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那个时代的老师们

已有 3322 次阅读 2015-1-25 19:1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阅读《胡焕庸:以地称人谱一线》(文汇报2015-01-16

胡焕庸(19011998),江苏宜兴人。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瑷珲—腾冲一线”,也被称作“胡焕庸线”。

我曾工作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有两位著名学者王家楫(1898-1976)、伍献文(1900-1985)。阅读《胡焕庸:以地称人谱一线》后几点联想——

1,王家楫、伍献文与胡焕庸为同时代人,都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生。王家楫19171921就读于南高师,伍献文19181921年就读于南高师,王曾因病休学一年,故与伍同班同时毕业;胡焕庸1919-1923年就读于南高师。

伍献文父粗通文墨,思想开化,坚持让三个儿子读书并相继完成中学学业。在两个哥哥的支持下,伍献文1918年考取了既免除学费又供应膳食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因家境贫困,到了上大学的年龄,胡焕庸险些辍学,此时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免费招生,只是入学考试竞争十分激烈,而在这101的录取率里,胡焕庸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位……”

看来,南高师不收学费且提供膳食,入学考试录取率101

2,王家楫、伍献文、胡焕庸在南高师都遇到了好老师。秉志1920年从美国回国,在南高师任教授,1921年在南高师创建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系,王、伍都是秉志的学生。秉、王、伍1948年同时遴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20年,竺可桢从哈佛大学学成归来,到南高师任教,开设地学通论、气象学、气候学、世界地理等课程,胡焕庸是竺可桢的学生,也是竺最喜爱的两个学生之一。

3,王家楫、伍献文对秉志非常敬重,终身执弟子礼。秉志1950-1955年在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期间,王、伍路遇秉志时,都毕恭毕敬,侧立一旁,请先生先走。秉志于1965年2月21日病逝,当时伍献文正结束古巴考察,归途路过捷克斯洛伐克,突然在使馆的《人民日报》上看到讣告,不禁失声痛哭。胡企中(胡焕庸之子)从亲戚口中得知父亲极为重师道,“竺可桢先生过南京,我父亲把他接到家中,老师坐着,他站着、两手垂着,毕恭毕敬。”

4,“文革”中伍献文被关押起来,遭到批斗。1971年,伍献文被从“牛棚”里解放出来,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请允许我拿起笔,我要将《中国鲤科鱼类志》写完。”胡焕庸在“文革”时被关押起来,浪费了十多年,所以他更加珍惜时间。1978年他从狱中出来,一句怨言也没,第一时间就重提了被中断的人口所的事情。

5,王家楫、伍献文、胡焕庸后来也都成为老师,或在研究所工作的同时在大学兼任教职,或在大学任教。1985年伍献文去世,追悼会上一幅挽联:“责己严待人宽著述等身道德文章传后起;从学精治学博鱼龙得水湖山风雨忆先生。”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郭郛李约瑟、成庆泰合著《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科学出版社1999年),郭郛在此书扉页写明本书献给三位学者,第一位就是王家楫,他教授郭郛动物学并鼓励从事科学研究。2001年,中国地理学会纪念胡焕庸诞辰100周年,有学生撰联“驰骋八方,以地称人谱一线;宗师百代,沐桃荣李报三春。”以怀念老师胡焕庸。

 

本博主附言:余生也晚,但仍间接感受到那个时代老师的人格魅力。先父1948年高中毕业,有几位结下终身友谊的同学,更有一位终身尊敬的老师。我读小学中学时,都要定期给父亲的老师写信汇报学习成绩,抬头写“太老师”。我在西北军营时,太老师还给我寄过图书。80年代初我跟随中科院水生所的专家在长江上做鱼类考察工作,曾买过一条45斤重的大青鱼,头尾加上豆腐炖了一锅大家一起吃了,身段剖成6块腌起来带回家。接着去崇明岛考察,专门带了一块青鱼顺路去看望住在上海的太老师。后来太老师回信,说将腌鱼泡上米酒做成糟鱼,很好吃。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8326-862688.html

上一篇:一组与水有关的动物图片(续五十一)
下一篇:一组与水有关的动物图片(续五十三)(长江江豚专辑3)

8 武夷山 陈楷翰 郑永军 徐旭东 科苑往事 罗帆 李颖业 陈昌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