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台湾花莲发生5.5级地震:关注11-13日潮汐组合

已有 2090 次阅读 2015-10-14 06:05 |个人分类:备忘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潮汐组合, 厄尔尼诺, 月亮赤纬角, 台湾地震

   台湾花莲发生5.5级地震:关注11-13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杨冬红

 

花莲晚间发生5.5级有感地震

2015-10-13 21:54:00

 原标题:花莲晚间发生5.5级有感地震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今(13)日晚间19时49分,发生芮氏规模5.5级地震,地震深度42.2公里,震央在花莲县政府南偏东方61.3公里,位于台湾东部海域,各地有感。

台东县最大震度4级,花莲县、彰化县最大震度3级,南投县、嘉义县、嘉义市、高雄市、台中市、宜兰县、云林县、台南市、屏东县震度皆为2级,苗栗县、新竹县、桃园市、澎湖县、新北市则1级。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js/jsxx/2015-10-14/content_14253461.html

潮汐组合B:10月13日为日月大潮(日食),10月1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纬0.00006度,10月11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5年9-11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798.html 

近一个月以来,每当6级以上地震发生,总有台湾地震在前后相应,台湾地震专家台湾大学地质系教授陈宏宇说,长期以来,北台湾都没有显著的地震发生,地表下已经沉寂很久,但近期新竹横山发生群震,加上2014年2月12日凌晨台北大屯山又出现地震,是否可能是北台湾出现大地震的前兆?虽然不确定,但台北毕竟是台湾的行政及经济中心,当局及民众都不可掉以轻心。

http://news.sohu.com/20140212/n394878394.shtml

 

表1  潮汐组合类型对地震的影响

 

1月,11-12月

2-4

5-7

8-10

潮汐南北震荡

中国雾霾

云南地震

台湾地震

四川地震

西藏地震

新疆地震

 

 

2

8

0

1

0

 

 

1

7

2

0

4

 

 

3

1

1

2

1

 

 

0

5

1

2

2

 

2014年2月11日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境内发生5.4级地震,12日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小震闹 大震到。这一规律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910.html

美国西海岸的热异常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洲东部(特别是日本)热异常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值得特别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4217.html

台湾也在亚洲东部热异常区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中,台湾学者的警告值得关注。统计资料给出了台湾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季节性规律。

根据1941年5月至1978年12月中国7级以上地震统计资料,我们得到表1。云南在强潮汐南北震荡时期多发,四川和新疆地震在弱潮汐南北震荡时期多发,潮汐南北震荡强弱对台湾和西藏地震的影响不明显。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6457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7028.html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县7.3级地震符合这一规律。目前又到了台湾地震高发的秋冬季节。

我们在9月2日指出,《台湾地震的可能性:台湾7级以上地震的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和《2015年厄尔尼诺激发地震:关注台湾、菲律宾和墨西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我们在9月7日指出,《大震能量正在积累:关注9-11月强潮汐时期》。7月29日-8月2日潮汐组合发生了两次7级地震,8月7-10日潮汐组合和8月14-18日潮汐组合发生了三次6级地震,符合潮汐组合变强趋势。

此后的三个潮汐组合中最大震级在5级以下,表明大震能量正在积累,持续时间越长,能量越大。

关注9-11月强潮汐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9005.html

我们在9月12日指出,2015年强厄尔尼诺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将导致大震集中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276.html

我们在2008年6月1日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2010年2月27日发生智利8.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发生日本9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发生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2015年5月30日日本发生8.1级地震,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我们在9月14日指出,余下的北美和俄罗斯仍然是高风险地区;海岛地震连续发生,日本依然是高风险地区;回归点中国的高风险地区在西部(包括云南)和台湾,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也构成回归点。

2015-2018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6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707.html

20159月17日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回归点智利发生8.2级地震,并可能发生更大地震。

台湾做好准备了吗?

我们在2015年9月2日指出,最近,台湾、菲律宾、也门和墨西哥地震频发,与2015年厄尔尼诺密切相关。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7]。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1950~1979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根据公元前2000~公元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在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换中,赤道东风和西风的转换使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差反向升降40-60厘米,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使洋壳反向升降13-20厘米,形成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地壳跷跷板运动。季风的转换进一步增强海面高差,使中国强震多发生在1月和7月[3,4]。

根据中国1940年至1981年7级以上地震目录,在此期间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60次,其中台湾7级以上地震发生了21次,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台湾7级以上地震的天文条件和气象条件:

发生在厄尔尼诺当年和后一年的有15次,占总数的71.4%,其中1972-1973年最强厄尔尼诺期间发生了4次,占总数的19%;

发生在拉尼娜当年和后一年的有2次,扎总数的9.5%;

发生在月亮赤纬角极值年的有10次,占总数的47.6%;

发生在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极值叠加年的有6次,占总数的28.6%;

发生在其他情况的有0次。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2015年发生了厄尔尼诺,有可能形成1950年有纪录以来第四个“强厄尔尼诺现象”。最近台湾、菲律宾、也门和墨西哥地震频发,与2015年厄尔尼诺密切相关。

台湾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台湾在2015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724.html

关注10-11月强潮汐组合。

 

相关资料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4.6 2015-10-1319:49:03 23.6    121.6   8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3.6 2015-10-13 13:26:56 42.0    83.8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3.0 2015-10-13 03:18:44 27.4    106.2   6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

4.1 2015-10-12 23:39:06 29.1    86.5    7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

4.6 2015-10-1219:14:47 22.5    121.5   8   台湾台东县附近海域

5.2 2015-10-12 18:04:14 34.4    98.2    9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

3.4 2015-10-10 18:34:04 29.7    102.0   12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

4.2 2015-10-10 04:30:00 28.8    86.3    6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

3.7 2015-10-09 09:07:37 37.5    77.9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3.3 2015-10-09 09:01:22 29.4    86.6    7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昂仁县

3.8 2015-10-0805:50:12 24.3    121.8   7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3.3 2015-10-08 04:30:20 35.8    82.1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

3.0 2015-10-07 21:02:21 35.4    99.6    10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

3.3 2015-10-07 02:05:41 39.4    73.5    8   塔吉克斯坦

6.0 2015-10-0600:33:25 -30.3   -71.7   3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3.5 2015-10-06 00:18:06 31.7    86.6    4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尼玛县

3.1 2015-10-05 23:35:42 32.6    87.5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双湖县

4.2 2015-10-05 15:33:25 28.0    85.9    15  尼泊尔

3.7 2015-10-03 13:26:13 31.0    98.4    5   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贡觉县

3.3 2015-10-02 03:50:42 34.9    81.1    9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3.4 2015-10-01 23:37:25 37.6    78.1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4.1 2015-09-30 17:50:47 49.9    87.9    5   俄罗斯

3.3 2015-09-30 14:26:20 34.9    81.0    6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

3.6 2015-09-30 08:50:02 39.5    75.0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3.8 2015-09-3003:37:44 24.0    121.6   14  台湾花莲县

3.4 2015-09-29 18:54:39 27.7    85.8    15  尼泊尔

3.9 2015-09-29 17:27:15 30.0    80.5    15  印度

6.4 2015-09-2610:51:15 -30.8   -71.3   30  智利

4.2 2015-09-26 00:57:38 26.8    91.9    5   尼泊尔

4.2 2015-09-25 00:50:39 37.5    78.1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6.5 2015-09-2423:53:29 -0.6    131.3   30  印尼伊里安查亚省地区

3.8 2015-09-24 22:57:30 23.1    115.7   16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

2.3 2015-09-24 05:30:11 41.9    123.9   0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矿震)

4.0 2015-09-23 02:01:35 32.6    105.4   11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6.1 2015-09-2215:12:56 -31.4   -71.0   30  智利

3.1 2015-09-22 14:01:11 27.7    100.3   5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6.5 2015-09-2201:39:57 -31.7   -71.6   2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3.1 2015-09-21 18:49:47 31.3    103.5   16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6.1 2015-09-2113:39:32 -31.6   -71.7   2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6.1 2015-09-1920:52:20 -32.3   -71.8   1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6.0 2015-09-1913:06:48 -29.7   -72.0   1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6.1 2015-09-1817:10:46 -32.4   -72.1   1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3.6 2015-09-18 14:49:28 37.5    78.2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3.4 2015-09-18 14:47:08 37.5    78.2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3.4 2015-09-18 06:59:40 28.4    104.8   9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

3.1 2015-09-17 22:58:26 35.5    77.6    3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

3.0 2015-09-17 22:52:20 37.6    78.0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3.8 2015-09-17 22:50:08 37.6    78.0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

6.6 2015-09-1712:10:29 -31.5   -71.7   3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6.1 2015-09-1711:55:10 -31.1   -71.4   40  智利

6.0 2015-09-1709:41:09 -31.1   -71.4   40  智利

6.8 2015-09-1707:18:42 -31.6   -71.4   30  智利

8.2 2015-09-1706:54:31 -31.6   -71.6   2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4.4 2015-09-1622:29:57 24.3    121.9   9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

6.0 2015-09-1622:03:21 -6.1    151.5   20  新不列颠地区

4.0 2015-09-1621:30:25 24.3    121.9   16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5.4 2015-09-1621:08:57 24.3    121.9   7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

3.2 2015-09-16 19:20:34 35.2    78.5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

4.8 2015-09-16 19:10:08 35.5    78.5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

6.2 2015-09-1615:40:58 1.9 126.5   50  马鲁古海

3.8 2015-09-16 06:38:30 35.4    78.5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县

5.7 2015-09-1603:37:34 24.3    121.9   7   台湾宜兰县附近海域

4.3 2015-09-1601:56:22 24.3    121.8   8   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

3.1 2015-09-15 01:21:31 26.9    103.3   10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

3.3 2015-09-14 18:23:41 39.7    118.8   13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4.2 2015-09-14 18:10:10 39.7    118.8   14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3.6 2015-09-14 17:45:36 27.6    100.2   11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

3.0 2015-09-14 12:40:00 32.0    104.3   9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http://www.ceic.ac.cn/

 

2015年10月强潮汐组合:9月至11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已有 466 次阅读 2015-9-2 10:21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预警潮汐组合 地震 天气    推荐到群组

2015年10月强潮汐组合:9月至11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杨学祥,杨冬红

2015年1-4月和8-11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10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10月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9月至11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10月5日为日月小潮,10月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13963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B:10月13日为日月大潮(日食),10月1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纬0.00006度,10月11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10月21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19012度,10月21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较弱,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D:10月27日为日月大潮,10月26日为月亮近地潮,10月2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50度。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E:10月31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北纬18.24063度,11月3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较弱,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5年9-11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798.html  

2015年9月强潮汐组合:9月至11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已有 715 次阅读 2015-8-4 11:10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组合潮汐预警 厄尔尼诺 地震    推荐到群组

2015年9月强潮汐组合:9月至11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杨学祥,杨冬红

2015年1-4月和8-11月为强潮汐时期,2014年11-12月,2015年5-6月为弱潮汐时期。2015年9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9月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9月至11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9月5日为日月小潮,9月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16334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B:9月13日为日月大潮(日食),9月1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02度,9月14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9月21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13319度,9月21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较弱,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D:9月28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9月2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57度。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地球自转变为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两极冷空气和洋流向赤道运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5年9-11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9月强潮汐出现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减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地震活动相应增强。

9月13日日食在极区,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极大值如果异常变小,则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极大值如果异常变大则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0473.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927970.html

上一篇:内蒙古黑龙江遭低温冷冻灾害:关注厄尔尼诺之后的低温冻害
下一篇:2015年最强厄尔尼诺化为泡影:前期预测被证实

4 杨华磊 钟炳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