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与或非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thome9180 站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看得更细,才能找到好草

博文

易被忽视的细节22:伪学

已有 3446 次阅读 2011-10-5 14:26 |个人分类:点睛之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 伪科学, 标准, 分界

“什么是伪科学”?这是一个问题。
最新的《环球科学》(上个月的《科学美国人》)有一个专栏文章,探讨了这个问题。
摘录如下:
1. 科学与伪科学的边界是出了名的混乱,而且在定义上有很多分歧,因为这两个领域都太过宽泛,相互间的界限也格外模糊。
2. 伪科学这个名词还常常被人任意滥用,用来指代出于各种原因而让人讨厌的理论。
3.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了著名的”可证伪性概念”,作为划界的最终标准。
4. 问题是,很多科学理论都是不可证伪的。
5. 迈克尔.戈丁说:科学家(并不是铁板一块的‘科学界')只有在觉得自己受到威胁时才会将一个教条称作‘伪科学’——让他们感到威胁的未必是新概念本身,而是因为这些观念动摇了科学的权威,影响了科学对各种资源的占用,或是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潮流。如果不是感到了威胁,这些科学家就不必对他们眼中的伪科学发起猛攻,而是继续自己的研究,愉快地忽略那些奇怪的想法。
6. 或许有一个解决划界问题的可行标准:科学家的行为能否反映某种观点是否有用。换句话说,一种革命性的新观点出现后,科学家是否有兴趣在研究中采用它?他能不能开创新的研究方向,带来新的发现,或影响既有的假说、模型、范式和世界观?如果答案是否,那么它就很可能是伪科学。
7. 以有用性作为划分标准的好处在于,他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是平等主义而非精英主义的,是客观而非充满偏见的。让科学的“消费者们”在观念的“市场”里自行决定什么是好的科学吧。

过往博客:
【01】十万【02】稀土【03】裁判【04】家长【05】电脑【06】诺奖【07】分裂【08】外行
【09】日独【10】法律【11】科学【12】告状【13】足球【14】日词【15】中药【16】老师
【17】午睡【18】新版【19】推理【20】经费【21】哗众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2148-493471.html

上一篇:易被忽视的细节21:哗众
下一篇:易被忽视的细节23:差劲

4 陈小润 陈绥阳 曾新林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