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risgocs 研究方向:炭材料

博文

[转载]NCM技术推荐丨吉林化工学院杨春才:羟基氨基改性硅油阳离子乳液的合成及其在炭纤维原丝油剂中的应用

已有 3323 次阅读 2020-11-9 10:30 |个人分类:期刊|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炭纤维是一种由各向异性的碳制成、碳含量超过95%的新型材料。炭纤维具有高拉伸强度、高模量和低密度的特性,在航空航天、军事、汽车、建筑以及医疗和体育用品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吉林化工学院先进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院杨春才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研发高性能炭纤维助剂,在其发表在《新型炭材料》上的研究论文《羟基氨基改性硅油阳离子乳液的合成及其在炭纤维原丝油剂中的应用》中,合成了具有自乳化性能的羟基氨基改性硅油,具有传统氨基改性硅油的特性的同时,克服了其储存稳定性差、热分解易产生焦油等问题,可以避免聚丙烯腈原丝炭化过程中预氧丝过硬,低温高温炭化时易起毛和断丝,同时减少聚丙烯腈原丝炭化后二氧化硅残留量,同时提高原丝的集束性,增强原丝的强度,进而提高炭化后炭纤维的性能。

 image.png


图文摘要

 

文章信息  New Carbon Materials

Synthesis of a hydroxylamino-modified silicone oil for use in a polyacrylonitrile oil emulsion in carbon fiber production by LI Jian-hua, JIANG Yan-bo, WANG Zhen-yu, GUO Jia-dong, JIA Hong-fei, GAO Ai-jun, LI Zhi-yao, TANG Jun, YANG Chun-cai. New Carbon Materials, 2020, 35(5): 585-590

原文链接:http://manu60.magtech.com.cn/xxtcl/CN/abstract/abstract9629.shtml

期刊网站:http://xxtcl.sxicc.ac.cn

通讯作者及课题组简介:

杨春才,男,19648月生,湖北天门人,博士,教授。19877月毕业于长春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和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分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12月至19947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出站后被评为副研究员及博士导师;19947月至201412月在美国和加拿大学习与工作20年,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利亚大学,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和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进行访问学者工作和博士后研究,在美国杜邦等公司担任高级化学家、技术总监等职务。20151月回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授、吉林高合新材料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技术总监。现任吉林化工学院先进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院院长,吉林乾仁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技术总监,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大学兼职博士生教授和吉林大学研究生导师,吉林市新材料行业领军人才。

吉林化工学院先进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院是吉林省(市)和吉林化工学院共同出资数千万打造产学研融教于一体,面向企业需求,针对我国炭纤维行业“卡脖子”问题进行技术创新攻关,服务于吉林省规划的千亿元炭纤维上下游产业链、万吨级玄武岩纤维及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建设的重点创新研究平台。研究院平台主要研究方向以炭纤维产业链(丙烯腈聚合、纺丝、油剂、上浆剂、炭化和复合材料)研发为主,辐射专业内的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浸润剂及复合材料材料、高性能树脂(环氧树脂,DCPD 树脂(双环戊二烯),乙烯基酯树脂)及树脂增韧改性,纳米材料、界面反应、超分子组装,防腐防污涂料、超级电容、电池等领域。近3年培养10名研究生,其中一位研究生获国家级奖学金,其他所有研究生获一等奖学金,一位研究生免推上浙江大学读博。学生发表EI检索、重点、核心等文章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多项,产业化产品两项,“炭纤维用油剂和上浆剂”研发项目通过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4位院士鉴定委员和3位行业顶尖专家鉴定委员一致同意通过鉴定,认定科技成果技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0107-1257634.html

上一篇:[转载]NCM封面文章丨赵宗彬,邱介山:亚麻织物衍生碳基柔性可穿戴应变传感器
下一篇:[转载]NCM论文推荐丨武汉科技大学李轩科: 基于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高效热管理材料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