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给年轻导师的二十条忠告 精选

已有 15047 次阅读 2016-4-8 21:18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培养, 研究生, 论文, 人才, 导师

1.最近,又到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毕业季,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预准备的时期,也是师生之间积累了三年的矛盾总爆发时期,恩怨情仇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做个最后的了结。

2.上面是开玩笑的,毕竟人不是石头,就算石头,三年也捂热了。毕竟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毕业前给导师干架的还是少数不懂事的。大多毕业生,还是与导师关系融洽、依依惜别的。

3.事情的缘由。关于如何搞好师生关系,做好导师。昨天聚了十个副教授,作为导师都是青瓜蛋子,各抒己见。关于带学生的酸甜苦辣,内心感受,基本上都是高度一致的,共同的东西远比分歧多。这场沙龙也促成了这篇博文的形成。

4.学术原则的坚守。在导师是否坚持学术原则方面,与会老师分歧比较大。但最后,似乎也能统一起来。导师有导师的学术规划,有自己的学术标准。而学生对自己的论文,有自己一套标准。这两个标准,往往不匹配,产生矛盾。

5.多元化的学生。老师培养的学生,来源、价值观、修养等多元化,人格不同,性格脾气、教养和对读研的定位,都存在明显差异。有稀里糊涂读研,有逃避就业压力。有的混文凭。有的是为了学术,搞研究、当科学家。况且,知识积累和天然禀赋都存在差异,所以,培养学生的标准能一样吗?

6.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因此,导师应了解学生的内心,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培养方案和设置学术标准。顺应他们,而非要求他们,这个似乎很重要,否则,容易起矛盾、造隔阂。导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需求培养,以人为本做学生人生道路的垫脚石。

7.高低两个标准。如何分类呢?我觉得积极上进学生,就下大功夫培养,争取出成果、出人才。不上路子的学生,也不能放弃,要明确最低标准,这是个原则性问题。也要与他们搞好关系,毕竟年轻人思想是多变的、弹性很大的,要理解和宽容他们。当然,难免委屈自己。

8.中性客观看待科研态度。学生对科研的态度存在差异,要中性地看待。热爱科研,不一定有成果,以后生活也不一定多快乐。不热爱科研,勉强毕业,说不定还有别样的人生。因此,要将这个事情看得淡一些、看得开一些,看得太重、抓得太紧,师生都累,就不洒脱了。

9.最低的要求。培养学生,采取顺其自然,和稀泥,放羊的态度,虽然少了很多麻烦,但往往影响学术品质,影响了培养质量。所以,要外松内紧,要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要有一定的工作量,杜绝学术不端,至少满足毕业要求的论文发表。

10.气氛最重要。带学生的最低要求是不成为敌人。花钱、花时间,将学生带成仇人,这是师生都很失败的事情,所以这是底线。如果能成为朋友,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这个事情不能强求,但是底线要保持住。所以,培养学生要注意保持一团和气,感觉不妙就忍一忍。

11.忍耐和妥协,是培养学生的法宝。和导师一样,操蛋和奇葩的学生,比比皆是。但,导师是长辈,在明确指出缺点和不足后,还耐心地等待学生变化,一定要忍耐。很多时候,学生会自我反省,逐步认识错误。当师生各执一词,意见不同,要学会妥协。妥协是人生的艺术。

12.爱与宽容,是培养学生的利器。对待学生,要像看待自己的手指一样,给予爱。但,不能以爱的名义,剥夺他们自由。有时候,犯错也是他们的自由。犯错,也是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要充满善意的看待他们,对待他们。对他们的错误,要宽容,充满慈悲。毛主席还说:林彪是个娃娃呢。

13.导师要有自己的学术规划。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能将学生绑架在自己的学术战车上,成为自己的垫脚石。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而且要严办,不能指望学生,尤其是不上路子的学生。可以严格要求自己,但不能同样要求学生,否则,容易产生矛盾。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待学生的出发点,大多数导师都可以做到。反过来说,己所欲,可施于人,这也往往成了导师给学生分配任务的正当理由。其实即使是己所欲,也不能施于人。比如,自己可以要求自己吃苦,如果让学生也吃苦,可能就存在问题。

15.与学生要明规则,自己负责自己的行为。说的好听点,就是目标明确,自己管理自己。说的难听点,就是自作自受。导师只需要给学生提供研究思路、准备研究所需的经费和设施,事情还需要他们自己搞。导师只是科研工作的资助者,科研工作的领路人和监督员,学术过程中及时给予忠告和建议。

16.增进学术之外的交流。有时候,师生之间除了科研没别的了,弄得学生不敢与导师交流,躲着、藏着,那样弄得师生都紧张。要通过业余生活,增进非学术的交流。一起吃饭、打牌、唱歌,一起爬山、逛公园,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培养私人情感和友谊。当然,也丰富下单调的生活,增进你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

17.导师要起到示范作用。导师要生活的健康、阳光,是一个积极、有趣的人,这样才能传递正能量给学生。科研上,严格要求自己,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就是这个道理。自己能做到,要求学生才有说服力和发言权,才有权威性。

18.策略地看待研究生培养。都是可以看学生为自己的手指头,个顶个的十指连心。也可以将学生看做自己种的一块地,无法做到旱涝保收,那就听天由命。导师还可以将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不能保证和每个朋友都能好到什么程度,能有三两个知己,也就够了。只要问心无愧,就足够了。

19.研究生培养的最高境界。将好学生培养成人才,不算本事,很可能是人家天赋使然。将所谓的“差学生”培养成人才,那才是本事。像传销培训师一样洗脑,那是口才好的导师。靠厚黑学或沟通技巧,这是公关型导师。但也有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让学生自学成才的导师,这才是最高境界。这种导师过去很多,八十年代还有,近年来近乎绝迹。

20.什么最重要?健康和家庭最重要,培养研究生毕竟只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内容而已,所以,没有必要为此大动肝火、劳心费力。有个健康的体魄,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和生活的真谛。富贵和声誉,金钱和权利,都是过眼云烟,只有健康和家庭才是自己的,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在部分。



https://m.sciencenet.cn/blog-58729-968794.html

上一篇:三十五岁后的科研
下一篇:林语堂的《吾国吾民》摘录

54 相宏伟 蔡小宁 许培扬 苏德辰 徐令予 李明阳 史晓雷 戴小华 毛秀光 尹维 宁利中 李恒乐 焦飞 孙秀柱 王立峰 彭真明 王明跃 李建国 陈昭 董焱章 陈南晖 周曙光 姚伟 罗春元 韦玉程 马军 黄永义 高建国 曹俊兴 蒋永华 朱志敏 王启云 肖海 鲍海飞 霍艾伦 朱晓刚 刘钢 周春雷 张杨 张云 邓奇 张立学 李万峰 杜芳 周大華 张启峰 gaoshannankai wangqinling guhanxian hangyi77337 shenlu taoshl zjzhaokeqin Leviy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