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东北经济全面告急:GDP增速倒数 人口外流严重

已有 4035 次阅读 2015-10-3 17:3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大学排名, 人才外流, 工资标准, 东北经济

东北经济全面告急:GDP增速倒数人口外流严重

                     杨学祥

 

据新浪网报道,东北经济全面告急:GDP增速倒数人口外流严重。

东北三省一流大学数量少,工资低,人才外流严重,科技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发展形势堪忧。

    1 2015上半年GDP增速排名、一流大学数量、月最低工资标准排名对比

地区2015上半年GDP增速排名  一流大学数量  月最低工资标准排名  

重庆    1                         3

贵州    2                         0                     9

天津    3                         2                     4

江西    4                         1                    12

湖北    5                         7                    11

安徽    6                         2

福建    7                         3                    14

江苏    8                        10

湖南    9                         4                    18

青海   10                         0

浙江   11                         2                     3

新疆   12                         1                     6

广西   13                         1                    17

云南   14                         1                    10

四川   15                         4                    13

甘肃   16                         1                    16

山东   17                         3                     7

河南   18                         1                     8

广东   19                         6                     2

海南   20                         0                    19

宁夏   21                         0

陕西   22                         8                    15

北京   23                        21                     5

上海   24                         9                     1

河北   25                         1

吉林   26                         2            均已两年多未调整

黑龙江 27                         3            均已两年多未调整

辽宁   28                         2            均已两年多未调整

 

相关报道:

东北经济全面告急:GDP增速倒数人口外流严重

2015100218:13 界面

图解。

http://news.sina.com.cn/c/nd/2015-10-02/doc-ifximeyv2721518.shtml

 

 

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100

名次学校名称      类型地区排名总分 2015办学类型  星级排名办学层次

1 北京大学          综合北京  1  100.00 中国研究型    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

2 清华大学          理工北京  2   98.23 中国研究型    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

3 复旦大学          综合上海  1 82.22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4 武汉大学          综合湖北  1 81.88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5 中国人民大学      综合北京  3 81.67  中国研究型 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

6 浙江大学          综合浙江  1 81.66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7 上海交通大学      综合上海  2 81.44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8 南京大学          综合江苏  1 80.87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工安徽 1 75.88  中国研究型 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

10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工湖南  1 75.75  中国研究型 6星级中国顶尖大学

11 吉林大学         综合吉林  1 75.68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12 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北京  4 75.3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13 南开大学         综合天津  1 75.08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14 中山大学         综合广东  1 75.07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15 四川大学         综合四川  1 75.04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16 华中科技大学     理工湖北  2 74.98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17 西安交通大学     综合陕西  1 74.3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18 同济大学         理工上海  3 73.07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19 中南大学         综合湖南  2 73.02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理工黑龙江1 72.74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21 山东大学         综合山东  1 72.45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22 厦门大学         综合福建  1 72.32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23 东南大学         综合江苏  2 71.54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24 天津大学         理工天津  2 71.53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25  重庆大学        综合重庆 1 70.92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北京  5 70.88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27 华东师范大学     师范上海  4 69.95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28 东北大学         理工辽宁  1 69.1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29 北京理工大学     理工北京  6 68.80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30 华中师范大学     师范湖北  3 68.62  中国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31 大连理工大学     理工辽宁  2 68.61  中国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32 西北工业大学     理工陕西  2 68.16  中国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33 华南理工大学     理工广东  2 68.07  中国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34 湖南大学         综合湖南  3 67.76  中国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35 中国农业大学     农林北京  7 67.36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36  兰州大学        综合甘肃 1 67.20  中国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37 电子科技大学     理工四川  2 67.12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38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药北京  8 66.80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9 东北师范大学     师范吉林  2 66.73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40 北京科技大学     理工北京  9 66.53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41 西北大学         综合陕西  3 66.52  区域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42 武汉理工大学     理工湖北  4 66.34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43 长安大学         理工陕西  4 66.28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44 北京交通大学     理工北京 10 66.20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45 中国地质大学     理工湖北  5 66.19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46 中国矿业大学     理工江苏  3 66.15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47 南京农业大学     农林江苏  4 66.00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48 南京师范大学     师范江苏  5 65.91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48 哈尔滨工程大学   理工黑龙江 2 65.91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50 华中农业大学     农林湖北  6 65.84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51 华东理工大学     理工上海  5 65.74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52 中国海洋大学     综合山东  2 65.61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53  南京理工大学    理工江苏 6 65.60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54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工河南 1 65.53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5 西南交通大学     理工四川  3 65.47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56 西南大学         综合重庆  2 65.36  区域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57 第三军医大学     医药重庆  3 65.32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58 暨南大学         综合广东  3 65.26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59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上海  6 65.21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60 第二军医大学     医药上海  7 65.15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1 北京邮电大学     理工北京 11 65.06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62 中国政法大学     政法北京 12 65.02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63 云南大学         综合云南  1 64.98  区域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64  第四军医大学    医药陕西 5 64.85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工江苏  7 64.85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66 合肥工业大学     理工安徽  2 64.83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67 中国石油大学     理工山东  3 64.73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68  湖南师范大学    师范湖南 4 64.69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6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陕西  6 64.69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70  苏州大学        综合江苏 8 64.68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工陕西  7 64.62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72  河海大学        理工江苏 9 64.52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7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经湖北  7 64.40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中国一流大学

74 郑州大学         综合河南  2 64.29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5 华南师范大学     师范广东  4 64.26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6  西南财经大学    财经四川 4 64.25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77 南昌大学         综合江西  1 64.24  区域研究型 3星级中国知名大学  

78 东华大学         理工上海  8 64.20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79 上海大学         综合上海  9 64.19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0 北京化工大学     理工北京 13 64.06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81 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北京 14 63.97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82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北京 15 63.86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83 陕西师范大学     师范陕西  8 63.82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中国知名大学

84 福州大学         理工福建  2 63.81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5 北京林业大学     农林北京 16 63.80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86  解放军理工大学  理工江苏 10 63.76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8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经北京 17 63.72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88 华北电力大学     理工北京 18 63.68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中国知名大学

89 广西大学         综合广西  1 63.67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0 华南农业大学     农林广东  5 63.67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1 北京工业大学     理工北京 19 63.63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2 首都师范大学     师范北京 20 63.60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中国知名大学

93 福建师范大学     师范福建  3 63.56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4 东北林业大学     农林黑龙江 3 63.49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中国知名大学

95 山西大学         综合山西  1 63.46  区域研究型 3星级中国知名大学

96 燕山大学        理工河北  1 63.44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7 首都医科大学     医药北京 21 63.42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98 新疆大学         综合新疆  1 63.41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9 南方医科大学     医药广东  6 63.39  区域特色研究型 4星级中国高水平大学

100  浙江工业大学   理工浙江 2 63.39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http://learning.sohu.com/20141229/n407392051.shtml

全国23地区上调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

时间:2015-09-2606:04 | 来源:互联网资讯

 

  近日,多地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这一年以来,全国至少已有23个地区上调了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这一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上海、深圳两地最低工资水平超过2000元大关。值得注意的是,东北三省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两年多没有上调。

23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贵州、江西近日宣布将于10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其中,贵州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为1600/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7/小时;江西一类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为1530/月,非全日制用工15.3/小时。

  此外,浙江宣布将于11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860元、1660元、1530元、1380元四档,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调整为17元、15.2元、13.8元、12.5元四档。

23地区上调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

23地区上调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上述三个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2015年以来,全国已有湖南、海南、西藏、广西、天津、深圳、山东、陕西、北京、上海、广东、甘肃、山西、四川、内蒙古、云南、福建、河南、新疆、湖北、贵州、江西、浙江等23个地区先后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调整之后,深圳、上海两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2030元、2020元,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大关。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依然是北京,达到18.7元。

  上调地区数量已超去年

  观察可见,虽然这一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却有所增加,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去年全年。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19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

  除了上述调整的地区,安徽、江苏等地均已表示下半年将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如今,2015年还剩下3个多月的时间,预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还会增加。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反而增加,表明各地更加注重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收入是民生之源,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促进内需和消费。

  东北三省已两年多未调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记者注意到,黑龙江、辽宁、吉林的最低工资标准均已两年多未调整。

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黑龙江目前执行的仍然是2012121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160元。辽宁、吉林上一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均在201371,最高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300元、1320元。

http://www.shanxiol.com/article/2015-09/26103703.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925065.html

上一篇:正确的理论在于能准确地预测:变冷还是变暖?
下一篇:2014年最热新纪录的启示:变暖停滞是否存在?

9 栾锡武 吕喆 杨文祥 钟炳 杨华磊 侯成亚 蒋永华 张骥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