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1900年以来,被拒绝发表的重大科技成果实例(搜集)

已有 7792 次阅读 2015-9-4 16:4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发表, 重大, 拒绝, 以来, 1900年

1900年以来,被拒绝发表的重大科技成果实例(搜集)

1900年以来,极具创造性的理论,且叙述清楚,被拒绝发表的实例(搜集)

 

武夷山,2015-09-04,在邮件中与年轻朋友讨论同行评议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918291.html

武老师写到:

   “同行审稿好比现在的教育制度,分别将最优秀的稿件和人才及最差劲的稿件和学生都淘汰掉,只剩中不溜秋的。”

           

文克玲老师提问:

   “提出极具创造性的理论,叙述清楚,没有重大错误的论文,从1900年起,有曾经被拒绝发表的实例吗?”

           

真傻的搜集到的一些实例如下(有待进一步的核实):

         

(1)1948年,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23 April 1858 – 4 October 1947)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定律:

        一个新的科学真理的胜利,不是通过说服其反对者让他们明白过来而实现的,而是由于其反对者最终死去,与此同时熟悉这个真理的新一代成长起来了。

         

(2)《爱因斯坦和同行审稿制度的一次冲突》

        1936年,爱因斯坦与《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的同行审稿制度发生了一次严重冲突,文中以当时冲突双方交换的信件为线索描述了冲突的过程和结果,并就此一事件对中国科学期刊以及科学发展的启发发表了若干感想.

http://www.wuli.ac.cn/CN/abstract/abstract30656.shtml

         

(3)当诺贝尔奖得者论文被《自然》拒绝时

http://www.docin.com/p-5026794.html

        《自然》杂志拒绝过:契伦科夫辐射、介子、黑洞辐射,等。

         

(4)有眼不识泰山:今年得诺贝尔物理奖论文曾被《自然》毙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041670100lr2b.html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Konstantin Novoselov说,他们关于石墨烯(graphene)的第1篇文章,最先是投给英国的Nature,但是Nature的编辑部(和审稿人)拒绝了他们的文章,后来他们又投给了美国的Science,并且获得发表。

       

(5)胜负不分:看不出同行评议“高分”有预见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19234.html

         

(6)Lisa Bero 来源:PNAS,2015-01-12,科学家分析同行评审有效性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511219413977135306.shtm

        近日,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了科学同行评审的有效性,研究人员表示,同行评审在预测“良好的”论文方面是有效的,但可能难以识别出卓越和(或)突破性的研究。


(7)2014 Nobel 化学奖获得者S. W. Hell 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1994年当时在芬兰 University of Turku 的 S. W. Hell 是一位年轻博士后,和他的合作者 M. kroug 把一篇题为 “Ground State Deple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 concept for breaking the diffraction resolution limit” 论文投到 Europhysics Letters (EPL)。论文挑战远场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不小于半波长的传统概念。稿件于 1994年10月3日收到,但被拒稿。后来发表在 Applied Physics B 60,495 (1995) 上。

 

(8)“光纤之父”高锟为人类连通信息时代,2009年10月07日04: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http://news.sina.com.cn/o/2009-10-07/040616401873s.shtml

曾被嘲笑为神经有病

  早在1966年,高锟就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用玻璃纤维作为光波导用于通讯的理论。他当时的出发点是想改善传统的通讯系统,使它传输的信息量更多、速度更快。

  对这个设想,许多人都认为高锟的想法匪夷所思,甚至认为他神经有问题。但高锟经过理论研究,充分论证了光导纤维的可行性。

 

(9)新华网,2014-10-21,丁肇中对话青年师生:一生最重要选择是只做一件事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10/21/c_127121143.htm

  丁肇中: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

  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罗巴切夫斯基几何,被压制50年。

推测:

引领下一次人类科学革命的新观点,已经被压制了许多年。


相关链接:

[1] 2014-06-11,炒冷饭:普朗克定理 Planck Theore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02432.html

[2] 刘寄星. 爱因斯坦和同行审稿制度的一次冲突[J]. 物理, 2005, 34(07): 487-490.

http://www.wuli.ac.cn/CN/abstract/abstract30656.shtml

[3] Peering Into Peer Review. 作者: Mervis, Jeffrey. SCIENCE  卷: 343   期: 6171   页: 596-598   出版年: FEB 7 2014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3/6171/596

[4] Making every scientist a research funder. 作者: Mervis, Jeffrey. Science (New York, N.Y.)  卷: 343   期: 6171   页: 598   出版年: 2014-Feb-7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3/6171/598

[5]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gatekeeping. 作者: Siler, Kyle; Lee, Kirby; Bero, Lis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卷: 112   期: 2   页: 360-365   出版年: JAN 13 2015

http://www.pnas.org/content/112/2/360

[6] 秦四清,2015-09-04,有木有比“专家评审”更管用的招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918562.html



         

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

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 的纯正品性

As Arthur. Smith, a well-known Western missionaries a century ago pointed out,

the Chinese people lack most is not wisdom, but the courage and integrity of the pure character.

   

欢迎您的补充!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大家!热门博文排名第一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7667-918419.html

上一篇:向日葵,能不能晚上跟着光摇头?
下一篇:杨正瓴电磁学佯谬:向刘全慧教授汇报!

59 王小平 陈楷翰 李兆良 张忆文 许培扬 文克玲 王洪吉 侯成亚 戴德昌 朱艳芳 曾杰 秦四清 李颖业 檀成龙 蔡宁 金耀初 吕洪波 赵凤光 汪晓军 张操 胡荣桂 田云川 韦玉程 杨学祥 李杰 边媛媛 赵美娣 罗教明 罗德海 朱晓刚 王玉宝 毛培宏 蔡小宁 陈南晖 李天成 徐耀 熊李虎 刘全慧 高建国 樊京 张能立 李健 马志超 王少凯 戴小华 李土荣 黄兴滨 gaoshannankai biofans xchen yzqts ddsers bridgeneer xqhuang dulizhi95 Firstphysics loyalSciencefan aliala X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