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再论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人工智能
热度 3 2021-6-5 15:21
收稿日期: 2020-08-10 作者简介: 吕乃基( 1945- ),男,上海市人,教授,研究内容: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知识论,全球化。 摘 要: 世界1必然突破自己的“界”,由螺旋式演化和发散-收敛生成新的自然界。世界3的演化路径,其一跟随由世界1生成世界2的脚步,行将突破;其二,以某种方式延续发散-收敛- ...
个人分类: 科技|8344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搁置、放弃一篇写作中的文章的理由
热度 1 吕乃基 2023-3-17 08:16
吕乃基 自从 80年代进入学术圈之后就一直没停过写文章,有时甚至两篇同时上马,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当然也有不少次写不下去,半途而废的经历。大致有以下理由: 力不从心。写下去时才发现知识储备不足,把握不了框架和资料。 分量不够。一是篇幅不够,写到数千字时发现接下来无话可说。二是感到已完成的部 ...
个人分类: 认知科学|2264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艺术史一撇
吕乃基 2022-9-30 09:26
吕乃基 笔者已经上传了 知识 之 树( 1) 、 知识之树( 2) 相对而言较为抽象,此文既可作为一个案例,也可以反过来加深对知识之树的理解。 沿长江、黄河溯流而上,追寻它们的源头,越往前行,发现它们原是潺潺溪水,涓涓细流,以至于滴滴水珠。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著名的《伏尔塔瓦 ...
个人分类: 音乐|4626 次阅读|1 个评论
浮士德与元宇宙
热度 2 吕乃基 2022-1-2 09:21
吕乃基 近日,元宇宙降临人间,一时间,从公司首脑、精英人物、科技大佬,上达国家领导,下至芸芸众生,纷纷介入其间。笔者作为芸芸众生,一时技痒,也凑了两篇( 为什么火起来的不是 “全真互联网”? 当他们在谈论元宇宙时,他们是谁? )。 通常谈及 “元宇宙”这一称谓,都会归于1 ...
个人分类: 人文|3700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关于“联想”的随想
热度 1 吕乃基 2021-12-9 22:35
吕乃基 近日,关于联想的争议成为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 1. 主体与环境 在建国后的数十年间,既无市场经济,也没有民企。改开,特别是 1992年后,明确转向市场经济,民企得以萌芽并迅速发展。然而彼时,其一,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法规体系,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不适用于陌生人社会;其二,创立民企 ...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324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情感经济——从鸿星尔克现象说起
热度 1 吕乃基 2021-7-25 21:32
吕乃基 眼下,鸿星尔克对郑州洪灾的捐助引发的抢购( https://3g.163.com/v/video/VJER1NCC5.html 相关的视频还有很多,如 https://www.iqiyi.com/v_1rcwc02ea24.html )引人关注,这与鸿星尔克之前的销售形成强烈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现象级”事件 ...
个人分类: 经济|330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转载]人的三大关系和三大博弈
吕乃基 2021-5-16 17:07
吕乃基 人的“三大关系”(梁漱溟),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参见 人的三大关系(一):理解历史和世界的分析框架 )。相应于三大关系,存在人的三大博弈:与自然博弈,与他人博弈,以及与自身博弈。 围绕这三大关系与三大博弈,有 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与自然博弈)为主(并非 ...
个人分类: 人文|488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名曲中的半音阶
吕乃基 2020-9-3 08:42
吕乃基 不时在乐曲中听到半音阶,都会泛起奇妙的感觉。列举如下: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印度客人之歌》,下行而又拔高的半音阶,充满诱惑的异域风情;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上下行交织的半音阶有悲凉和不羁之感;圣桑的《参森与达利拉》,以下行半音阶诉说爱情时又泄露了丝丝凉意;以及格什温的《夏日时光》的 ...
个人分类: 音乐|38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全球化之问(下):虚实之间
吕乃基 2019-4-8 18:51
吕乃基 上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登场,与现实世界世界相对应的虚拟世界浮现,随即与现实世界发生复杂的互动。现实世界正在以越来越大的规模,越来越快分速度,以及在越来越深的层面向虚拟世界“移民”;随即,虚拟世界又回过头来向现实世界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简言之,由实到虚,以及以虚驭实。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 ...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234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全球化之问(中):旷野上有一扇门……
热度 1 吕乃基 2019-4-3 08:49
吕乃基 多年前,曾经批阅过一位博士(遗憾的是,名字不记得了)的课程论文。论文中有一段精彩的隐喻:旷野上有一扇门……。不禁拍案叫绝。之后在上课或讲演时常常引用,每每有奇效。 旷野上有一扇门。西方人往来定要从门中穿行,中国人视而不见,在旷野上随意而行。 在西方人和中国人的脚下,真的是旷野吗? ...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254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