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人工智能与新科研范式
吕乃基 2023-1-15 11:15
吕乃基 以下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2023年1月7日在清华五道口云课堂在线大讲堂上的演讲实录的链接网址 朱民, AI 2.0和全球化的未来—中美竞争和战略(2023-1-13) https://mp.weixin.qq.com/s/afS3iiLILv7-WCsK_dU-sw 朱民作为一名经济 ...
个人分类: 科技|13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科技创新,可以“0.5-1”吗?
热度 2 吕乃基 2022-11-22 11:10
吕乃基 日前,在某公众号看到“ 中国科技创新的战略选择:从科学出发还是从技术出发 https://mp.weixin.qq.com/s/Y8BN8MK1aeoQ-uDXYOhOUQ ”。 笔者未必赞同其观点,但是感到文章所论关系重大。转发到若干关注科技的群,反响强烈,引发基于各种立场的评论。持不同 ...
个人分类: 科技|207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概观效应——那颗美丽、温暖的星球宛如脆弱精致的生物,仿佛手指轻轻一碰,就会分崩离析
热度 1 吕乃基 2022-10-17 08:29
吕乃基 不久前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夏特纳因为出演科幻剧《星际迷航》中的柯克船长而出名,今年已经 91岁。他在自己的新书《勇往直前:对敬畏和美妙人生的深思》中说,去年10月的太空之旅让他感受到了深深的悲伤。 “我热爱宇宙的神秘,”他在书中说,“多年来,所有这一切都令我激动不已……但当 ...
个人分类: 认知科学|394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博弈中的心理学——对“棉花糖”实验的联想
热度 2 吕乃基 2022-10-8 08:57
吕乃基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这六个心理学实验,影响了教育百年 https://mp.weixin.qq.com/s/OrWDoMdtosfWzz25_ky-CQ )笔者并不认同其中的大部分,其中的一些实验简直令人发指,此处仅述及由 “棉花糖”实验引发的联想。 实验 1.“蜡笔、贴纸” 心理学家将孩子分成 A、B两组,同时让孩子们和她的同 ...
个人分类: 认知科学|3434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2
思想市场的重要性
吕乃基 2022-5-20 08:22
吕乃基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人人都承认 “1+1=3”的氛围中,80%的受试者也会同意“1+1=3”,如果试验现场有一人提出“1+1=4”,则75%的受试者会坚定自己的看法——“1+1=2” ,也就是常识 。可见, 只要有思想的市场, 存在不同声音,哪怕这个声音是错误的,也会有利于整体理性。所以,应该保护 ...
个人分类: 认知科学|129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差几分钟和差一小时
吕乃基 2021-12-5 22:10
吕乃基 科技哲学的同行,中科大的徐飞教授是位奇人,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语言、文字了得,更令人称奇的是,善于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发现深藏在背后的人性。下面便是一例。 赶车,或其他事项,时间上 差几分钟 ,或者赶一下还有可能时 最着急,真差半小时 肯定赶不上时 倒 也 淡定了,人 ...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18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先“狐狸”,后“刺猬”
吕乃基 2021-9-30 19:25
吕乃基 科学与艺术中创造力“巅峰时刻”的通用公式 https://mp.weixin.qq.com/s/Ru5GmnVGfJJ9Qid7rE5TzA 此文对于艺术家和科研人员颇有价值。总体而言,这两类人士虽然本来就有各自的“专业”,如绘画、导演、物理学等等,不过还是太过宽泛,有必要在专业生涯之初进一步筛选方向。这就是“狐狸”,寻寻觅觅,目标分 ...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14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偶遇陈亚君老师大作《经济学能量观》
热度 1 吕乃基 2021-9-28 11:47
吕乃基 因偶然机遇,笔者得闻陈亚君老师大作《经济学能量观》(中国商业出版社2021,5)。书中提出了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新的观点:除了“劳动”之外,能量在价值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其运用于经济活动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等各个领域,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提出,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价值,与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
个人分类: 经济|172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任正非:任何不符合时代需求的过高精度,实质上也是内卷化
热度 2 吕乃基 2021-9-16 11:52
吕乃基 这是一份任正非在华为中央研究院创新先锋座谈会上与部分科学家、专家、实习生的讲话的记录。 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21-09-14/doc-iktzscyx4231579.shtml?cref=cj 任正非最新谈话:江山代有人才出 较之以往看到的任正非个人的讲演,以及任正非答记者问等等,更加生动、深入 ...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201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学术打假的事实与动机辨析
吕乃基 2021-8-25 20:31
吕乃基 1. 近年来,学术打假常见诸于媒体,为纯化学术氛围,树立诚信之风,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由于学术打假必然涉及打假双方主体和主体所属的“单位”,因而往往引发双方乃至多方之间的争议。其间至少关系到三个层面: 打假的事实、动机,以及对事实的解释 。 首先是事实。打假者所举报之事必须是事实,事实必 ...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1694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4 1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