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gbing80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ingbing800

博文

华冰聊专利:专利代理人的职业尊严在哪里?

已有 3555 次阅读 2016-2-29 15:33 |个人分类:专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专利质量, 专利代理人, 职业尊严

华冰聊专利:专利代理人的职业尊严在哪里?


 网络上曾经有一篇流传极广的文章,题目叫《这就是职业尊严》,里面列举了几个事例,说明一个人的职业尊严是什么。印象最深的一个是:保姆请假一周,户主发现她给厨房的垃圾桶人认真地套上了七层垃圾袋,让户主深刻地意识到,这就是职业尊严。

 细细分析文中的事例,不难得出结论,所谓职业尊严,是指这份职业带给他人的价值和意义。职业是利他的,越能给他人带来方便和好处的,越受人欢迎,越有职业尊严。那么,专利代理人的职业尊严体现在哪里?

 专利代理人的工作内容是帮助技术持有人完成技术转变为法律文件,工作成果是专利证书,这样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为谁带来了方便和好处呢?

 技术原创人员,即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们,专利代理人帮助他们将技术变成了专利文件,节省他们在申请专利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并让专利文件更专业,授权更快。

 技术拥有者,即企业主体、科研院所或高校,专利代理人的工作价值体现在为他们增加了专利数量,保护了主体的无形资产,确立技术权属的专有地位。

 这是专利代理人带给他们的方便和价值。

 因此,理论上专利代理人从事的是一份极有职业尊严的工作,是受服务对象尊敬的从业主体。但事实却是另一番景象:网络着充斥着“专利没几件是有用的,都是用来充数的”、“中国的专利都是垃圾”、“专利编一编就可以了”……,完成专利的专利代理人沦为了“垃圾制造者”,其职业尊严可想而知!

 为什么明明可以高大上的行业,却在无形中沦为无数人鄙视的工种?分析专利代理人的工作过程和成果可以略知一二。

 单件专利质量好坏与专利代理人的个人利益脱钩

 专利代理人在某一专利文件中的提成收入在该专利提交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时即结清,专利质量高,比如说在专利诉讼中获得高额赔偿、或是获得专利金奖,负责该专利的专利代理人和专利代理机构不会有任何物质奖励。同时,专利质量差,被专利局驳回或者在无效程序中被轻松无效,亦不会有惩罚,专利代理人的收入不会有任何影响。

 专利代理人的收入与案件数量成正比

QQ截图20160229124229.jpg

 现有的专利代理人收入中,都有一部分来源于完成的专利数量计提成,类似于“计件工资”,完成的专利申请越多,代理人的提成越高。因此,专利质量要求越高,越需要专利代理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其申请文件,代理人在单位时间内产出的专利数量越少,收入越低。反之,单件案件花的时间越少,专利质量越差,但专利代理人在单位时间内产出的专利数量越多,代理人的收入越高。对于专利代理人来说,缺乏提高专利质量的动力。

 专利申请主体的管理者业绩考核加剧专利质量下降

 对于专利申请主体,对专利管理者的考核指标里,既考核单位时间里的专利数量,也考核保护技术的成本,专利数量越多、花的钱越少,代表专利管理部门的业绩越好。专利管理部门为提高其业绩,既想增加数量,又想降低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单件专利的服务支出,专利代理人在极低的单件专利收入中,更难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申请文件,专利的质量更难保障。

 专利获利机制不清晰,使技术主体投入动力不足

 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的机制尚不成熟,使申请专利变成为申请主体的成本。技术持有者利用专利获得经济回报的周期较长,甚至希望渺茫,其增加成本支出的动力不足。

 在上述各种原因的循环影响下,专利的服务单价难以提高。这样的恶性循环带给各行各业的影响,是我国无数的原创没有得到真正的保护,中国向全世界免费公开了无数的原创技术,却向专利应用发达的国家交巨额的专利许可费。

 专利代理人要想提高其职业尊严,需要提供更专业的专利服务,既要提高单件专利的质量,更要从服务内容中让技术持有人有更多机会利用专利获得财务回报,只有专利在他们手里“值钱”了,专利代理人的服务才更有价值,职业尊严才更强!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于2016年2月29日在中国科学报第七版-观点刊发】

华冰,专利执业代理人

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总经理

知乾,使创新技术更值钱!                      

公司网址:www.zhiqianip.com

联系电话:400-0303-972

          010-62580655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30980-959474.html

上一篇:华冰聊专利:什么样的创新可以申请专利
下一篇:华冰聊专利:什么样的专利容易赚钱?

5 郭向云 陈南晖 刘淼 彭振华 彭美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4: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