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ChatGPT为什么没有首先出现在中国?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视角下的个人见解
热度 2 李博闻 2023-3-11 20:12
ChatGPT为什么没有首先出现在中国? 根据作者有限检索,观察到《中国新闻周刊》在2023年2月16日以媒体身份率先发问,知乎同日也有网友转载提问,一位标记为北京大学哲学硕士网友做出视频回答(作者认为,这是知乎仅有的、具有知识性的严肃回答),解放网“上观新闻”在3月9日再次追问。 现有答案中,不同领域人士从各 ...
456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博士毕业论文记录:与老板的通信,四年两次大调整的说明(*^_^*)
李博闻 2023-1-1 19:18
今天是2023年第一天,本来计划下午来一场150分钟跳绳来纪念的。没想到,我勤勉的老板今天还在工作,那我自然要回复啦。因为断电没保存文档的缘故,弄了一个白天。 这封邮件是给我未来小孩看的,有关科研态度方面的,哈哈。 本篇和博士毕业论文有关,我觉得学术研究活动没必要遮遮掩掩,事实上,我非常乐意直播撰写博士 ...
11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社会科学“证伪主义”学术评价方法:第二种特设性修改 - 案例(草稿)
李博闻 2022-12-27 11:17
贯穿 科学哲学 发展过程的是科学的划界问题,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李凯尔特、马克斯韦伯等知识先驱,通过 社会科学哲学 刻画社会科学有别于自然科学的独特性质。我目前的工作,事实上,正在延续这些哲学家们的划界努力,试探性地用排除法的方式,勾出社会 ...
7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社会科学“证伪主义”学术评价方法:第二种特设性修改(草稿)
李博闻 2022-12-25 19:47
“特设性修改”是科学哲学术语,这里借用了该术语。 社会科学中,“特设性修改”是低效的科学知识生产模式,包含两种。第一种指:在非常狭小的领域问题P上,通过增加其方法过程结构Q复杂度的方式,去迎合其他学科学术评价要求的研究(比如:刷某个工程指标),由于社会科学问题不同于自然科学问题,问题P本身存在消解的风 ...
69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社会科学“证伪主义”学术评价方法(草稿)
李博闻 2022-12-16 19:05
有限的知识生产活动,如何覆盖无限的社会科学问题空间? 社会科学学术生产力,有限;社会科学研究问题,无限;社会科学知识生产的成果,不可评价。 但是:我们可以经验地识别那些 显著低效 的科学知识产生模式。 只有尽量的排除这些退步的模式,我们才有可能以“有限”逼近“无限”。 “低水平重复”和“特设性修 ...
80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方法论研究(3):“应用研究的方法论”和“基础研究的方法论”
李博闻 2022-12-13 23:03
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对应两种不同的方法论,本文阐述两者区别: 直观图示: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在描述方法世界(工具箱)上的差异。(这是我未发表论文的图) 注: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所面对的是我国的图书情报与档案事业,因此,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也具 ...
60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方法论研究(2):在“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中认识“方法论”
李博闻 2022-12-9 11:25
命题1:认识“方法论”的方法论 “属加种差”是一个逻辑学下定义的方法论。本文不打算直接通过定义来理解“方法论”,而是通过对一组高度关联术语(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及其它们之间关系的辨析,来帮助我们认识“方法论”。 科学史案例显示,这样的认识策略,效果会更好些。例如,在社会科学的情报学领域,人们有关“ ...
97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观点分享:一级学科"图情档"改名"信息资源管理"后
李博闻 2022-12-6 16:13
今天看到一级学科学术研究热点的网络投票活动,结合手头工作,加上明年一级学科将正式改名“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合力作用“下,促使写下这篇有关改名的文字。 科学史案例: 如图,在上个世纪,有关重要问题对立观点的碰撞火花,我们通过学术文献是可查询的。在这个世纪,则几乎是异口同声的,比较遗憾。 ...
11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方法论与方法体系,创作思路分享(1)
李博闻 2022-12-2 21:11
很自豪地参与到马费成教授有关“中国特色”一级学科建设的专项重大课题中,今天,提交了我承担的最终成果书稿第六章:中国特色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方法论和方法体系概述。 作为理论和方法的专门研究者,我很自信,我是一级学科唯一有能力完成的博士研究生,学术共同体成员有一些专家,或许可以,但绝不可能比我更好的 ...
74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社会科学“研究问题”的特点:无限性、不可评价、绝非“价值无涉”等
李博闻 2022-11-29 09:52
命题1:社会科学的“研究问题”,具有无限性 哲学家们认为人类通过“概念能力”去认识世界。语言学家补充到:“概念”由人类社会形成,具有生成性和组合性等特点,简单来说,“概念”无穷无尽还可变,同时,“概念”的把握与认识,还与主体高度关联(维特根斯坦,脱离语境可能没有具体意义)。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为研 ...
7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1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