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咸与淡,还有不咸不淡 精选

已有 5093 次阅读 2015-11-15 08:2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中青报“屋檐下”栏目中有一篇说到盐的文章。盐的问题经常是一个家庭中关于饭菜味道的会引起争议的话题。我虽然说是不到四岁来的北京,但开始是吃祖母做的饭,还是下江菜的味道。祖母的菜到底是不是好吃,我也记不得了。反正就是家常菜呗,好吃的只是有鸡、鱼、肉的时候。我们家很少吃鸭子。至于口味咸不咸,也不太清楚,因为没有比较。

祖母去世后,我们吃的饭菜就比较乱了,外祖母来做过,假日母亲也做过,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不知道是不是好吃,也不知道是不是不好吃,还是一个原因,没有比较。还有就是可能小孩子的味觉不太发达,不够敏感,给什么吃什么,好吃不好吃都是其次的。

上初中之后,以吃食堂为主,后来直到结了婚,才离开了食堂。当时听很多周围的伙伴说,食堂的饭菜有多难吃,我都没有感觉。认为,食堂的饭菜就是这样,它不可能变得跟外面饭馆的饭菜味道一样,所以吃食堂里这种味道的饭菜几乎就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因为没有什么可选择的。

娶了媳妇,吃了媳妇做的菜,才知道食堂的菜真的是难以下嚥。再说下去,就没法听了。那哪是人吃的饭哪?后来自己也开始学着做菜。虽然没有受到了祖母和母亲的传道,但似乎下意识地就少放油、盐、酱油之类的东西。两个字,就是清淡。可是孩子们和媳妇不乐意吃我的饭菜,觉得没味。我觉得他们都是被所谓山东味的酱油和多盐给惯坏了。那完全不是什么健康的饭菜。后来人们说,凡是健康的食物都不好吃,凡是好吃的食物包括饭菜都算不上健康。比如,他们爱吃油炸小鱼,而我视之如仇敌。后来就是他们做了他们吃,我基本不碰。可是他们有时候带有某种强制性的动作,我也被迫叼那么一口。

从在食堂吃饭时,早饭时喝粥就不爱吃咸菜,因为那种咸菜不论用什么方式腌制的,味道都是一个字,咸。这样的味道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吃起来也没有什么乐趣。所以我经常是不吃咸菜的。可是反观老伴,她喝粥几乎必吃咸菜,特别爱吃北京的小酱萝卜。那是我看来是比较难吃的一种东西之一。可是她却甘之若饴,这真不好理解。

后来,我们俩血压都有点高,医生和各种养生节目都说要少吃盐。我本来就不爱吃过咸的东西,这回有理由向老伴做出严正交涉。老伴虽然也认为我说的有道理,但习惯使她还是有时候做菜偏咸。她总是担心万一不够咸,就不够香,也就不好吃。弄得我有时候,也担心他们吃起来不够香,结果我也把菜给做咸了。当然,绝大多数时候,我的菜都是偏淡的。我那大舅子哥来我家吃饭,一定要单放一罐酱豆腐,说我们家的菜没有味。他的血压也挺高。劝也没用,只好由着他而去。

有一个食品专业的工程师,给人讲课,讲到添加剂这一块,总拿盐做例子。人们似乎都认为添加剂有害,但其实食盐就是一种添加剂,谁做菜能离得开盐。这样的说法似乎很有说服力,所以食品添加剂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使用得当,完全没有问题。

记得陆文夫写过一篇小说,名字好像叫《美食家》。那位美食家真有一张好嘴,能欣赏天下美食。记得其中有一段。有一个名厨,做得一手好菜,那天吃他做的菜的都夸个不停。结果他在做最后一道汤时,忘了放盐。心正忐忑,却没料到所有食客都说就这道汤味道最鲜。这叫歪打正着。

一般说来,下江菜(其实并不与淮扬菜等同)味道清淡,油放得也少,但都比较鲜美。不知道是不是几十年前小时候吃着长起来的,就很容易习惯这样的菜式。山东菜在北京也吃了很多年,除了烤鸭,别的那种含满了酱味的菜都想敬而远之。这似乎是无法改变的事。

食盐中的钠离子对人身体不太健康,特别对血压高的人是不利的。所以再有喜欢的口味,也要注意纠正。可是有时候,有的人似乎并不在乎健康,而在乎他们享受的生活习俗。如果咸一点,他们觉得很顺口,如果淡了一点,他们就觉得没味道,缺少了享受。这能拿他们怎么办?也没什么好办法。正如有人所说,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不打牌,这人生还有什么乐趣?人跟人就是不一样的,谁也没办法让所有的人按一个模式生活。

现在,我们家的人都不太喜欢过咸的饭菜了。这其实也是习惯造成的,老伴开始吃不惯不那么咸的,现在寡淡的吃多了,反而对于偏咸的不太适应了。孩子们也懂得吃得要健康一些,对于偏咸的也有抵触,所以我们都开始清淡起来。我们家的菜本来也不是纯粹的下江菜,而媳妇原来偏爱的山东风味也逐渐退去,现在就是个不伦不类的菜式。不过,只要大家都接受,那就足够了。不过从口味上说,真不能吃太咸的东西,那食物本身的原味美味都让盐给抢去了,这不是把好吃的味道给糟蹋了吗?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935317.html

上一篇:修昔底德陷阱与相关种种
下一篇:不怕鬼,不信神,有那么难吗?

13 武夷山 孙学军 宋春林 谢平 李宇斌 王涛 文克玲 姬扬 王春艳 黄永义 汤俊 熊孝波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