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cq45 心静似水,容纳百川;雨水交融,普天同乐

博文

如梦令 春榆 (配图文)- 【悠悠同学情】(45)(更新补新诗)

已有 4366 次阅读 2015-5-2 09:28 |个人分类:悠悠同学情|系统分类:诗词雅集|关键词:学者| 童趣, 哈医大十六期, 春榆

      昨天,李令根同学在哈医大十六期群聊中上传了一首小诗“如梦令  春榆”,其意境和感受与我4年前写的一篇博文“久违了,榆树钱!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445666.html 已有 2287 次阅读2011-5-19 09:07 )十分相似,互相印证,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我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从中可看出我们这一代人童趣和快乐。

 

如梦令  

春榆

一夜榆钱忽肥,
绿满枝头如梅,
北国春又归,
盎然生机再回。
童趣,童趣,
 忙掠一簇入嘴。

                                                   (李令根)

 

 

            久违了,榆树钱!

 

 

前两天,我在校园各处散步,随手抓拍一些新近开放的丁香花。在校园小径旁边,忽然发现有一个榆树长满了榆树钱。由于今年雨水大,榆树钱长的非常大、非常肥。望着这令人流延的硕大榆树钱,思绪不禁飞回了童年。

我的青少年时代(小学和初中),主要是在哈医大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度过的。当时哈医大刚由哈军工(现在的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迁至市郊的南岗区保健路,学校建筑物的周围到处是野草和榆树。每天放学后,先用1个小时写完作业,然后大家在一起踢足球、跳绳、捉迷藏、踢毽子、弹玻璃球,玩的很快活。上世纪50年代未和60年代初,我国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大家吃的都不好。每年春天,榆树结出了榆树钱,这就成了老天爷送给我们的礼物。大家情不自禁地爬上树,享受这美味佳肴,不时传来一阵子欢快的笑声。当时,尽管人们的物质生活不富裕,但是精神很快活!

感谢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走上了快车道,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三大件的内涵不断升级:电视有了,冰箱有了,……,住宅有了,车有了,……。作为每个家庭“上帝”的孩子更是应有尽有。孩子们,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或者是迷茫的。现在的孩子常常是物质上的“上帝”,同时却是精神上“奴隶”。他(她)们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老师的“礼物”),参加不完的各种辅导班(家长的“赐品”)。童趣没有了,创造力被抹杀了。

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祖国的前途,让我们共同将“榆树钱”还给祖国的花朵和未来!

榆钱童趣任纵横

            望子成龙难成龙,放开缰绳万马腾,

                        聪明才智任纵横,神州处处飞彩虹。

                                                                                                         (徐长庆)

 


                                                                                                             

 附记:

        博文在十六期微信群引起了热议,现摘录如下:

王玉琴:

    令根的诗让我想起小时侯最爱吃的榆树钱,个子小够不着,囲着哥哥说好话,他高

兴给我一枝,不高兴坐在树上自己吃,我只有流口水的份!

 

于景林:

合令根如梦令

勾忆当年愚事,
无耐攀爬竭力,
只为腹充饥,
谁管榆钱黄绿。
黄绿,
黄绿,
虎咽狼呑肠秘。

逗乐了!但也是真实!

 

李令根:

读景林和诗,再吟如梦令

如梦小令春榆,
激起群英回忆,
当年萌少年,
都爱肥嫩榆钱,
榆钱,榆钱,
引来美梦无限。

 

韩守信:

昨天令根,长庆谈论榆树钱趣亊。也顺溜一首。    

榆钱肥绿压满枝,
窃喜攀摘充腹饥。
一旦干黄落满地,
企盼重绿待来时。

刘进芳:

也说榆钱,不是诗,只想和同学凑热闹。

春來榆钱发满枝,风中搖曳展舞姿。

攀爬采摘心欢喜,送入口中甜滋滋。

饥荒年头用果腹,如今饭桌是美食。

感谢上天造物主,保护自然当珍惜。

 

 



https://m.sciencenet.cn/blog-69051-886804.html

上一篇:春满校园(2)(结束篇)
下一篇:雁飞对联言心志,景林写诗巧点评 - 【悠悠同学情】(46)

4 李颖业 庄世宇 李竞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