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建议] 我国“原创/争取诺贝尔科学奖”工程的部分建议(经费部分)

已有 3176 次阅读 2021-10-30 14:4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建议] 我国“原创/争取诺贝尔科学奖”工程的部分建议(经费部分)

            

   所谓颠覆性、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就是人们曾经认为对的事,你说它不对;认为行不通的路,你走成了。因此,大多重要的科学突破都要经历一个被忽视、被质疑的过程。如果科学家连自由都没有,又怎么能走得下去呢?  

   真正的“原创/争取诺贝尔科学奖”研究,往往都通不过“同行评议”。反之亦然。让做不出原始创新者去评议他人的原始创新,结果不言而喻。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指出的:搞项目评审、专家投票,往往把颠覆性技术“投”没了。

   1970年以后,“超一流的工作”往往无法公开发表!!看看历史上的牛顿吧!

   国际顶刊PNAS发文:“同质化”论文暴增,从根本上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所以觉得“但是出于对真理负责,也出于对科技进步的考虑,隐讳不是好主意。

      

一、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际上,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有更重要的作用。

    

   目前人类科技活动大体上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等类型。

   诺贝尔科学奖主要奖励:新现象、新道理/规律、新设备等“前所未有”的跳跃式科技成果。

      

二、我国“争取诺贝尔科学奖”工程的资助具体形式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认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产出成本,在美国是280亿美元;其他国家围绕这个均值上下浮动。”

   “高质量的基础研究需要研究资金,也需要全职投入

Michael Levitt,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3.jpg

Michael Levitt,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3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13/summary/

                  

   为一个诺贝尔奖花这么多钱,在我国现阶段意义不大。但是,不是所有的诺贝尔科学奖都是“昂贵”的。

   以物理学里的超导体为例,好像没有花费太多经费诺贝尔奖有:

   (1)BCS理论,1972年诺贝尔物理奖。

   (2)约瑟夫森效应(Josephson effect),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

   (3)高温超导(Karl Alex Müller 和 Johannes Georg Bednor),1987 年诺贝尔物理奖。

  

   因此,小额度、低门槛、持续性的经费资助,是我国“争取诺贝尔科学奖”工程首选的方式。

  

   (1)小额度风险性连续资助。是相对“高门槛”的经费,要通过一定程度的较高标准的“同行评议”。但评审方式要明显不同于现行的同行评议。

   (2)已有较高端研究成果者的后补资助。“奖励性”经费根据该成果的价值,进行后补资助(扣除该成果以前已经获得的资助和奖励)。这种后补资助,不限研究内容具体研究什么,完全有科学家自己决定。实际上这就是真正的“争取诺贝尔奖”工程。

   (3)小额科技贷款制度。相对“低门槛”的经费,使用灵活方式的低标准“同行评议”,也可以根据个人信誉决定等。

         

三、现行的“同行评议”以及“短期考核”,是1970年代以后人类科技相对停滞的重要诱因

   “新华网”聘用制危害科技原创定理:

   “在当前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20岁至39岁的年轻研究人员大多采用聘用制。研究人员追求短期成果,难以作出大胆挑战和踏实从事基础研究。”

   谁也干不成正经事情!!

   温馨提示:

   牛顿、瓦特、高斯……,大都没有通过同行评议。

   1970年代以来施行的“同行评议”,实际上已经涉嫌引发了近几十年来“人类科技进步满盘皆输自相残杀”!

   满盘皆输 + 自相残杀!

   

历史小知识:

   人类科技史上的3个“奇迹年Annus mirabilis”,作为现代科学诞生年的1543年(维萨里的《人体构造》和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666年(牛顿)和1905年(爱因斯坦),科学巨人们所创造的科学奇迹,以及构成现代科技体系的大多数重大科技成果,都是在同行评议下完成的。

同行评议 牛顿 PK 胡克 胡克赢了!倒下的烈士是牛顿!.jpg

同行评议,牛顿 PK 胡克:胡克赢了!倒下的烈士牛顿
图片来自互联网,感谢原作者和有关人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4826.html

   并且,当初胡克等人对牛顿的“同行评议”,实质上阻碍了人类科学的进步。

   科技界“同行评议”是1960年后开始制度化的。其后科技界就进入了相对停滞的平庸时期。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所说:“以“地球科学”来说,半个多世纪来虽说年年都有进步,都有发展,其实多是量变,缺少质变,过去的一些理论和认识有的已经老化、过时甚至谬误,必须推陈出新,创立新的理论和方法,在量变的基础上来一个突变。”

   “争取诺贝尔奖”,核心还是人心!人心!!仁心!!!

            

参考资料:

[1] 新华网,2019-10-11,日本迎来“诺奖热潮” 从科学到工程获奖领域广泛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1/c_1210307397.htm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107383699397810&wfr=spider&for=pc

http://news.china.com.cn/2019-10/11/content_75290207.htm

[2] 郑金武.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揭秘”:产出一个诺奖需要多少成本[N]. 中国科学报, 2021-10-12 第4版 综合.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zz_1.aspx?dzsbqkid=36748

http://news.sciencenet.cn/dz/upload/2021/10/20211011233417433.pdf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10/365712.shtm

   “什么是基础科学?它是意料之外的发现,是没有办法预测的。”迈克尔·莱维特表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就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发现。

[3] 李侠,2021-10-25,关于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改革的三点想法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1309379.html

[4] 刘益东, 中国科学报, 2021-08-19 第4版 综合, 破“五唯”后,如何甄选学术带头人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8/364738.shtm
http://paper.sciencenet.cn/dz/dzzz_1.aspx?dzsbqkid=36527
http://paper.sciencenet.cn/dz/upload/2021/8/20218182396133.pdf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t=&id=36531

[5] John P. A. Ioannidis. Fund people not projects [J]. Nature, 477(7366): 529-531. SEP 29 201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477529a?error=cookies_not_supported&code=9c1c7f7e-8b8a-4812-beb9-c56b7018f94b

   建议了平均主义、随机资助、自动的影响指数、科学公民身份、业绩评估、宽松项目等研究经费分配的可能模式。

[6] Richard N. Zare. 关于采用同行评议责任制的倡议[N]. 中国科学报,2019-04-29 第1版.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4/345573.shtm

[6-2] The case for peer-informed review, by Richard N. Zare

March 23, 2019 | APPEARED IN VOLUME 97, ISSUE 12 , C&EN,

https://cen.acs.org/policy/research-funding/case-peer-informed-review/97/i12

[7] 李晨阳. 王晓东:科学家需要什么样的“自由”[N]. 中国科学报, 2021-09-24 第1版 要闻

http://paper.sciencenet.cn/dz/dzzz_1.aspx?dzsbqkid=36704

http://paper.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1/9/365501.shtm?id=365501

[8] 科学网,2021-09-24,基础研究艰巨而神圣,不能靠人多、不能靠庸才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9/465829.shtm

   基础研究不是大众科学,不能靠人多,不能靠庸才;而应是一支层次分明、精明强干、有领军人物的精英队伍。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有效的工作平台,鼓励成功,容许失败,不能搞短平快,即使三五年没搞出成果,也不要放弃,不要否定;有的重要成果可能需要十年八年乃至更长时间才能成功。

相关链接:

[1] 2020-01-14,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4211.html

[2] 2020-01-12,科技资助评价:到底要不要“同行评议”?(要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897.html

[3] 2020-01-09,基金评审:还真的不要“同行评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3495.html

[4] 2021-08-29,[讨论] 牛顿:让做不出原始创新者去评议他人的原始创新,结果是什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1927.html

[5] 2021-03-09,当代科技原创的两个最大的敌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75793.html

[6] 2021-02-06,对于原创,随机资助也许真比“同行评议”要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70922.html

[7] 2021-08-31,促进我国科技原创成果井喷的一些具体建议(要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2208.html

[8] 2021-10-12,“同质化”论文暴增:“同行评议”阻碍“0到1”原创的新实证结果(PNA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07679.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7667-1310127.html

上一篇:科学网博客“博客总排行”第21名
下一篇:大树营养快线(2021秋,北洋园):卡片机Ⅱ傻拍2021(10)

24 周少祥 檀成龙 范振英 尤明庆 许培扬 秦四清 宁利中 李宏翰 彭振华 杨学祥 徐长庆 马鸣 郑永军 曾杰 孙颉 路鑫民 刘钢 晏成和 孙志鸿 张晓良 梁洪泽 胡文兵 谷云乐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