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kun23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kun232

博文

其实读懂高手也是蛮难的

已有 4108 次阅读 2015-7-28 15:5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normal, Microsoft, color, border, 华文楷体

 

人的一生到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感悟的过程,接触的人和物以及周围的环境或多或少催化了这个过程,当然这个催化剂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因此,关键是如何朝着正方向发展?仔细思考眼前一些现实的东西,其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的一生除了家庭环境,最重要的是择校(当然职业的选择也同等重要),也就是社会上的“学区房”现象,当然家庭环境和学校的核心因素是学生身边的家长、老师以及同学,核心因素归结到底还是“人”的原因。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也一样存在这种现象,“存在就是合理的”未必完全正确,但到底是一个社会进化的现象。我的导师一直以自己从小读名校在世界名校工作为自己最大的荣耀。在这里,我无意于“教育的不公平”,除了体制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原因,其实我们更应该思考自己的个人或者家庭原因?再恶劣和艰苦的条件,同样很多人也获得了成功?所以,尽自己最大可能进入最好的领域、圈子甚至殿堂,融入到高手的圈子里必需的。学区房在某种意义上和NBA以及所谓的足球豪门(当然也包括名门望族) 是一个概念,在这样的平台里传承的是成功的文化,所以高手如云和人才辈出是水到渠成的!

 

跟高手过招的道理,其实也是读书和做科研必须读经典文章和论著的原因之一,经典之所以为经典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当然最好的途径和作者本人交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条件,尤其是几百年前的作者。在组会上做科研我反复传递给学生两个基本信念(其实也是自我激励):一定要读经典名著,而且要品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味道,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口味;第二,一定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早期,受过魔鬼训练以后成功过一次,有自己拿出手和得意的东西(绝活),并且不断品味成功的秘诀,因为成功可以传递成功。实际上第二个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尽可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必须尽快根据自己的秉性和兴趣,尽可能早的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第二就是要受到严格的训练,尽可能加入一个高水平的团队,通过见识成功(学习别人)、参与成功(训练自己),最后创造成功(塑造自己),从而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对于我自己的学生,也免不了脱俗,就是硕士几年一定要在学科领域的顶级期刊发表文章。让学生切实体会做事的道理,当然并不代表发表了顶级文章就一定代表成功。

 

遇到了高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对的人”,是个人、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幸运。但是关键是要读懂高手,这也就是不难理解,最好的单位和平台同样存在庸才的原因。如何读懂高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具备“Boss's Eyes”,这是我的博士导师告诉我的。我的体会,就是要当“间谍”,好比我进入导师的办公室,我扫一眼他桌子上的东西,就知道他近期在干什么?当他打开一个网页时,我能迅速看到这一天他都上了那些主页(瞬间出现的下拉菜单)。整天跟导师耗在一起,你就知道他如何查阅文献、阅读文献、审阅文章、写文章、修改文章,如果你足够幸运还可以一起做实验(学习技巧,哈哈师傅一般都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先生!),听他聊学术圈里高手的江湖故事。下午,一件小事情再一次让自己体会到做事情一定要跟高手过招,高手自然有区别常人的思维和做事方式,很多东西甚至包括自己的潜力有无穷提高的可能,如果能够找到对的方式。从教育的角度来体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无限可能!任何一件小事情都可以做到极致,直至发现其独特的美。哈哈,为身边的人和自己高兴,因为大家都是高手,自吹自擂是一贯自己的风格!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神,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传奇,一个神,关键是你必须成功一次,而且这个成功必须是经过“华山论剑”后的从容,跟高手过招以后的深刻体验以及慢慢沉淀形成的内在品性。套用“小王子”里的一句名言“重要的事情眼睛是看不到的,要用心去体验”。

 

人生最大的成本,就是在错误的人际圈里,不知不觉耗尽一生,碌碌无为度过一生!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遇见彼此的那一盏灯,你点燃我的激情,我点燃你的梦想;你照亮我的前途,我指引你走过黑暗的旅程。人生的确是本大书,需要慢慢品味,如果你读懂了经典,那么你就可以创造经典!

 

很久很久没有写点东西了,岁月总是要留下些许的记忆,自封经典一篇,错过了要后悔懊!犹如阿宗的“鬼迷心窍”:http://www.iqiyi.com/yinyue/20110304/4c106c56a714d520.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486147-908907.html

上一篇:且行且珍惜
下一篇:随遇而安,生命从容

11 彭思龙 张强 麻庭光 翟自洋 刘欢 曹俊兴 汪晓军 姚伟 ljxm yangb919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