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诺贝尔奖错误教训:夸张、不经过时间检验的奖危害大 精选

已有 72717 次阅读 2015-2-4 08:5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诺贝尔奖错误教训:夸张、不经过时间检验的奖危害大

喻海良,2015-02-04

国家科技奖励历来受到国人的重视。虽然我自己没有机会获得一个奖励,但是,我在东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学习的时候,实验室5年时间内曾获得5项国家科技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最近两年,又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因此,耳濡目染知道一些,也知道这些奖项带来的好处,也知道这些奖存在的很多问题。有很多奖实至名归,也有很多奖水分不小。确实,一个成果是否获奖,影响因素很多:团队成员、经济效益、行业发展趋势、包装、申报单位等等。在这些奖项的背后,经常可以看到“成王败寇”的背景。一个奖也就几十万奖金,但背后可能有上亿的经济利益。也因此,不少团队“铤而走险”也是可能的。

当然,只要是人评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完美,都有错的可能,即使被一些科学家当做终极目标的诺贝尔奖也曾出过错。下面我们回顾一下重大奖励错误带来的悲剧:

1. 1948年诺贝尔奖:DDT发明者。这一项诺贝尔奖的危害,目前已经世人皆知,DDT已经全球禁止使用。在1997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评委会也公开承认授予DDT发明诺贝尔奖是历史耻辱。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的瑞士化学家米勒。虽然最初目的是用来杀虫,但杀虫的同时还杀灭其他生物,进入食物链,物质循环,对环境的破坏是极度可怕的。同时自然选择非但没有让杀虫剂消灭了害虫,反而让他们的耐受性越来越强,以至于不得不发明更具毒性的药物。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DDT的杀虫剂可以积蓄在植物和动物组织里甚至进入到和动物的生殖细胞里,破坏或者改变决定未来形态的遗传物质DNA作为美国象征的白头雕也曾因杀虫剂的毒杀而濒临灭绝。

2.1949年诺贝尔奖:精神治疗手术。莫尼茨在 1936 年出版的一本关于脑叶切除手术的小册子,对手术效果的介绍含有夸大不实之词。进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后来,很多地方采用该医疗后发现约有一半的患者术后有意识和行动上的障碍,如感情冷漠,行动迟缓,神经紧张,失去方向和时间感,甚至很多人在接受手术后成为植物人。

3. 1926年诺贝尔奖:致癌病菌。1925 年,病理学家菲比格声称他发现了引起癌的致病菌,称之为癌虫。对菲比格的发现,诺贝尔医学评奖委员会一反要用多年的时间来验证的常态,马上将 1926 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菲比格。然而根据菲比格叙述的方法,没有一位科学家能重复出菲茨格的结果。时光前进了三年,美国科学家佩罗罗斯发现了导致胃癌的三种病菌,戳穿了菲茨格的谎言。原来菲比格做实验时给大白鼠注射的线虫并不是原来的线虫,而是从动物肿瘤中提取的致病菌。说实话,这一个错误幸亏发现的早,否则要害了多少生命。

4. 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新一代婴幼儿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术的创新与集成2007年,该项目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然而,就在获奖不到1年的时间里,该毒奶粉配方毒害了中国将近30万儿童,其中有多人死亡。这应该只是统计的结果,估计受害者更多,只是没有被报道而已。

5. 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连生,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如果不是他们学校6名退休教授两年多的坚持,这一切根本就不可能浮出水面。不知道人们是否依然记得他们学校领导在处理这一件事上的所作所为:数次约见6位教授谈话,劝阻他们停止据报试想,国内那些获得的奖励中,还有多少这样的却不被人知的。

……

好在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封闭”,也因此,是与非、对与错,人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因此,给这些奖励以“纠错”的可能。

从诺贝尔奖上面的三个错误授奖可以看出,一个奖颁发的太早,可能根本就是错误的。而且获奖者如果进行夸大说辞,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为,很多事物是否有危害,是否存在错误,不是短时间能看到的,也因此,慎重、再慎重。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7889-865382.html

上一篇:90%的拒稿率为什么成就不了好期刊
下一篇:让科研突出的教授从教学中解脱出来

124 刘进平 冯兆东 胡业生 李世春 李亚平 赵斌 胡爱国 刘新建 刘洋 科学出版社 焦飞 杨正瓴 张能立 崔兵 王嘉文 方锦清 黄荣彬 王春艳 李志俊 孙瑜隆 杨金波 于锋 林中鹿 杨云平 曹须 戴明哲 洪源 黄永义 吕洪波 郭向云 黄仁勇 李欣海 余文 罗教明 许方杰 周可真 陈德旺 刘俊伟 曾杰 王亚非 檀成龙 曾葆青 赵保明 孙安邦 曹裕波 董全 武夷山 刘全慧 张卫 胡俊峰 闪志刚 余志伟 梅钢 李望云 戴德昌 王苗 周金元 张鑫 孔梅 赵凤光 田云川 王俊儒 武华 黄健 陈小斌 冯龙 潘竟虎 蔡志全 陈志飞 李宇斌 梁洪泽 彭文屹 韦玉程 王兆刚 郭宾 汪晓军 吴芳 徐剑 蒋永华 张超 王笑寒 李天成 李发堂 黄育和 闵应骅 李应谭 李帮建 曹建军 葛琳 张述文 张永忠 季丹 刘全生 汤奔阳 李维音 史亚鹏 王洪吉 姚小鸥 王铮 周向进 王伟华 袁君云 薛宇 gaoshannankai ljxm xj5106 ybyb3929 lrx shenkuxiaofu Majorite xchen zhouguanghui z2361084566 loyalSciencefan zjzhaokeqin shenlu HLpope liangzx hkcpvli silentyf zhyzh qzw seeker99 zhouxingro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