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科学是“对的”还是“相对的” 精选

已有 7625 次阅读 2015-1-22 19:45 |个人分类:科学人生|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科学, 三聚氰胺, 利益集团, 相对, 反应停

科学是对的还是相对的

蒋高明

 

今天探讨一个哲学问题。科学一直是对的吗?还是科学是相对的?

在天文学上,在很早之前,人们认为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谁也没有怀疑过,直到哥白尼出现。物理学上,牛顿力学不能解释的现象爱因斯坦的理论可以解释。可见,科学是不断进步的。

有些应用性的科学(其实有些就是一些技术),就不断出现否定之否定。这样的例子近一个多世纪就非常之多。

为了解决孕妇妊娠反应问题,有人发明了反应停,然后科学家后来发现,服用了反应停的母亲生畸形儿概率高——这种婴儿手脚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没有手脚。截至1963年在世界各地,如西德、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由于服用该药物而诞生了12000多名这种形状如海豹一样的可怜的婴儿。反应停的学名是沙立度胺,最早由德国格仑南苏制药厂开发, 1957年首次被用作处方药。沙立度胺推出之始,科学家们说它能在妇女妊娠期控制精神紧张,防止孕妇恶心,并且有安眠作用。资本家当时说服那些可怜的孕妇也打着科学的幌子,后来被叫停更是科学的态度。

臭名昭著的三聚氰胺也是以科学的名义进入人类食物链的,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但2008年毒奶粉事件爆发,39965个受害儿童证明,这个所谓的高科技是害人的。三聚氰胺不仅毁灭了三鹿奶粉那样的名牌企业,还沉重打击了中国的乳业,以至于中国的年轻妈妈们宁愿冒坐牢危险也要到香港等地购买洋奶粉。

DDT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发明,够科学的了吧?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DT使用范围迅速扩大,且在疟疾、痢疾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大显身手,救治了很多生命,还带来了农作物增产。然而,上个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DDT在环境中非常难降解,并可在动物脂肪内蓄积,甚至在南极企鹅的血液中也检测出DDT,鸟类体内含DDT会导致产软壳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处于食物链顶极的食肉鸟如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几乎因此而灭绝。1962年,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怀疑,DDT进入食物链,是导致一些食肉和食鱼的鸟接近灭绝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卡逊挑战DDT的相对科学性,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些利益集团及其豢养的科学家对于她的仗义执言进行了疯狂的围攻,直到她离开人世。

天然脂肪酸与人造的反式脂肪酸化学成分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在双键中的一支伸展方向上有一点点不同。反式脂肪可以人工制造,成本低廉,在少量的触媒金属的帮助下,将氢加入植物油里产生氢化反应。这样的科学当时是了不起的发明,一直被作为科学的食品用了几十年。然而,1993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卫勒发表了一篇题为《反式脂防酸摄入与心脏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的爆炸性研究报告却让反式脂肪酸的科学变得的不科学了。该研究从1980年开始历时8年,受试人是85095名没有冠心病、中风,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脂症的女护士。结果表明,反式脂肪酸能增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数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数量,从而攻变二者的比例,增大冠心病的发病率。如今,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颁布法令,让反式脂肪退出人类食物链。

四乙基铅刚问世的时候也是科学的。上世纪中期,石化公司宣传四乙基铅的时候,只字不提铅这个字眼,反而用一美女做广告,鲜红的嘴唇里,吐出的是挑逗的语言――“搭上我,让驾车的快感代替爆震。后来,哈佛大学女教授、外科专家哈米莉坦公布了四乙基铅对试验动物产生的伤害结果,指出四乙基铅会引起脑损失、畸形甚至死亡,并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但是,美孚石油公司拒绝承认,要求科学家提供所谓的证据,并与科学家打了25年的官司。现在,全球停止了四乙基铅使用,纠正了原来的科学错误,但是在整个20世纪,美国烧掉的汽油中估计含有700万吨铅,贡献了20年代以后大气中铅增长量的90%。在那漫长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谁也说不请多少生命被夺去了。

今天,有那么一门科技,将原本不带毒的食物变成带毒了,但因打着科学的旗号,占领了话语权在全球推广,容不得半点质疑。他们的理论竟然是什么实质等同,就是看起来就是食物,那根本就没有问题。所有质疑的人给被扣上不懂科学的大帽子,都是中国大妈。然而,他们的实质等同是双重标准的:既然也带毒,为什么不和药品实质等同?更为荒谬的是,担心人家怀疑,就颁布一张安全证书,安不安全能够靠证书决定吗?他们说国外也这样做,国外做的就是对的就是科学的吗?想到背后的资本力量了吗?

人与老鼠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动物,发明出了新药要用老鼠做实验,老鼠吃了没有事,就反推人吃了也没有事。这样的科学逻辑下,反应停等等很多新意上市前都是这么做的。在老鼠那里是科学的东西,在人那里就不一定是科学的,还可能是荒谬的。这就是科学的相对性。

成果发表在《科学》与《自然》那样的吓人刊物上,就是科学的吗?也不一定,否则,《科学》和《自然》有那么多退稿怎么解释呢?科学上的文章是对的,几天后就发现,是不对的甚至是造假的。

人不是老鼠,几百万人吃老鼠吃了没事就放心吃的药,这连基本的科学逻辑都是错误的,可行业内照用不误。谁来调整?待反抗的声音的多了,死的人多啦,科学圈子才调整,只不过用一种新药代替另外一种新药。科学是对的科学的就是正确的误人不浅。很多人被明明白白治死了,至死还没有反应过来,科学也会害人吗?

要讲科学,但不要将科学作为迷信。科学是相对的,一个时期内的某种理论某种技术是对的,是好的,但经过长期的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或人类生产实践,证明原来的理论是错误的。科学在一个特定语境是对的,这就是圈子文化。你不能将圈子文化强加到圈外的人身上。文学家描述女孩子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几个字就够了,如果你非要还上科学的语言,就成了“眼眶高多少,长多少,深多少;眼白占多少,眼珠占多少;每分钟闪动多少次”,科学到时科学了,然美在哪里呢?你遇见这样的女孩不吓走你才怪呢。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毛主席的上述一番话,才是对待科学的真见灼知。

科学是相对的。那些容不得别人质疑,容不得别人批评的科学家;那些动辄拿科学大棒抡人,搞科学山头文化的人,那种以静止的观点对待世间万物,以实质等同原则看待事物的人,要么是无知,要么心中有鬼。




https://m.sciencenet.cn/blog-475-861887.html

上一篇:弘毅生态农业模式让苹果农残销声匿迹
下一篇:当年的“万元户”为什么破产?

42 姬扬 陈辉 骆小红 徐耀 张骥 杨洪强 范秀山 吴飞鹏 柏舟 鲍海飞 王春艳 唐小卿 闫安志 李学宽 赵斌 肖文 郭奕棣 黄永义 王志平 侯沉 马德义 葛兆斌 何伟 都世民 梁亮 姜进举 吕洪波 高建国 孔鹏洲 王德华 陆绮 wangqinling laijianshan zjzhaokeqin wangdaoyongzai m82a1 samotion jlx1969 shenlu HLpope bridgeneer peosim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