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hb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hb

博文

走天涯(3)-武汉 (上)

已有 3079 次阅读 2015-4-21 22:00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詹红兵2015-2-24


虽说我的老家黄陂现在算是武汉市的一个行政区,而我家所在的蔡榨镇算是武汉市的一条街,但在我小的时候,武汉对我来讲仍然是一个遥远的地方。


在那个时候,一个有着武汉市户口的人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一等公民。而紧邻武汉市的黄陂县一些乡镇像横店或环城的人大约算得上是二等公民。我所在的蔡榨镇位于黄陂的东乡边缘,这里的人顶多只能划为三等公民。而蔡榨镇以北的红安县觅儿寺那一带的人就只能是四等公民了。总而言之,在上世纪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的等级一般都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外以辐射方式依次降低。


最能反映出人们对于上层社会的渴求心理莫过于婚嫁。黄陂横店或环城的姑娘如果能嫁到武汉去,那就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至于新郎的人品相貌倒还在其次,没有人会去关心。而我的家乡蔡榨镇的姑娘当然也想求一个黄陂横店或环城的如意郎君。至于我们家乡的小伙子们,对不起,只能到红安县去找媳妇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我小时候一直向往着能到武汉这个大城市去看一看。第一次到武汉是6岁,是我死活争取来的,随着当中学老师的父亲去华师一附中调研时跟着去的。那一次见识了什么叫四季美汤包,也第一次见识了连通龟蛇两山的长江大桥。第二次到武汉是在8年以后的14岁。那是我上初三前的一个暑假,因为眼睛近视,去武汉光明眼镜店配眼镜。


还记得我和父亲一起从蔡榨坐下午的长途汽车,2个半小时后,在大约下午5点多钟的时候到了汉口的新华路长途汽车站。一下汽车,我就被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自行车流给搞懵了。我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我和父亲又转公交车去往当时住在汉口湖边坊(就是现在的香港路,澳门路一带)的大姨妈家。


湖边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低矮的平房,估计和老上海闸北的平民窟差不多。天还没黑,人们就已经把竹床放在大街小巷的各个空地,准备晚上乘凉。我和父亲下了公交车后,就在湖边坊狭窄蜿蜒的街道上穿行于竹床之间,到了姨妈家的楼前。


姨妈一家6口人住在一幢4层家属楼的3楼,面积很小,只有两室,外加一个很小的房间和一个小厨房。不过在当时的湖边坊,这就相当于一幢高级别墅,非常引人注目和招人嫉妒。姨妈和姨父共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老大夏天强比我大7岁左右,憨厚淳朴;老二夏天正比我大4岁左右,机灵而精明,也很仗义,在他们那条街算是个孩子王;老三夏天才不仅和我同岁,而且和我长得很像,我们走在大街上经常被误认为是一对双胞胎;老四夏汉香比我小2岁,温柔而美丽,是典型的武汉美女。走在路上往往引来很多后生小伙回头。


大姨一家带着武汉人特有的热情好客的民风,对我和父亲热情招待,让我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大姨是武汉市第二电线电缆厂(在古田三路一带)的食堂员工,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是红烧肉,甚称一绝,让我至今都难忘怀。我到武汉的第二天就去扩瞳验光。完了后,父亲就一人先回蔡榨老家了,我就留在大姨家等待过几天后配镜。


父亲一走,我就如同解开了枷锁一样,解放了。在接下来的几天,我就和几个表哥一起,好好地逛了一下大武汉。还记得第一次去六渡桥的民众乐园看了一场湖北大鼓演出,印象好极了,湖北大鼓也从此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成为我最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


那时全国正好在放《庐山恋》那部电影,我就和大姨一起在她们厂的大礼堂观看了这一部永生难忘的电影。在这之前,我几乎没有接触过爱情片,也没有见过哪个女演员有张瑜那么漂亮。看完电影,我就立刻成了张瑜忠实的粉丝。从此以后,对于长得跟张瑜有点像的女孩会自然多了一份额外的好感。


那几天和表哥一起玩,同时也结交了他们街坊邻居的几个同龄朋友,让我对武汉留下了极为美好的印象。配好眼镜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武汉回到老家。我当时就有一个心愿:长大后我一定要把武汉市的大街小巷好好走一次。


可惜这样的心愿没有很快实现。上高中期间我也没有时间到武汉常住,上大学后又离开湖北到了安徽合肥。大学毕业后,在北京短暂停留后又去了美国。一呆就是许多年不能回国。但是我少年时的心愿就如同一个不会熄灭的火苗一样,随时等待机会就燃烧起来。


1999年开始,我终于有机会每年暑假回国讲学,访问。这让我可以实现许多儿时的梦想。每次回国,我一定要设法找时间探索中国的山山水水,当然包括武汉这个让我着迷的家乡城市。2008年底我在汉口古田三路为父母买了一套公寓以后,回到武汉就正式有个落脚点了。


我在武汉工作的地点主要是位于武昌鲁磨路的中国地质大学,所以我对那一带进行过一些步行探索。但我更感兴趣的还是老武汉的一些建筑和风土人情,这些大多只能在汉口才能挖掘到。很可惜,时代的车轮正在改造着中国的每一座城市,包括武汉。高楼大厦正在将这个城市的历史改写。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对武汉的城市面貌只能说是做了一点支离破碎的探索,还远远没有完成。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55232-884161.html

上一篇:生死一线
下一篇:走天涯(3)-武汉 (中)

7 徐绍辉 魏焱明 刘钢 张海权 wou bridgeneer biocx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