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国为什么缺少创新:学术权威不能评价独创观点

已有 5378 次阅读 2015-2-8 14:2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争论, 学术评论, 学术权威, 穿新观点

中国为什么缺少创新:学术权威不能评价独创观点

                  ——没有科学争论和不敢科学争论就没有科学创新

                                杨学祥

   学术权威的高水平不仅在于学术上的杰出建树,而且在于融汇百家、裁长补短的学术评论。任从杂草掩青苗,孤芳自赏花丛中。这样的环境是不会有科学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学术评论是一个人学术理论的具体应用,是实践检验的试金石。跟风科学是无法解释科学观点的多样性。

博友姜咏江最近指出,在举国上下高调创新的时候,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叫人纠结。现在,有分量的文章都得拿到国外刊物发表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即使有了独特的科技原创,能不能被世界承认呢?如果那些原创暂时还不能够用英文准确地表达出来,那么结果将如何呢?

现今的中国,如果有一个国外无人研究的科技原创文章,投到任何一家有名望的中文刊物上,我敢打赌,肯定不会发表。

中国要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原创才能够走到世界的前列。因而办好中文刊物,敢于发表那些原创性的中文科学文章,应该是中国科技期刊的责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成为世界强国的中国梦才不会落空。

2015-2-7姜咏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0399-866306.html

 

据美国大全新闻网22报道,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一位研究员在《每日信号》(The Daily Signal)上发表文章称,联合国气候高级官员近日宣布2014年为“史上最热年”,并将高温归咎于旱涝灾害的结论是不成熟的、多虑的且与联合国自身调查的气候变化数据不相符。

作为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和美国能源部资深员工的卡瑞称,只有到了20153月份,在汇集了所有的观察资料和质量控制信息后,才能真正对2014的气温情况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即使有那么一两处数据可以证明2014年是史上最热年份,我们也要考虑到其他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最后得出的结果也可能是2014年是最热的五个年份之一。

塔博还写道,根据卡瑞的观察可以看出气候模式预测和真实情况很可能会有更大出入,因为即便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不断上升,全球表层温度在新世纪内也有可能会下降,美国应改革推进其气候政策,否则不仅会对美国经济和自由造成巨大伤害,而且对于全球变暖也无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http://news.jwb.com.cn/art/2015/2/5/art_250_5360816.html

有报道称,虽然不乏“全球变暖是阴谋”的论调,但科学记录在忠实记录这个星球的体温。继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英国气象局、世界气象组织、日本气象厅之后,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是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在这个难得有共识的世界上,也许只有这种难以做手脚的数字才会让人们暂时消停一会,想想如何面对共同的问题,这也将是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面对的棘手难题。

http://news.hexun.com/2015-01-27/172801310.html

网友发来的信息令我吃惊:

NASA: Were only 38% surewe were right.(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我们仅以38%可信度认为我们是对的。)

http://www.climatedepot.com/2015/01/18/update-feds-conning-the-public-scientists-accuse-nasa-of-misleading-lying-about-hottest-year-claim/

thealleged record amounted to anincrease over 2010, the previous warmest year, of justtwo-hundredths of a degree or 0.02C. The margin of error is said byscientists to be approximately 0.1C several timesas much.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358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190.html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英国气象局、世界气象组织、日本气象厅和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是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

在中国是舆论一律:在这个难得有共识的世界上,也许只有这种难以做手脚的数字才会让人们暂时消停一会,想想如何面对共同的问题,这也将是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面对的棘手难题。主流观点一手遮天,没有讨论的余地。

在美国数据争论愈演愈烈,就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自己也承认:我们仅以38%可信度认为我们是对的。科学争论才能认识真理。

博友姜咏江认为,现今的中国,如果有一个国外无人研究的科技原创文章,投到任何一家有名望的中文刊物上,我敢打赌,肯定不会发表。

我的留言是:发表了又能怎样?没有多少人理会:我们在地球物理学报和地球物理学进展发表的下述观点已经被证实:

 

一、拉马德雷冷位相导致气温进入20世纪60-70年代的变冷阶段;

二、全球流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爆发,预测2008年发生,实际在2009年发生;

三、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爆发,特别是前17年;

四、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全球最热年和中国北方干旱发生。

五、2000年后南极海冰面积逐渐增加,并达到1979年的最大值。

没有人和我们讨论,只能自消自灭。

 

参考文献

杨学祥. 2003, 太平洋环流速度减慢的原因. 世界地质,22(4): 380-384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杨学祥. 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的能量交换. 世界地质, 2004, 23(1): 28-34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866563.html

上一篇:仿佛在一夜间变老:从高中毕业到高中同学聚会
下一篇:办一个高质量外流稿件的《译丛》如何?

25 罗德海 陈楷翰 蒋永华 武夷山 吕洪波 田云川 张德元 杨正瓴 赵斌 张学文 钟炳 戴德昌 杨文祥 徐耀 姜咏江 郑新奇 韦玉程 朱晓刚 梁光河 李学宽 刘元沛 王金良 侯成亚 檀成龙 梁洪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