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做研究还需要些什么? 精选

已有 5154 次阅读 2015-5-3 05:4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做研究,掌握材料是第一位的。只是同是掌握材料,而且掌握材料的数量与内容都差不多,可是经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却有可能大相径庭。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举个例子,某经济学家,当年在兵团工作,看到农场的农机具破败不堪,丢得东一处西一处,让人看着十分难受。于是,这位后来的经济学家就认定,这种现象就是由于公有制造成的。因为这些设备都是公家的,没有人真正地关心,没有人真正拿这些设备当成自家的设备那样爱护。所以归根结底,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在于公有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实行私有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样的结论看上去似乎很有些道理,但经不起进一步追问。试问,公家的东西没有人爱惜,那么私人的东西就一定有人爱惜吗?当然这个东西是自己的,那一般说来,自己的东西自己一定是爱惜的。可是虽然是私人的东西,但这个私人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那么这个私人的东西会得到其他人的爱惜吗?这似乎就不那么确定了。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公家的东西没有人爱惜,似乎是站得住脚的。可是并不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的东西,到底会不会有人爱惜,这还真成了问题。按照前面那位经济学家的观点来说,似乎私人的东西就一定是有人爱惜的。那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的东西,自己当然会爱惜。可是不属于自己的所谓私人的东西,那我凭什么还要去爱惜,这里没有道理呀?

这都不需要任何分析、推理,只看历史。历史上,有工人捣毁资本家的设备,因为工人觉得,正是这些机器设备,让自己的劳动痛苦不堪,所以他们痛恨这些机器设备。这机器设备都是老板的吗?都是私人的吗?那么工人为什么不去爱护,反而要去捣毁它们呢?这不是与那位经济学家的观点背道而驰吗?至少这个历史事实说明,公有制的东西没有爱惜,并不等于就是说私有制的东西就一定有人爱惜。或者说,这件东西是不是有人爱惜,与这件东西的所有制属性没有关联。

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在文革前,公家企业里的东西并不是没有人爱惜,有的人爱惜得还非常好。如鞍钢老工人孟泰,以厂为家,一点东西都不能浪费。鞍钢的一草一木都是公家的,都是公有制财产,但照样有人爱惜,而且珍贵得不得了。那位经济学家的观点不攻自破。而文革中的设备没有人爱惜,与这些东西是不是属于公有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主要问题在于管理。是因为在文革中,最基本的管理制度都打烂打碎了,没有人再去认真地遵守,这才导致在国家资财的管理上,所出现的一片混乱。

而西方企业中的工人捣毁机器,也并不主要因为那引起机器都是老板的。而是工人把雇佣劳动所带来的痛苦发泄到机器身上。这是工人在对雇佣劳动认识上的初步阶段,将来他们会认识到,带给他们痛苦的不是机器设备,而是雇佣劳动关系。

把国有企业中存在的管理问题,硬要拉到所谓所有制的关系的问题上,这种做法既过于牵强,又实在肤浅。这些人真的那么痛恨社会主义公有制吗?或许也有这样的因素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给多数人带来了实惠,带来了利益。当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把社会主义公有制等同于大锅饭,这是多少有点荒谬的。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不是平均主要大锅饭,从平均主义来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这本身就是十分荒谬的。

假设一下,这位经济学家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走访了很多企业,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都是有关国有企业资产损坏和浪费的数字。他掌握得越多,越具体,越详细,他最后的结论似乎就越可靠。他会很有底气地说,看,这些数字都在说明,公有制就是不行。

从方法上看,他的结论似乎真是从他的研究中所掌握的材料里得出来的,可是却总是让人觉得哪儿出了问题。是哪儿出了问题呢?其一,他只收集有利于他的论点的数据,对于与他的论点不一致或者相冲突、相矛盾的数据,他一概加以屏蔽,不予收集。其二,他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些数据。认为只要是这类数据,一定都是支持他的论点的。其三,他的立场从一开始就是有问题的。虽然说立场问题似乎不应该与研究方法扯上什么关系,但在实际上,立场问题确实都和研究者本人多少都会有那么一点关系。

那些认准中国迟早会崩溃的研究结论,其研究者也会拿出很多数据,列举出许多事实来。如果从表面上来说,这样的研究似乎是科学的,方法似乎是可靠的,结论似乎也是合理的。可是经不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章家敦之类的结论,二十年前就做出来了,而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说,多次重复,每次都是信誓旦旦,每次都是斩钉截铁。可是到了今天呢?早就沦为笑柄还硬装大尾巴狼,这到底算是怎么回事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886975.html

上一篇:梁作家在说什么?
下一篇:革命是什么样儿的?

9 吕喆 王安良 郭战胜 姬扬 姚伟 黄永义 祝贤明 shenlu klsx9999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