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真正的关怀很多时候都是技术性的
热度 3 李侠 2023-9-15 18:04
真正的关怀很多时候都是技术性的 李侠 (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前段时间孙丹阳博士来信,请我为她的新书《心灵疗愈:信念修正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写篇序言,当时欣然答应,一是感念于丹阳博士对于学术的热情与执着;二是这是一部蕴含深刻技术性关怀的对人类思想史某个侧面的探幽之作。缺 ...
6825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社科BUG之一:版面费可以用基金报吗?
热度 1 李侠 2023-9-13 11:27
最近这20多天被社科基金结项的事折腾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今天先说一个莫名其妙的BUG: 发表文章的版面费可以报销吗? 现在的规定是:不可以!如果发生了怎么办?利用横向经费调账,或者自己出钱填上这个坑。人文社科老师大多没有横向项目,调账很难,所以弄不好这个窟窿最后是要自己买单的。现在的问题是: 版面 ...
469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读已死之人的书之173:舒马赫的《解惑》
李侠 2023-8-14 14:36
这两日出差,在火车上把看了半截子的舒马赫的一本小书看完,据说这本小书是作者临死前5天定下手稿然后让他女儿出版的。这本小书就是《解惑:心智模式决定你的一生》,书虽然很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深刻。 作为欧洲人还是有根深蒂固的宗教情节的,这点在晚年的时候体现的尤为明显。从舒马赫这本小册子中可以明显感觉 ...
629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已死之人的书之172:钱穆的《灵魂与心》
热度 4 李侠 2023-8-3 15:03
年初有一搭没一搭的看了一本闲书,就是钱穆先生的《灵魂与心》,到了这个年纪再看这类书,有些萦绕于心疑惑多年的问题也就了然了,客观地说,中国文化的进展速度如蜗牛一般,走一步退两步,一旦境况好点,这个族群肯定又要不自觉地要回到过去,如此循环往复,这种谜一样的行为简直令人匪夷所思,然而其根子就在我们的 ...
4687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那些匆忙的告别让我们来不及道一声谢谢
热度 2 李侠 2023-7-19 06:44
最近听到两个名人去世的消息,一个是捷克作家昆德拉,一个是香港歌手李玟自杀,真是令人难过的消息,由此感觉今年的 7 月真是一个令人伤心的季节,这两个人的书与歌曲我都多多少少看过或听过,因此,有必要表达一下作为他们作品的消费者的感谢。 关于米兰昆德拉的信息如下: Milan Kundera, (born Apri ...
5000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关于预测未来
李侠 2023-7-9 14:57
人类是这个星球上唯一会对未来产生恐惧感的动物,那么如何预测未来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这个学科就有人搞技术预测研究,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很多方法与理论,但是我对这些所谓的预测未来的技术与方法总是抱有一丝怀疑的态度,具体细节这里就不再赘述了,那么,好的预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我觉得这才 ...
11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自我关怀的技术也是需要学习的
热度 2 李侠 2023-6-28 17:02
这学期快结束了,整理一下看过的书,无意中看到这本《狂喜之后-踏上内心的探险之旅》,这是一本有关心理调适技术的书,采用的手段就是正念或者冥想,技术并不高深,即便你没有学习过,随手翻翻也会让你内心安静下来,久而久之,内心的焦虑感自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所谓狂喜之后,就是指经过漫长的修炼终于有一天开 ...
1423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2
读已死之人的书之171:卢曼的《风险社会学》
李侠 2023-6-26 18:16
这学期断断续续地把德国社会学家卢曼的《风险社会学》看完,总体感觉一般,这应该是继贝克《风险社会》以后跟进的一部重要著作,但显然影响力远不如贝克,卢曼号称社会学中的黑格尔,由此可以大概猜到他的书都不好读,这本果然是不好读,干巴巴的,远逊于贝克、吉登斯(英国社会学家)等人的论述,不过卢曼那可是当过1 ...
120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第十九届夏至论坛
李侠 2023-6-19 05:13
期待已久的上海交大科技史学科第十九届研究生夏至论坛在上海入梅的第二天按计划举行,来自全国9所高校的青年才俊都做了精彩报告,这是三年来第一次全部线下会议,会议日程安排得很紧凑,一天下来,大体有如下三点感受: 1、两至论坛已经成为全国科技史学科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品牌栏目,每年都有大量其他高校的同学投 ...
7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9-27 1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