伟 刘敏 陈龙珠 马建敏 尚书勇 王荣林 王显生 秦健勇 biofans xchen lbjm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