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iong45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博文

师恩深似海(二)——来自母校的感动

已有 4526 次阅读 2015-4-1 09:11 |个人分类:情感交流|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工作, 恩师, 母校, 班主任, 厚爱

前几天的一个上午,我收到一条受宠若惊的短信,是我大学班主任发来的,她问我什么时候毕业,让我看下母校今年的招聘,问我有没有兴趣,最后说了一句让我心血澎湃的话“我觉得我们比较需要你”

我的大学班主任,另一个我十分敬重的恩师(参考博文:师恩深似海(一)——他差点成为我的导师),8年前半路转学成为她第一批学生,一直深受她的关怀和照顾,以致5年前毕业时不舍得想落泪。然而,毕业5年里,除了重要节日的短信问候外,我却始终没有去看望过她,究其原因,也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吧。恩师之情,做学生的自然从未敢忘却,然而,5年后,恩师还记得曾经一个普普通通的我,叫我怎能不感动和激动,更何况主动邀请我回母校工作?

我并不清楚恩师对我的如此信任源自哪里,是大学时的良好印象,还是我不断更新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总之,恩师的厚爱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母校有着极其优美的环境,有一群十分善良亲切的老师,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常浮现在脑海。我怀念实验课上一起种小麦,养水葫芦,顺便也养夹带回来的小鱼的场景,怀念跟随恩师们去棋盘山、筇竹寺和笔架山考察的时光,更怀念一起去西双版纳实习的日子。我并没有忘记母校和恩师们的发展,也会时常进入母校或恩师们的主页,会为母校新发表一篇《Nature》而欢喜,也会为看到恩师们的近况而激动……对母校的向往,从未真正退却心头,如果让我自由选择,叫我如何能够拒绝恩师的相邀?

5年里,一路走来着实不容易,从一开始为入学忧心忡忡,到后面遇上恶人,身心饱受摧残,生活对于我这样有个性的人总是不会平静,好在后来凭借几篇论文实现了华丽丽地转身,最终我甩掉“问题学生”的高帽,“如愿”地可以继续留下来奋斗。人至少是要讲诚信的,所以,我不用斟酌回母校的利与弊,也来不及体会恩师的盛情,我明白,我不能回到母校,因为我已算是确定留组工作。

我思索良久,怕草率的回复折损了恩师的厚爱。最后,我却也只能如实地把我的情况和收到短信时的心情告诉她,并说如果她以后工作上有需要帮助或合作就只管找我或者我的导师,我们会竭力做好。其实我明白,恩师与我们合作的概率很小,因为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差别都挺大。只是,面对恩师的厚爱,我只能怀着最真诚的心情作为回报和感激。

恩师给我回复的信息中是带着几许遗憾的最后又说了一句让我受宠若惊的话,她说如果想回母校工作,随时联系她。看到这,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

我至今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的成绩,也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事迹,何德何能受恩师如此厚爱,我只能算作自己的幸运。恩师的信任、关照和厚爱,让我感动,也让我感到惭愧,我迄今为止的所作所为愧对恩师的这份厚爱。但人不能在感动中沉沦,也不能在愧疚中堕落,恩师的关爱和信任,也是对我极大的鼓励,同时也是一种期望,我想我应该以此为起点,在现在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争取早日取得可以向恩师报喜的成绩。

我将来是否有机会回母校工作,谁也说不准,但我有必要像恩师说的:多回母校看看。祝恩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母校明天更辉煌!


母校的银杏道






母校的钟楼


母校的小精灵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8137-878920.html

上一篇:第一次登上“第三极”
下一篇: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 张江敏 赵美娣 cqmuz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