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zhiq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zhiqiang

博文

博后之路(3) 精选

已有 10552 次阅读 2016-1-27 14:22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在写之前,想起前面有个网友留言说到我没有契约精神。呵呵,我很有这种精神。我自己在每个职位的时候,都是尽自己的努力做好一切,每一任的导师对我的工作都很满意,很多的工作都在相应的时间内发表。每次需要更新合同,或者需要离开的时候,都是提前和导师协商好,把工作做好,交接好之后才离开。即使自己离开了,都会和这些导师保持很好的交流,经常邮件联系。如果没有很好的契约精神,如何可以保持这些好的关系呢。在国外生活了四年了,每次的更换都是艰难的选择,也是双向的,不可能随随便便的离开。认真工作是可以得到导师的赏识、理解和关心的。

自己两次的换职位,一个是由于导师没有经费了,一个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在国外,如果导师实验室没有经费再支撑的话,他们都会提前告知,给足够的时间让你找职位。当得知这些的时候,也许自己没有准备好,但那一刻开始就要准备了。在国内往国外找的时候,由于自己的问题(没有努力工作,没有paper证明),使得自己费了很大的经历,还是没有机会。身在国外的时候,机会相对比较多了:各种网络的资源,很多的国际会议,自己追踪的实验室,导师的推荐等,都是不错的来源。当时,自己参加了美国的一个国际会议,会议上很多作报告的人在最后会打广告说要招聘博后工作人员。自己借着这些机会和很多实验室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借机兜售自己。还是有回报的,虽然最后没有成功。

当时自己联系了之前联系过的一些老师,其中有一个老师回信告知,自己实验室经费不足,但是某某博士刚刚找到一个职位,他正在招人,你可以联系他。听到这个消息,自己很是高兴,感激这样的信息。马上联系这位老师(之前都没有听过,但是做的东西是我熟悉的),也是很快收到回复,说他正在准备打广告,我就算是投简历了,他会考虑。第二天我就在网络上看到他贴出的广告了。这个机会很是及时,之后就是面试交流,感觉非常的不错。最后这个老师竟然和我当时的博后导师认识,这位老师立马联系我的导师要推荐,实际上就是他们相互打电话交流,非常感激我的导师,自己很快收到了offer。前几天看到大家在说推荐信,在国外的推荐信都是导师直接发给对方的,自己根本没有机会知道这些内容。如果自己没有和导师简历足够的信任关系,自己没有认真的完成导师的工作,肯定不会有很积极的推荐。这些也都说明自己有契约精神的哦。

资源(网络的,自己关注的实验,各个老师推荐的,自己导师推荐的)都是收集信息的资源;在工作期间,和导师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平时也要想朋友一样聊天熟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自己还得有契约精神也是很重要的。这些都是我们找工作的资源。




https://m.sciencenet.cn/blog-800670-952822.html

上一篇:从博士走向博后的路(2)
下一篇:博士后之路(四)

9 苏光松 白龙亮 陆泽橼 杨远帆 宁利中 姚伟 雷栗 孙立杰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