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LQ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LQ

博文

对中学教育的一点回忆与感悟

已有 2776 次阅读 2015-4-29 19:29 |个人分类:往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数学, 感悟, 老师, 中学教育

   我自认为自己是聪明人,却在中学时代却遭受多次挫折。因此,我常耿耿于怀,时常反思。

   中学生涯的迷茫和畏惧

   小学升初中时有一场考试,我发挥的不错,于是被集中在全年级唯一的优等班。没想到噩梦降临......

   中国的小学生是全世界最辛苦的小学生,这几乎是一条公理。中国小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是不言自明的。我是从中国普通农村的小学毕业的,熬过了这段艰难岁月。我接受了基础扎实的数学训练,却差点没扛住初一的代数和几何。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匆匆忙忙理解了代数的概念,就开始进行负数的练习和分解因式。刚学会尺规作图,就把欧几里得几何世界一股脑丢给我们,在无数定理中艰难穿梭。

   接下来的日子就很不好过,我看到数学题就开始迷茫。初中的数学进度是非常快的,我只能越追越远。因为我这个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知识并熟练应用。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慢慢堕落黑暗之中。只有寒暑假时间,我可以回顾并且彻底消化那些奇技淫巧。但一开学,我又再次疲惫地落后了。优等班里孩子算聪明的了,我还是看到许多人和我一样畏惧课程和考试。各有各的苦恼,数学不好学,英语也不好学,多少人遭受心理打击。普通班级学生和差的班级学生更别提了,直接被虐成渣了。


   初中那段时间太黑暗了,留给孩子们接受知识和理解贯通的时间太少了。后来我看了约翰.塔巴克的数学史,粗略了解了代数学和几何学发展中的曲折历史,我意识到中国义务教育丧心病狂!!!企图让12-13岁的孩子去吸取古希腊数学的精华,数学史很长,历经上千年发展的抽象概念是非常深邃的,真的很难短时间顺利接受,中国学生已经接近人类知识的输入极限。另一方面,高强度训练也是有好处的。初三的课程中有了求解二次方程的根,初一的分解因式训练派上用场并大展神威。而几何的涂涂画画也终于过度到三角函数的雏形,这些知识又开始为高中数学做准备了。

   从塔巴克的书上知道,无数鼎鼎大名的数学家都不愿意接受负数的概念,二元方程求根过程才慢慢引入负数的概念。看看,我们的教育总是告诉我们怎么做,却不告诉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们的数学教育几乎把数学史剥离了,学生感受到的是枯燥而不是乐趣。只有结合数学史,才有好数学。


   我知道中国教育体系有很好的顶层设计,我们知识体系不仅全面而且保持连贯,前提是你要不沮丧、不灰心地接受足够长的教育。诚然,初中是训练营,这里有完整、正确、漂亮的技巧训练。这样的环境容易使我们失去信心,聪明的孩子也会产生畏惧心理。


  中学生涯的骄傲和荣耀

   初三的时候,学校又把优等班和普通班一比一混合。这样的好处是,学得好的科目可以很耀眼,学不好的科目没太大压力,多花些时间融汇贯通而已。初三的化学我是学的极好,几乎是全班第一,参加县化学竞赛也得了二等奖。

   我找回了自信,其他学科的成绩终于有了起色,能考上高中就感觉挺不容易。不得不说,镇里的初中是个垃圾中学,我班上大约只有四分之一能上高中,其他只能上个中专。我有一个发现,既是我的初中校友同时又是高中校友都是原来初一时被分到优等班的同学。也就是说,能升高中几乎在初一时就注定了,学不好的学生终究学不好,个别例外。

   我自然也有我的长处,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是我的喜爱。可惜这些学科在高中地位才上升,虽然我整个中学时代物理化学生物好的不得了,最后高考时却考不好。福建高考的理综模式无法充分发挥我的水平,我就不吐槽了,反正我深受其害。我敢百分之一百肯定,三个重要学科的内容集中在一个早上考掉,题目不充分也不完备,比例也不合理,怪题居多,等等等,反正我恨死福建的高考了。

 


==================以下是吐槽========================

    高考过去很多年了,高中背了无数古文,最后高考语文150分卷子的背诵题10分,付出无数汗水,这一点收获实在不值。瞎扯的作文却占了70分,我一直觉得这种语文考试是一种误导与欺骗,学生的努力被掩埋。

   语文和英语两门语言课分数比例太大,考的却不是干货。数学高度抽象,悟性不够,努力也白费。生物知识多琐屑繁杂,才占80分。坑也,福建高考。

   老师只管教,不教学生算账。苦了多少学生努力付之东流。老师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


   偶尔能碰到几个恩师,受益是非常大的。对于教育而言,好老师的重要性怎么拔高都不为过。当今高等教育质量下跌,教授和讲师们是负有责任的,因为我在大学课堂里很少看见老师能记住学生的名字。我希望以后的高等教育改革方向能以学生为本,而不是所谓的科研。在我看来,当前中国高校的科研不过是炼金术,脱离生产,耗费钱财。

   



                            ----------------读约翰.塔巴克数学之旅丛书有感而发





 



   



https://m.sciencenet.cn/blog-1823541-886210.html

上一篇:浅析低效的硕士生涯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