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聊聊原创科学研究的“范”
热度 7 刘庆生 2023-5-29 08:03
聊聊原创科学研究的“范”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前些日子,我将科教公益报告《做自己的科学研究》中关于科学研究常规文献阅读“三境界”发给有关学者朋友,听听他们的高见(第一境界:知道人家做了什么?得到什么结果!第二境界:知道人家为什么要做?第三 ...
4984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7
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地质问题
热度 3 刘庆生 2023-4-10 08:10
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地质问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前些日子一位信息科学领域教授给我发来他参加一个国家实验室的“,,,重大科研选题的数学物理问题”小型讨论会的相关信息。这个会议组织者给讨论会的性质起了一个很酷的 “头脑风暴”称谓,意思是发挥相关专家学者的智慧,助 ...
495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3
阅读是青年学者成长的基石
热度 3 刘庆生 2023-3-20 08:44
阅读是青年学者成长的基石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常常看到大学中一些青年教师在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相关文字材料的书面表达时显得比较吃力。尽管有的青年教师科研获得了好的素材,然而却总是苦于独立写不出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导致年度绩效考核吃亏。一个学者撰 ...
8019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疫情中坚守的一片学术交流“净土”
热度 4 刘庆生 2023-1-16 08:15
疫情中坚守的一片学术交流“净土”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23 年1月6日上午我完成了给学校李四光学院地球科学菁英班2022级学生“地球科学导论读书报告写作建议” 的在线报告。“地球科学导论”是学生入学后的入门课程,由中国科学院相关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就涉 ...
5450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4
聊聊中文与英文论文写作话题
热度 6 刘庆生 2022-12-26 08:12
聊聊中文与英文论文写作话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最近与一位重点大学的海归教授聊天,他在海外多所大学求学和工作10多年,具有较为丰富的国际学术经历。我对他说,你应当要求博士研究生的英文学术表达“过关”,包括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当然,我的这个要求 ...
5521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6
聊聊科学研究能力话题
热度 4 刘庆生 2022-3-7 08:02
聊聊科学研究能力话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我常想,关于“科学研究能力”的理解或解读应该是科学网上永恒的话题之一,它是科学网活力、使命与担当的重要表现。寒假看了一份青年教授撰写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本子和在线做了两个与此相关的“科学鸡汤”报告以及读了一 ...
6323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学术成果国际化与大学优势学科建设
热度 2 刘庆生 2022-2-28 08:33
学术成果国际化与大学优势学科建设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最近清理收藏的资料时发现了一份学校科技部门编辑的“武汉地质学院(1987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1980-1984年在国外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统计表”,这只是这个期间学校教师发表的部分国际论文统计结果(见图)。这 ...
6225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学术界的“马太效应”
热度 5 刘庆生 2021-12-6 08:28
学术界的“马太效应”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常在科学网上看到有的大学教师常常为招收研究生与发表学术论文两个重要任务发愁。他们总为招不到理想研究生,或者在预招研究生期间发生“放鸽子”现象而苦恼。有的人没有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一味责怪他人,如此下去,年复一年难以招 ...
9273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5
教授的学术素养
热度 15 刘庆生 2021-10-18 07:56
教授的学术素养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位在海外求学多年学术上初露锋芒的青年学者被国内一所大学全职引进。长期海外学术经历锤炼了这位青年学者的严谨学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埋头做自己的科学研究,不太关心与学问以外的事情。他回国不久为了尽快与国内 ...
20693 次阅读|28 个评论 热度 15
科研项目论证中的逻辑关系
热度 1 刘庆生 2021-9-1 07:34
科研项目论证中的逻辑关系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虽然退休多年,依然会应邀阅读一些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或者答辩汇报材料,常常发现一些青年申请者对主体内容中的逻辑关系表述不清而影响项目的最后结局。我想,当今的大学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有的还有博士后科学研究和 ...
710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5 1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