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SciHum(教育、科技与人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nfq

博文

环境日杂谈: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个体感受

已有 4948 次阅读 2021-6-5 08:0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日的确立是让人们具有环境意识、关心环境问题。这二三十年大家都经历着环境的变化,我想许多人对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如何影响个体心境 有着自己的个人体验。

人在哪种情况下才能对环境变化更有深切的感受呢?

那就是随着时空转移而带来的环境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个体有对今昔环境的对比;随着空间的转移,个体有对不同地域环境的对比。假如一个人一辈子只停留在故乡,没有地理环境的迁移,可能对环境的感受也不会太深。即使一个人在其故乡的环境也不理想,譬如对西北的风沙,但自小已经感觉适应了,也没有过多的在意或痛苦的感受。但是,当他迁移到东部某个经济发达一些但工业污染严重的城市时,看到持续的雾霾、变色有味的河水时,他对环境的体验格外深切,对环境问题也分外敏感,不免隔三差五地在环境刺激下在媒体上发点牢骚。从时间先后对比的感受上说,一个处于西北风沙区的人,如果没有1990年代前后的沙尘暴,那以前频繁袭击的小风沙,他也可能适应了。虽然有时出门要裹头巾,骑单车迎风沙,到家还得掏洗耳朵、头发中的沙尘,但如果没有时空变化的对比,他也就习以为常了。同样,对于一位东部城市的老居民来说,他也可能对冬日早晨空气中的化工气味习以为常。所以有一天空气有味时,我问当地老居民能否闻得到化学气味,他则说“没有呀!”。(于是我记起曾有一新闻报道,说某一城市看空气质量是否得到改善,人们的嗅觉感受也值得考虑)。

唐代杜审言的诗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心理变化。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工作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也自然敏锐地感受到的生态环境变化。这一对环境变化的个人体验正如鲁迅对一个人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体验到的人情冷暖一样,他在《呐喊》自序里说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可见,迁移、变化、对比的感觉,更能增加人们的个人体验。

于是民间有这样的故事:话说一位污染大市的市民出差到三亚,刚下飞机,忽觉一阵眩晕,周围的人赶快打电话叫来了120,急救中有人问眩晕者来自何方,答曰某某市。医生中有了解这一城市污染情况者急忙说,“可能是眩氧症,赶快把病人移到汽车尾气下面”。此时病人才感觉好受些。原来,此人已适应了他所在城市的空气,到三亚后眩晕,是对过分新鲜的空气有点不适应所致。

大概环境美好也会是人性也变得友善吧。记得1996年初到杭州,对于一个自小生长在沙漠边(传说是苏武牧羊地)来的人来说,第一次猛然见到杭州龙井附近的连片浓厚的绿色,对他的震撼确实不小,当时就觉得一天不吃不喝、也愿意徜徉在这样的绿色之中,这简直是绿色的天堂。当天下午走到杭州的街道上,遇到几个穿着还算体面的自称从山东来杭州出差的人,说自己钱包丢了,要借旁边的电话亭给单位打个电话,可惜没钱,能否帮助一下。可能是受绿色环境的感染吧,对于一个经济拮据、正在求职、长途出门连卧铺也舍不得买的研究生来说,我立马起了恻隐之心,忙翻兜内,可凑巧没有零钱,可那人看见看见我有五十元的票子,说“我们打完电话总得吃一顿饭吧? 留下联系地址,回去后把钱汇给你”。于是就把五十给他们了。但以后再也没见他们的汇款。我估计那天是由于平生第一次被绿色震慑以后没能一下子反应过来,心想身处绿色天堂的人自然得有天堂人的样子吧,纵使生长在穷山恶水咱也得成为好人是吧,何况那几个人的穿着也像国家干部似的。

今天是环境日,刚好有老家的一位环保局长在厦门接受培训学习,我说厦门的环境跟沙漠地区相比,对比感强烈,你好好体验一番,会对环境有更多的思考。

说到此,我要罗列过去二十年对环境的个人体验及其陆续发表的一些杂感,有时不免有些偏激。如今看来,就像当年的“狂人日记似的。当然,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在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以往的那种杂谈也日益减少了。如今“环境迫害妄想症”中恢复,在国际环境日之际,把当年的随记归纳在一起:

2011-12   xxx中的生态难民 

2011-12-6 京城大雾.空气污染.发展观反思

2013-1-28  打开窗户,雾蒙蒙的空气中带着化学气味

2013-1-5 雾霾一年浓似一年 治理一日迫似一日

2013-1-31 早上雾气更浓,但少了化学气味

2013-3  [转+评]"小二,来两斤上好净水,三壶新鲜空气"

2013-3  天气预报新术语:“雾霾转沙尘”堪比“晴转多云

2013-12  **市的空气污染:对比的感觉 

2013-12-8 怪异气味催我起来,外面大雾迷漫

2013-12-30 重污染两天:希望雾霾早日散尽

2016-4  世界地球日:关注中国的土壤和空气污染

2019-3 今日华北、韩国与日本空气质量图

2020-3 白狼.动物保护.综合英语学习这篇博文涉及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应国际组织的号召,倡导全球生物多样性。

 *  *  *

在上述2011年的一篇博文中,罗列了2004-2010年的几篇评论,认为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是我们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矛盾,几乎要提出了“生态立国”的主张。中间几句话;“首要问题当是人和自然的和谐问题。目前,某些问题是局部性的,……自然环境,是所有人存在的根本,是危及子孙能否良好生活的大事。无论是腰缠万贯的老板,地位显赫的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下岗工人,莘莘学子,都不能不要喝水、呼吸空气、享受明丽的阳光吧?”

2004年  我们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了什么

2005年  “和谐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006年  别让环境问题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口实  

2008年  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矛盾

2008-5 气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到候鸟生存 

2008-5 全球变暖的对策:对日本“分业种减排”的评价

2010年  绿色中国建设

2010年 可持续发展:别掠夺后代的资源


2006年10月《中国环境报》编辑在博文后的留言,随后我就把部分观点整理后发表在该报上。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8262-1289788.html

上一篇:多国传唱的两首儿歌比较与语言习得
下一篇:我为什么要在课上讲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6 张晓良 李宏翰 范振英 张勇 郑永军 杜占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