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j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jf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7]钱大鹏   2016-8-14 11:23
请卢教授审阅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48126-995528.html并劳神批评为荷。
[6]钱大鹏   2015-9-3 13:58
如果有空争取写一篇“‘三卢’感悟——从卢瑟福、卢鹤绂到卢炬甫”
[5]钱大鹏   2015-2-18 23:56
卢教授,新春快乐,羊年吉祥!
[4]钱大鹏   2014-10-19 22:31
哦,忘了粘贴链接了!……关于狄拉克大数问题我与一位网名“云深雾重”的旅美华人有过讨论,我阐述了一些看法,请看一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48126-691395.html
[3]钱大鹏   2014-10-19 22:26
炬甫教授,您的质问很好,许多人也提过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第一,我的公式是基于一个关于微观粒子的非点模型演绎出的理论结果,在它的推导过程中完全不涉及红移、光度距离等天文观测量;第二,计算出的Ho是“近处的”哈勃常数值,可以直接接受观测的检验,事实上它与观测值符合的较好;第三,正是因为哈勃参量是随宇宙演化而变化的,所以由公式可以预计,式中涉及的其它几个“常数”至少有一个也是随宇宙年龄变化的“参数”;第四,这个公式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以用来解决狄拉克大数问题。历史上狄拉克曾经写出Ho和c,G,(h/2pi)以及pi介子质量等“常数”之间一个近似的数字关系,用来阐述他的大数原理。但狄拉克的公式完全是按照量纲和数量级“拼凑”起来的,没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和严格的逻辑推导,而且误差大的很(按他的公式算出的哈勃常数大约700km/s/Mpc),所以后来狄拉克的工作逐渐被学术界边缘化。不过我觉得,狄拉克大数之谜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切实存在的大问题,物理学必须认真面对、不能回避,特別是在观测宇宙学取得长足进展的今天已经有条件去寻求答案了。关于狄拉克大数问题我与一位网名“云深雾重”的旅美华人有过讨论,我阐述了一些看法,请看一下
[2]钱大鹏   2014-10-14 23:10
炬甫教授,如有空闲请审阅一下拙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48126-675168.html,当年就是为了这个哈勃常数去请教你的,还望能够得到批评指导。
我的回复(2014-10-19 18:07):大鹏:我已不在研究一线,且宇宙学也不是我的研究领域。仅提一点供参考:哈勃参量是随宇宙演化而变化的,哈勃常数是哈勃参量的目前值,如果它是一些物理常量的组合结果,那么它在宇宙的过去和将来又是怎样的呢?祝好!炬甫
[1]钱大鹏   2014-10-12 12:58
卢教授,您好!20多年啦,很想念!2009年春天我到中国科大的NSRL800MeV电子储存环上做验证实验,到了科大校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您,但已经知道你已经到厦门大学高就了。
我的回复(2014-10-14 15:07):大鹏:多谢记挂!祝你事业顺利、生活愉快!炬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