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lc1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lc10

博文

政府与科学:资本、人才与成都科学城

已有 3198 次阅读 2015-10-24 20:49 |个人分类:综合论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曾经年幼的自己总有一个当科学家的梦想,幻想以纸为盾,以笔为矛,堂吉诃德般地挑战自然投射在人间的风车。选调之后,本以为此生和这些高大上的科学游戏无缘了,所幸的是组织把我分在天府新区科技创新与宣传策划局,从事为成都科学城招才引智的工作,看来这辈子还与赛先生缘分未尽。工作之余,也梳理一下自己求学期间一直以来对政府和科学关系的一些想法,遂成此文。
   
一、引导资本流向
     
林炎志老师在给清华大学2015基层成长论坛做总结报告的时候,说小平同志的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一个前提,就是正确的资本导向。今天的科技已经告别个人英雄主义时代,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发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资本的身影,说白了,就是没钱啥也干不成。在中国这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引导的资本导向对科技发展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
   
那么政府怎么决定有限的科技资金该如何分配呢?这个决策过程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大的方向性价值判断: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科技工作者以项目为载体申报基金,游说政府的决策层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投入,这是全世界比较通用的方式,只是始终要记住任何事情都有机会成本,选择此项目同时就意味着要放弃彼项目。我所学的专业是粒子物理,最近中国的粒子物理界在规划着一个投资200亿的加速器大项目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对这个项目我目前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因为在真正进入政府部门之后才知道政府捉襟见肘的窘境,有时候批几亩地都要斟酌再三反复论证,我也稍微能够理解当年克林顿政府为什么砍掉超导超级加速器SSC的经费了。
   
二、培养科技人才
     
政府引导不仅体现在资金的使用上,还体现在对科学家培养和引导上。我的室友做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请来了北大物理系的教授俞允强老师担任评委,结束后我在送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回家的路上,与他有过短暂的交谈。除了对未来理论物理学发展的一些看法,还聊到了我的家乡江西,老先生以怀念的语气讲起了年轻时在鄱阳湖围湖造田的往事。一纸“知识分子需要改造”的政令,他们这批在学术界刚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强作用各种粒子态不断被发现、电弱统一理论诞生的粒子物理白银年代里,埋没在偏远农村浪费着自己的青春。在那一刻,我想到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想我得到了部分的答案,也许我们培养了一些好苗子,但却被我们亲手掐死了。
   
《吕氏春秋》有言:“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讲的是封建时代政府如何发展农业,要遵循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也就是遵农时。在发展科技上,也有类似的道理,要遵循科研规律让好苗子健康成长。今天的我们也许不会再犯“夺其时”的低级错误,但是我们就真的能够做到“不违农时”了吗?今天的高校里,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甚至一些知名的教授,或主动、或被动地挣扎在名利场中,跑项目、拉关系,真正沉下来潜心科研的能有几人?虽说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苦衷,旁人不容置喙但是对国家而言,我们是不是又一次在掐死自己培养出来的诺奖苗子?我目前不得而知,只有在未来的工作中寻找答案。
   
三、营造创新环境
     
科技产业毕竟不是农业,要想发展得好,除了“不违农时”这种被动的做法,还需要主动地“造其时”,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和创业氛围,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川省提出创新驱动作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创新驱动改革试验区即成都科学城,就是创新驱动战略的具体措施之一。成都科学城起步区将以依山傍水的宜居环境、优厚的创新扶持政策、便捷的公共服务汇聚创新资源,打造成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校院地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产业新成都的高新技术引擎。这三个定位,加强国际合作,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成都国际视野;校院地合作,有助于推动“产学研”互动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造高新技术引擎,是新常态下促进成都结构转型,提供经济发展长久动力的保障。这都是正确的方向,正是给科技创新“造其时”。
   
结语
     
中国人尊崇技术的传统古已有之,诸子百家时期墨家就以超凡的工程技艺闻名天下,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渐渐骄傲自满、故步自封,以致落后于时代,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才重新融入世界,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过三十五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在GDP上实现“超英赶美”,然而也带来了诸如环境、区域不平等等诸多问题,传统的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创新发展观念,依靠科技支撑,促进新常态下结构调整升级,才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85805-930679.html


下一篇:乐海迷思|生命的力量: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