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有效的社会支持,促进康复

已有 2723 次阅读 2015-1-23 16:5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情感, 能动性, 大家庭

前已述及,癌症康复还包括社会康复,它指患者能够心态平和而健康地回归社会社会,完全融入社会大家庭之中。这至少涉及两大方面:一是患者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观上有意愿回归社会(对此,前面已经有所涉及);二是能够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在此,仅讨论后者。

人们常说:“朋友是最珍贵的财富。”这其实就涉及了社会支持问题。而后者又比常理的“朋友”因素来得复杂和具体,在癌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社会支持常显得格外重要。

社会支持理论(The theory of social support)认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社会环境的挑战。析言之,每个人都生活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之中,交往的数量与质量,影响着他的心身健康及社会适应状况。具体到个人而言,是否有关系密切,可以随意倾诉郁闷,交流感情,表达真实思想和苦恼,并能获取情感支持和理解,得到有效帮助的亲友,以及这种亲友数量的多与寡(理论上,6个以上随时可以倾述的朋友为多,3~5个为中等/常态,1个没有最糟糕),常很大程度决定着他(她)的心身状态与健康水准。一个人,如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包括家庭、夫妻、亲戚、朋友等,能得到较多的社会成员之理解/支持/帮助,那他在挫折/失败/失落或心身欠健康时,能借助的社会资源就多,自我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自我调适能力就增强;反之,很容易罹患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心身疾病和慢性病。长期癌症临床实践中,我们注意到一个鲜明的事实:同样生了肿瘤,夫妻恩爱,每次就诊夫妇随诊的;以及老年患者中子女孝顺,每次陪同就诊的;社会交往比较广泛的,其疗效明显较佳,康复的可能性大增。因此,对癌症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是影响疗效及康复进程的一个大问题。

2013年,美国一组心理学家报告了一个有趣的研究结果:对女性癌症患者康复贡献最大的第一位竟然是小姐妹们经常聚在一起,逛街、聊天、购物、喝咖啡。他们调查后认为:闺蜜之间的亲密关系,常可决定患者的康复状态!这其实就是获得了最有效的社会支持。

有个案例印象深刻:90年代初,外资刚刚进入中国,当时外资企业很少启用国内管理人员,因为觉得国内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往往请台湾的管理人员过来帮助管理企业,因此,当时上海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台湾太太团。她们的先生做管理,太太们无事,很多人喜欢学中医,听听课,常聊聊,并相约一些病人求治。本人周围也有了一些台湾太太朋友。后来,有个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刚刚跟随先生从国外进大陆的,她因为担心先生出差错意外(其实是怕他找小三),所以尽管生了病,也愿意过来陪先生。由于患病因素,她天天闷在家,尽管中西医治疗都在进行,但疗效不很好。笔者知道她多数时间把自己锁在家里,只有一个保姆陪着她,睡也不好,平日胃口也不好,各种症状都没有很好解决。无奈中,我想起台湾太太团,这些太太团里的成员年龄多数比她大些,我就请她们帮个忙,给她们牵个线,让她们经常去找这个女士聊聊。开始效果并不好。尔后,我给她们提建议,拉她出来一起走走,患者本人说不行,因为自己体质太差。我说这样,睡完午觉以后,你们硬把她拉出来。台湾妇女很信奉佛教。我告诉她们,你们这方式方法可以救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她们听了,很乐意按照我意见办,三四个女人一起把她拽出来,带着她今天逛这个明天逛那个,陪她逛一个下午,累了就就地休息。二个多星期下来,她再来复诊的时候,情况大有好转。首先是睡眠改善,因为她白天出去活动了,累了,睡眠自然好了。不久,很多症状都消减了。几个月后,她逐渐恢复了笑容,到离开大陆时,她已临床康复。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通过社会支持网络解决药物所不能解决问题(如睡眠)的案例。

社会支持是一个大概念,既涉及家庭,也涉及当事人就业单位、原有朋友、社会团体、医院等。它既与医生有关,有的又大大超出医生及医院职能范围,成为一件社会性大事。在我们看来,提醒并适当指导当事人的家庭成员给予正确、持久且悉心呵护,是这一工作的关键环节;诊疗机构营造良的就医氛围,提供温馨体贴而舒适服务,医生护士善于与患者交朋友,亦是重要一环;呼吁社会充分重视,多方(特别是原先单位同事等)的积极配合,又是一个方面。此外,努力帮助组建癌友俱乐部、健康家园、癌症康复学校等自救组织,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有更多机会,多交结朋友,也很重要。再者,充分利用包括民间公益组织在内的诸如社工、义工,以及爱心使者等,不时地给予无偿关爱,同样是提供社会支持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社工(社会工作者),在西方发达社会,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制度安排。在诸如精神疾病及慢性病患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区管理型照顾和关护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这里,还须强调患者自身的调整。社会支持是双方的互动,首先患者要有这类意愿,并解除自我封闭,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支持。我们认为,可能后一因素更重要,因为癌症患者心理活动有其一定特殊性,易自我防范;要对患者作出调整,心理学方法便是必不可少的。

许多患者生癌后,每每把自己封闭起来,所有朋友一概不再交往,这是十分有害的。须在这方面也给予明确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能在广泛的社会交往中,获取积极的社会支持,从而更有利于康复。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00-862125.html

上一篇:群体康复,一种好的康复模式
下一篇:“够好了”就可以了

1 白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