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xiuj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iujiang

博文

人与自然的博弈

已有 4250 次阅读 2015-9-21 10:3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人与自然的博弈

  地球北半球上有一条文明带。这条文明带从北回归线往北到北纬45度,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文明最繁盛的地方。这里孕育了苏美尔、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国的古老文明。也汇聚了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当代最主要的经济体。这条宽广的文明带,地貌物产多样但空间分布不均匀,季节分明,冬季和夏季气候差别明显。进入温暖的夏季,食物充沛,气候宜人,特别适合人类繁衍生息;可是到了冬季,则是万物萧条的另一番景象。饥饿和寒冷随时都可能夺去人的生命。论自然条件,这里不是地球上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气候温暖、食物充沛的热带丛林可能更适合原始人生存。黑猩猩等人类近亲仍盘踞在热带雨林里安然度日。在非洲,那些在热带丛林与黑猩猩为伴的土著人,至今仍然没有完全迈进文明的门槛。反而是那些在远古时代走进所谓的“文明带”中的那些人,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文明产生于用人的智慧补偿自然条件的不足。北半球的文明带提供的就是这样一种对人类来说不算完美,充满挑战性的生存环境。人类必须依靠自己的心智,对自然资源加以改造和利用,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

  原始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为了填饱肚子和躲避危险,追寻猎物的足迹而四处奔波,伴随季节的变化而不断迁徙,过着饥一顿饱一顿、担惊受怕的生活。只有最健壮的人才能活下来,一旦找不到食物,整个部族都会灭绝。太阳明天还会照常升起吗?这是萦绕在人类心头的一个最古老的问题。其真正的含义是,面对死亡的威胁,没有一个人对明天抱有信心。太阳每天都会升起,可是今天的人不一定见到明天的太阳。未来是恐怖的,命运是不确定的,而且是非常的不确定。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活着,无异于赌博。人类的发展就是与这种不确定的命运的抗争,这主要是因为人还没有足够掌握自然的规律,没有发现足够多可资利用的资源,更没有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方法,总之,就是人还没有与自然资源建立稳定的联系。

  人类的伟大,就在于他们没有向不确定的命运屈服,他们敢想敢试,不断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总能找到生存与发展的突破口。要把握命运,就要寻求变革。通过变革来消除不确定性。这种变革,要么是改变自然,要么是改变自我。人类就是从改变自我开始的,尝试着与自然资源建立稳定的联系。定居成为一种最优选择。

一年一岁、一枯一荣的周期性气候变化产生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草木枯黄的季节获得足够的食物。这对所有的在温带生活的动物都是一种无法回避的挑战。牛羊等草食动物通过反刍消化啃食的枯枝落叶,适应了食物的季节性变化。熊等动物则通过冬眠的方式熬过寒冬。那些候鸟则不惜跋涉千里,寻找食物丰富的地方越冬。如何度过漫长的冬季,成为进入文明带的原始人必须解决的问题。人没有消化功能强大的胃,也不会冬眠,更不可能飞往远方。人必须面对严酷的现实,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这条生存之道就是找到可以储存的食物,以备冬天的不时之需。从一开始,人类的变革就融入了智力的因素。

吃是所有动物决定生死的头等大事。食物来源的变化决定着动物的进化方向。熊猫本来是一种食肉动物,由于可以捕捉到的动物越来越少,饥肠辘辘的熊猫只好啃食鲜嫩的竹子,最终进化成现代这种憨态可掬的食草动物。这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人类文明的产生也是从改变食物开始的。

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杂食性动物,这种适应性表现在他们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调整食谱,以逃避饥饿。作为人类近亲的灵长类动物很少食用植物的种子,因为植物的种子普遍比较坚硬、不易消化。如果人类一直在热带生活,很难想到会把植物的种子当做主要食物。那么,以农业为基础的人类文明可能根本就建立不起来。然而,北半球文明带上的所有古代文明,不约而同地把某些植物的种子当做主要食物,隐含着人与自然长期博弈的必然玄机。植物种子是一种非常优质的食物,它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可以比较容易地采集到,不像追捕动物那么难那样充满危险;种子比肉类更容易储存,是克服食物季节性短缺的理想选择;种子汇聚了植物的精华,更富有营养,促进了人类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发展;食物来源更有保障形成了人类一日数餐的规律性饮食习惯,使人们有了更多空闲的时间从事其他的活动。种子是植物的精华,生命延续的源泉。如果能天天吃到这样的食物,不就不再挨饿了吗?然而天然的植物种子分散在茫茫的原野上,成熟期十分集中,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采集足够一年吃的野生植物种子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为了获得足够的植物种子作为食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片土地上集中种植、集中收获。这样就可以避免采集天然种子的盲目性,有效降低食物短缺的风险,用更少的劳动,获得更充足的食物。人们开始尝试在春天撒下种子,守候在这片播下希望的土地上,期待到秋天能有更多收获。定居开始了,农业就这样诞生了。距今6000多年以前,农业在北半球文明带相继发展起来。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从伊朗西部到地中海,从安纳托利亚高原到爱琴海的两岸,从印度到中国的东部,文明之火星罗棋布。不同地区的人们发现并培育了不同的作物,玉米、小麦、大麦、水稻、豆子、粟和稷等等端上了餐桌,成为人类的主要食物。北半球的文明带成了世界上最先发展农业的地区。在建立文明的变革过程中,人类的智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是改变自己的生理结构来适应食物的变化,而是发明了一系列工具,找到了食用植物种子的独到方法,向主动利用自然资源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https://m.sciencenet.cn/blog-667021-922319.html

上一篇:房子上的文字
下一篇:不一样的冬天

2 魏剑宏 檀成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