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成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y98765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博文

不慕功利 任性 洒脱一——清明节·我的父亲

已有 4295 次阅读 2015-4-4 14:1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中国人, 影响力, 最大的, 我的母亲, 曾祖父

     不慕功利 任性洒脱——清明节·我的父亲

        明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祖和给亡故的亲人上坟扫墓的日子。2010年母亲节时,母亲尚健在,我写了一题为《母亲节·我的母亲》的博文,感动了不少博友、网友。今天,我想起了已逝去26年的父亲。

    父亲在我老家当地算得上一个杰出人物。但他生性旷达,不幕功利,任着性情,洒脱地度过了平凡而有意义的一生。

    父亲生于一九一五年(农历辛卯,属兔)。我祖上以木匠为业,到我曾祖父时,家境还算殷实,也略有田产。曾祖父木工手艺精湛,经常为地主家做各种木工活(我们村是个大村子,所处地理条件优越,土地旱涝保收,因而成就了方圆百里之内最大的一家张姓大地主;由于其人丁兴旺,后来分成了二十多家),与地主家关系较好,加之他有一帮徒弟,有一定的影响力,因而,我父亲在六岁时就得以被允许进入地主家所办的私塾,读了五年经书。据他自己说,在同期私塾中,他和一个叫张友义的地主子弟学习成绩是最好的。后来,新学兴起,私塾解散,他也就失学了。

    父亲性任侠,喜结交朋友,周围十里八乡到处都有他的“仁兄弟”(拜把子兄弟),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行令,谈古论今。抗日战争起,韩复榘不战而逃,虽有台儿庄大捷,山东最终还是沦陷了。此后,共产党在鲁南建立了抗日游击区,成立了运河抗日支队(司令员叫郑晓,外号叫郑罗锅子,解放后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政委叫邵伯阳,抗日时期牺牲)。父亲激于民族大义,与一帮兄弟毅然加入了运河支队。后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三三制”的敌后抗日民主政权,因为父亲有点文化,又是共产党员,于是就代表共产党一方被委任为一个乡的乡长兼游击队长。他和他的兄弟主要是在一片当地人称做“黄丘套”的山地里打游击,袭击日寇。父亲很少讲他抗日活动的具体情节,只是说斗争异常艰苦,九死一生。我猜想,他是因为自己兄弟的牺牲而不堪回首(我回到老家参观了另一支抗日游击队、即铁道游击队的纪念馆才知道,该游击队百分之九十的干部、队员都牺牲了)。

    抗战胜利后,父亲由于多少还带有点书生气,认为天下已经太平,应该开始和平建设过正常生活了。于是,就辞去一切职务,卸甲归农,回家种田,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了。后来他此举被亲朋叽为“不上进”,但他自己却不以为然。谁知不久,国共开战。一九四七年,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还乡团杀了回来,到处抓共产党和支持共产党的群众,有的被极其残忍的杀害了。当时,父亲已赤手空拳,更无一兵一卒,为免遭虎口,只好带着我大哥逃到了南京,投靠当地的一个地下党的熟人(也是我们村的,叫邓清雨),被安排做了一名货运列车的保安,作为掩护。后来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也逃到了南京,直到解放后才又回到了家乡。

    解放后,我家分了六间瓦房,十多亩地,加上原有的,一共二十多亩地。起初,父亲还当了一阵子民兵队长。但没过多久,他就不想干了。他说:我要是想干,县长我也当上了,我操这个心干什么?于是,他就辞去了民兵队长的差事,专心做他的田舍翁去了。父亲很聪明,干活爱动脑筋,各类农活无所不精。只是吃苦耐劳不够,农忙时还要请亲朋帮忙。

    父亲也还算得上多才多艺之人。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爱唱京剧,会拉京胡、二胡、板胡。闲暇时,或自拉自唱,或约几个好友,一起娱乐。那时,我大哥已参军(不久即参加了抗美援朝),我和姐姐都上了小学,一家人有吃有穿,其乐融融。

    父亲爱读书,而且过目不忘。他主要是读一些剑侠、公案小说,只要读了一遍,就可以大体上复述出来,并讲给大家听。解放初,各家种各家的地,冬天农活不多,父亲就被请到“地屋子”或小学校里给大家“啦大呱”(讲故事),一啦就是一个多月,除了喝碗茶、抽袋旱烟之外,无任何其他酬劳。

    大约是在一九五二年,上级号召农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父亲觉得他应在这方面发挥特长,做点事情。在他的倡导、活动下,把村里一些有表演或音乐才能的中青年人组织起来,由村里出钱,成立了“徐塘(我村村名)柳琴剧团”。他自任团长兼导演,还亲做演员,上台扮演脚色。记得所排演的主要的剧目有《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梁山伯与祝英台》、《十五贯》、《三击掌》、<秦香莲》、《赵五娘》、《西湖恨》,等等。每年入冬开始排练,大年初一开始在本村演出,初四以后应该邀到周围各村巡演,深受男女老少欢迎,剧团还被县里评为了模范业余文化团体。

    说起我父亲率团到处演出的情况,从今人的眼光来看,简直难以置信。每天前去演出的村子,少则十里八里,多则二十几里,来回全靠步行。演出的前一天下午,就要做好一切准备,或提前一、两个小时,或三、四个小时,全团人分工合作,挑起担子,提着气灯,带上演出所需的服装、道具、音乐器材,于六点之前赶到演出地,吃过晚饭后,马上化妆,做好演出前的各种准备,晚八七半左右点准时登台演出,约晚十一点结束,夜宵后收拾行当连夜步行打道回府,来回奔波之辛苦可想而知。关键是,剧团演员人等,除了混两顿饭吃,别无任何报酬,但大家却个个精神饱满,有说有笑,兴高采烈,乐之不疲。我因当时剧团演出时段正好在寒假期间,所以有时也混迹其中,跟着跑跑龙套,其乐无穷。谁能说清,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应该说明的是农业合作化以后,每次演出之后,生产队里给全团人员每人记10个工分。从现在看来,那还算得上报酬吗?但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其可怪也与!

    父亲所领导的剧团的活动断断续续(三年困难时期和文革初期曾有间断)延续到文革时期,适应当时的形势,还排演了《沙家浜》等样板戏。打倒“四人帮”之后就完全停止了。再后来,他年事渐渐高,主要就是在家休养了。好在我们兄弟姐妹都有工作,大家也都很孝顺;在村里他被视为“老革命”,大家对他也都很尊重;只要不是他主动,没人会指派他去干什么。文革中两派都去“争取”他,但都被他拒绝了。他宁愿过着悠闲自得的日子。

    父亲也有弱点和毛病。他最大的问题是嗜酒。他每天都要喝两顿酒,有时还要三顿。虽然每次喝得不多,但长此以往,再加上抗战时期生活无规律,落下了胃病,后来发展成胃癌,所以只活到七十四岁了,于1989年就去世了。

    纵观我放父亲的一生,算不上叱咤风云、轰轰烈烈,但他任着自己性情,做了自己想做和应该做的事情,他自己是满足的,快乐的。这就够了。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夫复何求?

    今年是我母亲去世三周年,原定按传统在清明节回家把父母的碑立起来。但由于我大儿子一家要从美国回来参加立碑仪式,而他们要到四月十一号才能到成都,所以就把立碑的时间向后推迟了。清明节不能回家上坟,此文算是对父亲的纪念,也算是一篇遥祭的悼辞吧!

    呜呼!尚飨!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3197-879785.html

上一篇:俺也成“百万富翁”了!
下一篇:清明节长联祭毛主席

38 许培扬 武夷山 钟炳 张忆文 赵建民 徐晓 王小平 焦飞 罗汉江 赵美娣 李方和 汪晓军 王春艳 李本先 邸领军 刘波 庄世宇 鲍博 张能立 李伟钢 范秀山 李健 尉石 左宋林 柏舟 蔡小宁 程少堂 蒋永华 王启云 李学宽 郑永军 陈松战 蔡庆华 孟津 icgwang biofans chaijf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