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t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tuo

博文

三十年科学史海,远比NgAgo基因编辑工具更大的学术质疑

已有 6295 次阅读 2016-8-17 00:01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基因编辑, 学术质疑, 室温核聚变

     关于韩春雨的NaAgo基因编辑方法的质疑,国内有左右两种相反的意见:相煎未免太急;担心不了了之。这使我想起三十年前发生在美国和世界的一场更加轰轰烈烈的学术质疑事件,其中也有一些人们因立场不同而程度不一的褒贬,不妨回忆一下,或可参考。

     1986年美国犹他大学电化学教授 Stanley Pons 和一位英国合作者发表了一篇室温核聚变的论文,依据是含有重水的电化学实验中发现不明原因的大量产热。文章登出后,电视台做了采访,作者一时间名声大噪,其报告会不是在任何会议室开的,而是在一家大学的橄榄球场召开的。方圆几百英里的许多科学家,特别是化学家驱车赴会聆听。那段时间,化学家中很多人兴高采烈,物理学家中更多的人疑虑重重。

     其后便经历了一段不断有人号称重复出了结果,更多的人抱怨重复不出来的时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者越来越少,后者越来越多。最终,没有权威发布,科学界凭借口口相传,公认实验有误。大家承认Pons 不是有意造假,而是发表的过于急躁,没有搞清大量产热的原因,误以为热量来自少量的核聚变,于是抢先发表,以免他人捷足登先。

     再后来,Pons一再接到各类电话询问,当时互联网尚未普及,移动终端更是闻所未闻;但 Pons还是不堪电话骚扰,隐名匿姓,辞去工作,搬离住所,彻底消失于人间江湖。看来,美国教授为学术伪作(学术造假)付出的代价还是远大于中国教授。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942-996868.html

上一篇:基因编辑工具箱,何不从新颖性、创造性和重要性来评判?
下一篇: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睐解决重要问题的创新

11 王又法 宁利中 吕喆 蔡小宁 杨正瓴 文克玲 陆绮 王毅翔 htli ttee1 jlx196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