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suh

博文

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

已有 4308 次阅读 2011-5-23 11:49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关键词, 表现手法

色彩写生、色彩理论与色彩归纳的相续性关联


内容摘要
   色彩训练可以分为色彩写生、色彩理论、色彩归纳等科目。不同科目的内容与目的各不相同,例如:色彩归纳不同于色彩写生,色彩写生是以实物为对象直接进行描绘,着重于培养描绘者的感觉,着重于训练描绘者的观察分析能力,而色彩归纳则是以色彩写生为基础,把对物象的色彩感觉进行概括提炼,使物象所呈现的纷杂的自然色彩变化通过有规律、有秩序的用色方法,变为简练、概括、统一、和谐而不失生动的一种表现手法。相比色彩写生,色彩归纳更注重的是把感觉提升为感受,领悟自然,创造新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
    色彩感觉  色彩理解   色彩表达 


一  色彩写生为色彩归纳的基础
    色彩写生是认识色彩练习掌握色彩变化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以客观的自然物象为中心,要求我们的眼睛追随自然物象,对其表面的色彩变化做认真细致的观察,分辨、熟识自然物象丰富独特的色彩特征,培养眼睛敏锐的感知色彩的能力。由于这个阶段对于色彩感觉的训练着重于把看到的自然物象色彩用颜料再现出来,并且力求接近客观对象,因而,色彩写生的初始是跟着对自然物象的感觉走,强调我看到了什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的认识自然的方式,正是在这个阶段的色彩写生认识自然的方式。
    色彩写生的训练方法主要为:着重强调对自然物象的色彩变化做认真细致的观察,要求学生用颜色描绘出物体固有色在不同光源和环境影响下产生的丰富变化,使学生能深刻的认识自然界色彩无穷尽的变化及其变化的优美与丰富,了知自然界的色彩变化远远超出我们大脑对色彩信息的储存,并且永远是我们的色彩灵感的源泉。
    色彩写生阶段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为:通过身体感官了解客观存在的差异,训练心、眼、手的高度统一,把学生的色彩感觉充分的发挥出来。用调色技巧积累不同物象的色彩特征信息,用色彩写生的方式认识自然世界。
通过色彩写生培养出的色彩功底会是深厚、丰富、善于变化的,也因此能够成为以强调主观意识、表达人的精神境界为主的色彩归纳的坚实基础。


二  色彩理论为色彩归纳用色方法的依照
    色彩写生是师造化,是客观的再现。要求学生通过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写生,训练眼睛对自然物象细微变化的感受。而色彩归纳则不同,色彩归纳是基于对自然物象色彩感觉的积累,以主观意识为主,概括简化对自然色彩印象,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色调来选定颜色;把色彩归纳为为简练的、符合主观要求的色彩组合。
    色彩归纳使用颜色的方法不同于色彩写生,色彩写生时调色板上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色色俱全,通过复杂的颜色调配,描绘出对自然物象的认识,而色彩归纳在使用颜色表现主观意象时,最简练的可以用一个色相变化明度与纯度,构成生动的画面效果,若是两个色相变化的明度与纯度组合,便可产生出丰富、生动的色彩效果。最为复杂者,可以选至四个色相,画面则是极为丰富多变了。
    在色彩归纳中,带入色彩规律及法则的运用,对色彩定性定量,成为主观用色、控制色彩效果的有效方法。以下是色彩归纳使用色彩的方法:
1  明度调子的归纳方法
   色彩归纳首先要确定画面明度调子的构成关系,所谓的明度调子是指由画面的亮色与暗色之间的差别程度及面积的比例关系所形成的视觉效果。也可以说是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在我们的传统图案里,黑白灰关系是很重要的组成法则,图案在黑白之间利用不同的灰色表现层次,能够在简练中产生丰富的效果。任何画面及设计的构成,都需要重视画面中的黑白灰关系的处理。尤其是在色彩归纳中要依靠控制归纳画面中的颜色明度层次,达到简捷概括的完美效果。另外,因为为明度调子的使用会限制画面的色彩及色彩的用法,可以左右画面的感情表达,所以,以掌握明度调子的用法方便于达到所预期的色彩效果是最根本的目的。
    明度调子可以分为三类,高调、中调、低调。高调是由白色和亮灰色构成。中调由中等明度的灰色构成,低调由深暗的灰色和黑色构成。在每一种调子里又可以分为两种调子或者说分为强对比与弱对比的组合方式。例如:高调可以分为高长调和高短调,长调属于强对比,短调属于弱对比,高长调以大面积的亮灰色与小面积的白色与黑色构成;高短调则是以大面积的亮灰色与小面积的白色与比亮灰色重一个色阶的灰色构成。同样是高调,长调整体调子明快,清晰度高,对比强烈;而短调则柔和含蓄,轻,明亮。中调也可以分为中长调与中短调,中长调以中等明度的灰色为主要面积,配合小面积的白色与黑色,中短调以中等明度的灰色为主要面积,配合比其稍亮的灰色和稍暗的灰色,。中长调给人感觉丰富,有力度,而中短调则产生朦胧柔软的感觉。低调的长调,以深暗的灰色为主要面积,配合小面积的白色与黑色,由于大面积的深暗灰色和小面积的亮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画面产生张力,并且有压抑感。底短调则因都是深暗的色,缺少明度变化,所以有静止不动的感觉。总的来说,高调色明快光感强,中调色丰富,低调色深重。画面若采用长调,因色与色之间的明度对比强烈,则产生空间感、体积感,如采用短调,则会因色与色之间的明度比较接近而显得柔和。
    在颜色使用方面,大部分的色相限定在高纯度时,都接近于中等明度,所以,当选择中长调时、中短调时,画面中可选择的纯色相很多,可出现的高纯度色面也很多,选用高长调高短调时,只有黄色系可以高纯度出现,而当选用底长调低短调时,只有紫色系可以相对的纯度高一点,这一问题,在明度色调使用中应当注意。
    不同的明度组合,对于表现效果很为重要。同一幅图,明度1选用了明度强对比的中调色,画面明快、节奏感强,用色相对纯度高,表现了充沛的生命活力,给人强烈的印象。明度2选用了明度若对比的高调色,效果明亮、柔和,构成了轻柔的色感。明度3选择了明度强对比的低调色,画面的情感沉着、压抑,有张力。
(图例:明度1、明度2、明度3    )
2  关于色相的组合
    一个画面可以是柔和、雅致、统一、和谐的,也可以是生动、刺激、强烈、对比的,画面中色相的不同组合方式是决定色调的关键,也是表达不同情感的关键。
    以色相为主的配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同类色的组合:在色相环上,选择15度角左右的两个色相构成画面的色调,这种角度的两色,是同类色的组合,属于微弱的色相对比,在视觉上色的差别很小,色相感单纯、柔和、容易统一,也容易产生单调平淡的感觉,想要取得好的色彩效果,需要对色彩变化具有好的控制能力。
    邻近色的组合,在色相环上,选择45—60度角左右的两个色相构成画面的色调,这种角度的两色,比同类色组合的色相差别明显,保持了统一、和谐、柔和耐看的优点,同时又富于变化,所以在使用中,易取得好的效果。
对比色组合:在色相环上选择色乡距离在130渡角的色相组合,构成的画面色调比邻近色的组合显得强烈而变化丰富,这种角度的色相组合,画面个性鲜明,比较难以统一,所以在使用中应注意调和的方式,使画面中的两色通过变化产生统一的效果。
    互补色相的组合:在色相环上,选择色相距离180渡角的两个色相组合,是色相中最强烈的对比。当一对补色出现在画面上时,会使其他所有的色相对比都显得对比不足,不够强烈。只有一对互补色同时出现在画面上时,才能够满足人在视觉生理上要求全色相的需求。补色的组合产生极富刺激性的效果,使用中如果过于强调,会因过分的刺激产生目眩的感觉。应当注意调色的方式。在色相组合中,有意识的把自然色彩归类简化,追求特定的色彩效果,其方法可分为以下:
单一色相
   单色相的使用方法:当画面只需要或者限定于一个颜色时,可以采用纯色加白、纯色加黑、纯色加等明度的灰色等方法,使画面的色面之间显示层次差别,避免单调,产生节奏感。 
二色相
   同类色及邻近色的使用方法:同类色的色感比较接近,画面上,除了体现同类色原有的特点外,还可以采用一个色加白,另一个色加黑,或者一个色为纯色,另一个色为含灰色。使同类色的两个色相之间区别加大,变的生动活泼起来。
互补色的使用方法:
   在色相环上选择一对补色,在使用中,改变这对补色的明度、纯度,以减弱刺激感增强和谐性。例如:亮的红色和暗的绿色搭配在一起,既有红和绿的补色感,又显现了出了明度的对比,或者在红和绿中都加入灰色,红和绿除了补色对比外又产生了含灰的共性。
三色相
分离补色的使用方法:
    为了使画面丰富,可以选用一个色相与其180度相对的色的左右两色构成色彩的关系。这种色的选择方法,使画面既有补色的色彩效果,又比补色显得更为多变,并且画面中三个色相之间的色彩感觉比直接的补色含蓄奥妙。
四色相
    双重补色的使用方法:画面上出现两对补色关系,这两对补色的可变性很广,但是要注意的是当这两对补色(四个色相)中,若其中两个色为同类色或邻近色,画面容易取得好的效果,并且总体色调容易控制,色与色之间的面积关系也易于处理,如果超出这种关系画面的色彩关系变的则较为复杂了。
    色彩归纳综合概括了色彩写生对色彩的感受,把从客观自然中来的色彩通过主观概括提炼,表现出新的色彩效果。怎样能更好的通过色彩的归纳来体现出物体的形体结构、动态、明暗、空间、质感等,则需要有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需要扎实的写生基础和良好的色彩素养。然而,色彩归纳不同于色彩写生的根本之处在于色彩归纳控制画面色相的使用,以上以色相为主的色彩组织方法,是色彩归纳选择色相的法则,也是决定、控制画面色调的法则。
3  关于纯度的控制
    在色彩归纳时,控制画面颜色的纯度,把握色面之间的纯度关系也是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在色彩写生中纯度的把握也是控制画面效果的有效手段,写生中,画面出现“粉、脏、闷”的问题时,注意改变画面用色的纯度差别,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
在色彩理论中,纯度也可以分为强、中、弱对比,当画面中高纯度色与灰色同时使用时,可以形成强烈的纯度对比,这种用色方式可以使纯色变的更加鲜艳,产生鲜明、生动的视觉效果。当使用的色处于相邻的两个阶段时,形成纯度的中对比,这种对比的效果柔和统一,又有变化,色彩的个性明确,对于视觉没有刺激感。尤其是在色彩使用中,当色面之间不需要明度差别而又需要变化时,可采  色彩使用中纯度的对比是处理画面效果的一个很好的手法。图纯度1在大面积的高纯度色中加入小面积的灰色,使高纯度色的大面积使用时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因灰色的存在减弱了高纯度色造成的焦躁感。图纯度2的用色,和图1的面积比例相反,于是成为强调纯色美感的用色方法,视觉效果强烈但是和谐优美。图纯度3是低纯度色的使用效果。低纯度色在使用中需要注意各色之间纯度差别的控制,因为色差微妙,相对难度高一点,但其柔和的视觉效果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
用改变纯度的方法处理。
4  色彩理论的承前启后作用
    对于色彩训练与色彩应用,色彩理论中的色彩规律、色彩应用法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色彩为表达手段的绘画、色彩设计,遵循色彩的应用法则是达到理想效果的必由之路。在颜色使用中,色彩应用的规律法则固然很重要,但是色彩写生对色彩感觉的训练却是至关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好的色彩感觉与调不出有味道的颜色,绘画、色彩设计都难以体现出好的效果;好的颜色也就出在对颜色变化细微的感觉与色与色之间的一点点的差异。使用的好的颜色能够表达丰富的精神内涵,好的颜色是有生命有灵气的、活的颜色,如果没有色彩写生培养出来的好的色彩感觉,色彩理论、色彩应用法则难免机械、匠气,缺少生气等弊病,所以色彩理论、规律、法则能够成就色彩构成,能够使人理解颜色的本质,却无法代替色彩的精神信息。
    色彩理论中的色彩规律、用色法则对于色彩感觉所起的作用可以比喻为渠与水的关系,渠可以引水到达相应的目的,而有了水渠才成。色彩理论和色彩感觉相辅相成,色彩理论使色彩感觉不再拘泥于色彩写生的客观色彩,而感觉的超越成就了主观意识,到达我们的目的色彩应用。


三 色彩归纳的心法
把色彩理论中的色彩应用法则带入色彩归纳,做为色彩归纳控制色彩效果的依照。色彩理论对于自然物象的色彩感觉进行理性的分析,使我们从本质上认识色彩的变化,不再单纯追寻自然物象的表面效果,色彩写生阶段我们所追寻的色彩变化被分解成构成元素,理解替代感觉,这时我们便会不只是凝神于感觉。当我们有目的有法则的改变、综合色彩的原素时,对色彩本质的认识会改变我们的色彩意识,会使我们对自然色彩的反映开始使用新的方式表达。所以,色彩归纳中的色彩表达虽源于自然,却又不被自然中微妙的色彩变化所束缚。
   “心随境转”是色彩写生时必须的状态,当进入色彩归纳时,我们已经进入自己的主观世界, “境由心生”则是我们主观世界的对应。
    法无定法。那些在我们心中最难得可贵、最无法复述的东西,那些最能打动人心使人感动不已的东西,都是源于客观自然界中的无常变化。也正是因为客观自然的无常多变,才能吸引人对于客观自然的好奇心永不失却。也是因为对于自然物象无止境变化的发现,才生成了人全神贯注于对感受的表述。无常与变化是艺术创造的源泉,所以规律、法则不应当是我们心中的定式,而是帮助我们表达意念,帮助我们达到目的的工具。
    心生即种种法生。色彩归纳脱离了写生与色彩规律的束缚,就会生成新的境界,这境界缘于画者的自性。在前期色彩训练中,依照色彩规律用色得出共性的结果,经过了这个阶段,进入个性或者特性,不必再以共性为主,所以虽在应用色彩规律、法则,但却不是刻板的依照,而是通过对规律的熟知昭显个性的光彩。对客观的追寻和孜孜探求是自然摄度了我们的心,当我们把用眼睛追寻客观的心变为对自然的理解与欣赏,并在理解与欣赏中取我所需时,已成为不同精神层面的状态,更是心性了无挂碍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才能做到画由心生、 随心感悟。色彩归纳的过程既是一种把握意念的修炼。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我们必须明了,色彩写生的目的是通过我们的心对客观的观察去获得认识,是通过我们的眼与手的结合,模拟客观色彩记住其特征。学习理论对客观现象的理解,是明白其产生的道理。这些都是为了在了知之后的自由驾御与创造。正如探求所谓“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并不是人的终极目的一样。能够随心自在才是人最后的追求,能够物为我用才是我们要的结果。


结束语
    禅宗的几句著名的禅语:“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禅宗参禅层次不同的三种境界。
    借用“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一种境界,形容色彩写生中追随物象再现物象的纯感官的认识,在这个层次,我们关注于“山水”的一切,我们心随境转,我们为色彩在春天在夏天、在日出日落时的变化赞叹感动,我们为固有色、条件色之间的转来化去的关系陶醉。我们在写生中全身心的投入。这是我们跟着客观走的忘我的阶段。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当我们用色彩理论理解了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规律,否定了最初的纯感官认识,超越了感觉的不确定与无常,认知了色彩的变化只是当下因缘显相而非物象的原本,例如:我们对阳光照射下的山水肯定不同于阴雨中山水的感觉。那么哪一个是山水的颜色?依照色彩理论,我们把山水的颜色分解为色相、明度、纯度的元素构成与变化,我们把固有色、条件色还原为由光源组成、投射、反射、吸收及人感官的反应等因与缘的组合现象。所以,没有了固有色、条件色,也没有了可以认定的山和水的颜色,在我们眼中只是各种元素的因缘和合。
    色彩体系理论使我们的对客观的认识再升高了一个层次。由色彩写生、色彩理论到达色彩归纳的色彩表达方式,是通过感官对自然变化初始的追随到达认识自然规律——色彩规律,我们的心灵进入了物我归一的深刻领悟。当到达“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新的认识阶段时候,是我们已经学会了用主观的心涵盖客观的外界,当我们能把色彩由客观再现转为主观象征时我们在接近更高的境界。此时在我们眼中自然物象依旧,但其内涵已经了然于我们心中。万法同宗,参禅的三个渐进层次,与我们由色彩写生对自然物象的感知到用色彩理论对物象理解,乃至提升到色彩归纳表达物我归一的再创造境界,是一致的相应的。
    无论我们用心做什么事,其结果都会上升成为一种境界,渐进的过程最后必然产生质的飞跃。色彩归纳便是通过了色彩写生对客观色彩的逐渐了解的过程产生的飞跃,当然更是色彩感觉的高境界。这种境界是属于形而上的宝贵精神境界。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6505-447068.html

上一篇:我的水粉画
下一篇:画笔下的玻璃器皿

6 贾伟 曾新林 苏栋栋 鲍得海 李学宽 anonymity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