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gjjhh   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论文、译文和教案等等。感谢您的浏览,若有收获请“点赞”;若见谬误请“拍砖”。

博文

19统计公报要强化三个意识(1999)

已有 1842 次阅读 2016-2-16 05:50 |个人分类:已发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意识, 统计公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要强化三个意识
                   高金华
   《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为统计公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但统计公报本身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笔者提出几点看法,以期引起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重视,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统计公报要强化效益意识
   1998年的统计公报对工业经济效益情况有所揭示,但缺乏反映国民经济总体效益的指标和数据。建国后我国经济学家大都认为,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额,是反映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提高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知何故从1991年起“国民收入”一词在统计公报中消失了。是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大落后于国内生产总值而不便公布,还是国民收入指标不科学?如果是前者,那么“丑媳妇总得见公婆”,抹煞数字不能抹煞事实。如果是后者,也要具体分析、妥善处理。
   尽管西方经济学家和我国某些学者对国民收入概念持有不同看法,但是我们应当明确,1991年以前统计公报中所引用的国民收入概念具有科学的含义,它和西方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重大差别。退一步说,为了使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世界接轨”而抛弃国民收入这一指标,就应及时用新的更科学的指标来取代。在拿
不出反映国民经济总体效益的新指标之前,不妨继续保留国民收入这一指标,在统计公报中公布国民收入数据。
   重视速度、忽视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固疾之一。进入九十年代后,我们搞了质量万里行、效益万里行等活动,而在公报中却没有反映国民经济总体效益指标的踪迹,实在令人遗憾。公报应强化经济效益意识,反映出党和政府对经济效益的关注,从而对经济发展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统计公报要体现国家意识
   对国家财政状况没有反映是统计公报的另一缺陷。财政收入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公报没有把国家财政的基本情况告诉人民,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缺陷。
   目前,我们面临的中央财政困难、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的状况,既有客观原因,也有认识上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严重泛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默然失色。以产值论英雄的现象也相当普遍。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人们经常看到个人的成功、企业的辉煌和地方的发展,却很少提到或根本回避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国家机关发布的统计公报不能和其它新闻媒介一般见识,一定要体现国家意识,准确反映企业、地方和国家等方面的利益关系。
   建议今后发布统计公报要明确显示国家财政收入的具体数字、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使人民全面了解国家的财政状况。同时公布当年向国家纳税最多的省区和企业(以前五名和前十名的范围排序),使那里的领导和群众脸上有光,使其他省区和企业学有榜样。让爱国主义渗透到经济生活中去,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统计公报要具有民族意识
   统计公报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现状,如外商投资和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等方面的数字与事实。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在统计公报中没有公布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s,缩写为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缩写为GDP)是联合国有关机构于1968年公布、1993年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 SNA)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世界上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这一体系。我国1985年开始使用国民生产总值指标,1990年统计公报公布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数据,而没有国内生产总值数据。1992年后统计公报只公布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根本区别在于计算原则的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按领土范围来计算的,在一国境内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其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全部计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坦率地说,在1998年我国 79553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外国人赚的钱记在了中国人的账上。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常住居民来计算的,一国公民无论在国内或国外的要素收入都要计入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说,1990年我国 17400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不仅包括中国人在国内的要素收入,也包括中国人在国外的要素收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能够明确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情况和总体经济实力。在展望下个世纪的奋斗目标时,党的十五大报告采用的正是国民生产总值概念:“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作为民族利益最高代表的国家机关要有民族意识,维护民族利益。笔者建议,今后统计公报要同时公布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两个数据。以便人民了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所处地位和党中央制定的宏伟蓝图的实现程度。
   统计公报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期望它的内容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年比一年完善,不但能够对人民起到鼓舞作用,而且也能够对社会起到警示作用和导向作用。
   原载:《中国改革报》1999年5月26日第6版。(编辑:黄根兰)
   投稿标题:关于改进经社发展统计公报的建议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22151-956398.html

上一篇:18科技期刊可否缩短改投期(1999)
下一篇:20别让职工活得太累(1999)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