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给导师两个礼拜帮助修改论文,足够? 精选

已有 25700 次阅读 2016-5-24 13:2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给导师两个礼拜帮助修改论文,足够?

喻海良,2016-05-24

昨天,课题组一个博士生给我发邮件,希望我室友帮他修改一下论文。正常情况下,没有问题的。我的室友和我私人关系非常好,但凡我提出需要帮助,他都会给予帮助。特别是这些年,我写的论文,基本上他都帮忙把关语言。然而,后来和这位博士生电话后,我拒绝了他的要求。虽然这篇论文我也是共同作者,我已经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修改这篇文章,但是,他电话中期望我室友在接到他论文后,马上修改,当天给他返回,因为,论文修改稿提交截止日期已经到了。我告诉他,这个我做不到。我的室友平常完全是看在和我这么多年的交情上帮助我,但是,我个人也没有办法提出这样的要求。他每一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帮助我,都是利用他的闲余休息时间。

确实,我听说过有非常特别的课题组。我的邻居曾经在香港某大学工作。曾经和他讨论过他们课题组长修改论文的速度。他说,他们课题组,博士生写完论文后,发给他们组长,无论多晚,基本上当天晚上都能够收到修改稿。而且,有很多时候,这位课题组长,不只是帮助修改论文,可能把整个论文完全重新写一遍。最近还听说很多新加坡的课题组长,也是这样做的。

当然,我也见过这样的真实情况。某一个课题组,一个博士生写了一篇长文,计划投稿给一个非常好的期刊。他写完之后,把论文交给他导师,然而,这篇论文在他导师手里一压就是半年,也没有下文。他说,他经常崔他的导师,但是,他的导师只说现在论文还不是很满意,又没有具体的建议,就这样一直“候着”。后来,我知道的是,这个博士生写完论文后,就不找他导师看了,自己直接投稿。这样做好像很不合理,但,他好像还真发表了几篇论文,而且期刊都还不错,而他导师好像也没有反对。

我还见过一个特别的案例。某一个课题组,一个学生写了论文,让他导师修改。对于学术论文,我个人的感觉是,只要好好写好了,不违反学术道德,里面的内容不是胡编烂造,基本上都能够找一个期刊发表。当然,期刊的档次可能会存在差别。然而,这位课题组负责人已经是一个成名人事,早年已经发表大量的论文,现在如果再发表一般档次的论文,对他的声誉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可能添加副作用。也因此,当他的导师看到这个学生的论文时,不但不予表扬,反而直接了当地说,这篇论文不能发表。好像,这个课题组现在人马还是不少,但是,学术产出真是逐年下降,而且,十分明显。当然,后来评审过一个他们课题组离开人员的论文,把这个课题负责人放到致谢里面。

我有时候也常思考这个问题,课题组负责人或者导师应该多久以内返回组内成员的学术论文。如果有人写了一篇论文,课题组负责人半年内也不返回意见,而且还规定课题负责人没有同意不许投稿,这样的话,对于老师而言,可能还无所谓。但是,对于博士生而言,可能就有些受不了。因为,这些人都还等着论文毕业,而且,毕业后找工作也是需要几篇论文放到简历上的。如果有人写了一篇论文,所有人都期望课题组负责人当天晚上就给予返回,这个课题组最好只有几个人,而且他自己没有其他事情需要做,不需要讲课,不需要写课题。通常情况都是非常困难的。

我自己写完论文后,也会要求所有作者(包括课题组的博士生)都帮助修改论文。然后,再综合所有作者的建议修改,再投稿。也因此,这些年,但凡是我自己执笔写的学术论文,都能够找一个期刊发表。下面是我写完一篇论文之后,给所有作者群发的邮件:

Dear All,

I prepared a new paper co-authored with you.  Themain conclusions of the new paper are that… It should be aninteresting job.  I would like to submit this paper at **. Could you help to check itand feedback within two weeks? 

Thanks for your great contributions.

Best regards,

Hailiang YU

       从邮件中可以看出,我给所有作者阅读、修改稿件的时间为2个礼拜。这个两个礼拜,主要是针对我们课题组大负责人的,其他作者一般都会更快地把修改建议返回给我。相对而言,课题组大负责人可能事务更多一些。然而,这些年,他每一次都会非常准时,在快两个礼拜的时候,把论文修改意见返回给我。当然,这之间,我每一次都会“友好提醒”他一下“约好”的截止日期。为什么是给他留两个礼拜的时间内?

1)时间太短,他可能就不好好看论文。我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做什么事情都比较快,但是,过程可能会比较“毛躁”一些。也因此,找合作对象,当然最好是互补一些。我快一些,其他人稳妥一些。这样,有快有慢,速度与质量才能够兼顾。在我办事过程中,经常崔人,我合作老师就反问我一句话,“你这样崔,我可以马上给你反馈。但是,我看完整个论文只花10分钟,质量你是可以想象的”。听完他这样说,我基本上就妥协了。请人帮助修改论文,不只是让人看大纲,而是让人思考论文的细节,特别是论文是否存在某些重大的缺陷。而这样的问题,确实需要他慢慢看好。我们让共同作者帮助检查论文,不只是告诉他,我带你作者发表了一篇论文,更重要的是让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小化。

2)时间太长,谁都等不起。听说有些博士导师对学生的论文,可能半年都没有反馈意见。虽然我本人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合作对象,但是,如果真的让我见到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对不起,哥不和你一起玩了。至于为什么我选择两个礼拜,主要是因为我自己在担任期刊审稿人过程中,很多期刊都是要求两个礼拜内返回评审建议。作为课题组负责人,理论上也会收到很多审稿邀请,如果他们能够在两个礼拜以内返回他人论文的评审意见,那有什么道理不能够在两个礼拜以内返回自己合作撰写论文的修改意见呢?

       所以,如果大家问我最好多长时间内返回论文修改建议,我的标准答案:两个礼拜。少了太短,多了太长。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7889-979408.html

上一篇:神奇7年,2012年还是中科院3区期刊,今年停刊了
下一篇:非京沪C9大学副教授、上海普通大学讲师,谁诱惑力大

17 蔡小宁 杨正瓴 黄仁勇 汤伯杞 黄永义 徐耀 张龙 LetPub编辑 徐令予 梁劲康 廖新勤 赵甜芳 ndgeo bumblebee qzw myx0329 htl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0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