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e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sea

博文

就撤销学位请教沈文钦老师三个问题 精选

已有 12085 次阅读 2016-3-30 22:2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沈老师:

您好。我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的胡海洋。青椒一枚,位卑言轻,学识浅薄。最近由于所在学校的公共管理博士点被取消,因此,对学位授权点评估的事情非常关注。可以说是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在网络和学术期刊中大量收罗相关信息和学术论文,也十分关注就学位授权点评估所发的意见和文章。

看到您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撤销学位点体现质量导向》的文章,因为人民日报的平台很大,所以我格外关注。同时,我也搜索了您的学术论文进行了学习,发现您在教育质量评估方面和教育管理领域都可以称得上专家。因为我是最近才对教育评估问题产生了兴趣,知识储备还很浅薄,所以就您在文章中提到的几个知识点了解的不是十分清楚,想请您进一步解释一下论证逻辑和依据,以便学习。

第一个问题:沈老师在文中提出“从国际比较来看,学位点撤销是各国普遍采取的做法。”这个各国主要是指哪些国家,有没有我们相对熟悉的国家。学位点撤销这个普遍做法,是指大学对学位点撤销呢,还是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利用职权对大学的学位点进行强制撤销?这两者的区别很大。学位点撤销关键看这个决策是由哪个主体做出的。大学可以根据外界评价,根据政府拨款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等等因素的综合,撤销某个学科点,这是十分正常的办学行为。这个问题不阐述清楚,容易让我认为,所有国家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在进行对大学的学科点进行强制撤销的宏观管理实践。

第二个问题:您在文中提到“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政府的质量监管需要依赖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判断。据了解,此次随机抽评的学位授权点评估结果完全按照专家评议意见认定,被撤销的学位点均属于一半以上参评专家认为不合格者,这表明了政府对专业意见的尊重。”

您的研究有很大一块是集中在培养质量评估上,这次学位授权点评估的专家组构成都是具体一级学科领域的专家。比如说法学一级学科评估,根据已公开的资料都是法学专家,这里面没有教育评估专家。如果学科质量评估不需要具备教育评估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那么您所做的研究意义在哪里?如果需要专业的教育评估能力,这些法学专家具备吗?

您说此次评估依赖的是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判断。还是以法学评估为例,在现有目录下,法学下面至少包括9个二级学科,如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法制史等等。我想请教的是,您觉得从事民法研究的专家能够对刑法学科做出科学的评价吗?如果能够,那么所谓的二级学科分类还有意义吗?如果不能,那么我们可以看到,在此次法学评估中,很多二级学科只有一个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一级学科由二级组成,评估一级应该是基于二级评估基础之上的,不可能整体评估。如果整体评估就需要向您这样的教育评估专家组成了。一个领域的专家只能对本领域进行专业判断,那这样一来,看似一个学科评议组有十几个专家组成,其实到具体学科领域,事实上是一到两个人进行判断。一到两个人,这能称为学术共同体吗?

第三个问题:您在文中提到“在此次评估中,**大学等高校主动撤销工程管理硕士,**大学等高校主动撤销资产评估硕士,体现了这些高校的质量自律。”

我不清楚这其中的论证逻辑。因为工程管理硕士和资产评估硕士等都是2010年以后新设的专业学位。这些学校是申报了没办呢,还是办了忽视了建设,发现质量无法保证主动撤销。这属不属于您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呢。

其实主动撤销也是此次评估中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只有短短的不到5年时间,学校对学科点就经历了从申报到撤销的变化。而这些学科点又是教育部新增的专业,又不是需要淘汰的专业。这是高校自身原因造成的,还是制度原因造成的呢。

我本来对教育评估这一块并不关注。虽然我们学校的公共博士点被撤的消息公开发布才几天,但事实上农历新年以前就风传了。在那时起就开展关注,可以说是久病成医,发现我国学位授权点设置与评估中真的存在很大问题。真心希望您这样的专家能够多多发现这其中的问题,就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建议。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2561-966122.html

上一篇:为科大公管博士点被撤一辩
下一篇:致歉与声明

16 曹俊兴 杨金波 马省伟 黄永义 陈永金 武夷山 谢平 刘建栋 闵应骅 赵美娣 赵建民 蔡小宁 shenlu xlianggg zjzhaokeqin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2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