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SciHum(教育、科技与人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nfq

博文

科学时报:洪堡理想和学术资本主义能否共存?

已有 4915 次阅读 2009-11-24 09:04 |个人分类:高等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科学精神, 学术资本主义, 创业型大学, 洪堡理想

作者注:本人在科学网博客中谈到《洪堡眼中的科学精神及其命运——也谈什么是科学精神?》后,有作者和编辑结合《全球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学术资本主义》提出相关前景的问题,于是本人又把那篇博文扩展了一下,感谢《科学时报》视点栏目的刊出。为了有关学者思考的方便,这里仍把刊出时省略的外文单词和个别语句用蓝色字体标出。

 

洪堡理想和学术资本主义能否共存?

作者:潘发勤 来源: 科学 (2009-11-24 B4 视点)

 

根据“洪堡理想”,现代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合”,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目的,而非实务的人才培育。

      □潘发勤

 

近来有许多学者在相关媒体探讨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这里简述一下来自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者、德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眼中的科学Wissenschaft和他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及其所面临的挑战。

 

洪堡眼中的科学精神

 

洪堡于1809年在德国以“研究与教学合一”的精神创立柏林大学(二战称洪堡大学)。根据洪堡的理念(这里简称“洪堡理想”),现代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合”,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目的,而非实务的人才培育。

 

虽然对洪堡理想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它的核心是为了确保最纯粹和最高深的知识,教与学的绝对自由。洪堡把大学看做是社会道德的灵魂,“大学是与国家道德文化直接关联的一切事情汇集的顶峰,在大学里最高深的学问将得到发展”。洪堡眼中的“科学”(原文为:对于Wissenschaft一词,虽然我们通常把它译作“科学”,但正如后来所认识到的),并不是适应工业所需要的研究的、尤其是有关自然的科学,它建立在宽宏的人文主义关怀之上,“它不是一件事物,而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种专门化形式的知识,而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心理态度、一种思维能力和技巧;它不是要确保掌握这种或那种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确保记忆力受到锻炼,理解力得以提高,判断力得以纠正,道德感情得以升华”。“科学”Wissenschaft需要的是心灵的展开,是和自我形成bildung相联系,把个人的努力集中于获得理智或精神的完善。唯有如此,学者才能获得为从事任何专业——出于自由的意愿和为了专业本身的理由,而不是为了糊口谋生——所必需的技能、自由和能力。“科学”Wissenschaft是如此“纯粹”,如此不同于实际知识或应用科学,以至于当时德国医学教授不能去看病人,工程学之类的技术科目不能被列入大学课程,只能在其他专科学校教授。

 

洪堡理想实际上有四个要求,它不仅把科学和研究联合起来,而且“通过哲学把各种经验科学联合起来,把科学和普通教养联合起来,把科学和普通的启蒙结合起来”。实际上,1810年的柏林原理是所谓自由教育的一个变种。洪堡的这种理想被后来的各国大学不同程度地继承下来。例如,在中国,蔡元培当年对北大的改革,就是受到这种理想的影响,倡导学术自由、扩充文理、停办工商。洪堡在柏林大学的改革也成为近代大学改革的典范,这所大学也被称为“现代大学之母”。美国的教育家吸取了德国改革的经验,“赠地学院运动”和“威斯康星思想”进一步强调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强化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建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使德国的“讲座制”更加民主化。

 

洪堡理想受到学术资本主义的冲击

 

大学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劳动的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在全球知识经济背景下,一些国家(特别是英、美、澳)出于全球竞争需要,竞相投资技术科学和与市场接近的学科,以提高经济竞争力。同时在高等教育政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迫使院校和教师走向市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削减高等教育开支减轻政府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生存,大学开始以企业的方式运作,利用它特有的资本(大学教师和知识)去争取更多的收入来源,表现出一种学术资本主义趋向,大学也日益变成创业型的大学或企业性的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在这样的办学思想的指引下,我们看到大学的一系列变化:经济力量对大学的影响(例如计算机专业和工商专业的膨胀);企业文化对大学的影响(校园内不断增加的CEO执行总裁、产权、商标这些词汇的使用);学生职业生涯兴趣对课程的影响(例如更多的职业课程);大学开支中努力实现经济化(雇佣更多的临时教师),采用来自商业的行政管理方法;试图量化事实上在大学内不可量化的东西(例如试图以金融货币术语而不是从定性的角度表达价值问题或内容)。

 

令洪堡始料不及的是,目前大学中对纯粹学问的追求正受到市场的、世俗要求的猛烈冲击。新的学术文化正在代替传统的学术研究方式,传统的基础研究导向的、学科为基础的学术研究要让位于外来资助的、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研究计划,无私性转向商业、政治和社会利益的混合。在决定教什么和由谁来教方面,市场判断可能取代学者判断。商业化和喜好商业化的人将强化另一种认识和力量,即把教学和研究主要看做达到实用目的而不是以学术本身为目的,学术的中心从文理学科核心转向创业边缘。工商业世界正在通过它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和工资以最惊人的方式影响大学的研究和课程。

 

学术自由正受到知识资本化过程中的“企业主义”的挑战,高等教育面临商业化的危险,人们担心金钱和效率可能逐渐主宰学术决策。也就是说,学术资本化背景中的某些做法与洪堡理想格格不入,洪堡理想在创业型大学中岌岌可危。

 

洪堡理想使市场导向下的大学不迷失

 

大学中的洪堡理想正在衰退,学术资本主义日渐增长。

 

学术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其缘由,完全排斥大学的市场导向也不现实。大学不能无视国家要提高全球经济竞争力的需求,不能无视学生面临的严重就业问题。加上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国家的公共财政紧缩,大学的资金来源更为减少,校内经济问题更为突出,恐怕这些都只会加剧学术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时候还谈论洪堡理想,未免有些迂阔,太过于理想化。但是,分析学术资本主义的利弊可以使我们认识到洪堡理想的存在意义。

 

由于目前的学术资本主义政策指引下的创业型大学正在发展之中,对高等教育的最终影响还有待观察。从现状来看,其积极方面是不可否认的,它确实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能削减部分高等教育开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也为高校管理者找到了一种新的激励措施,驱使大学及教师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有利于师生创业技能的发展。但从目前出现的一些不良的苗头可以看出,学术资本化会带来相关的问题。例如,市场中的大学从事的大多数研究只是短期项目,研究缺乏连贯性(许多人在疾呼中国为什么拿不到诺贝尔奖,如果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不能沉下心来做基础性的开创性的研究,能拿得到吗?;实用化的课程与教学使大学文理学科的中心地位受到冲击,影响到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大学参与创办企业,也会给大学及其教授、管理人员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不同学科教师的收入差别加大,影响到传统文科学者的工作积极性等等。

 

从组织的生存观点来看,一组织之所以不同于他组织,肯定有自己的特质;同时,组织要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大学作为一种组织,为了生存,要对国家政策作出积极响应,要向企业学习,要走出象牙塔,但问题是带着怎样的精神去走出象牙塔。大学毕竟不是企业,它有自己的持续的核心理念和特质,这些理念和价值构成学术文化中最宝贵的部分。洪堡理想中的教与学的自由,科学和研究相统一,把哲学与经验科学相联合,把科学和普通教养相联合,把科学和普通的启蒙相结合的主张对于现代大学的发展,对于科学的发展都曾起过有力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它们已成为大学发展的基本原则。

 

作为传统的在大学发展历史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观点,肯定有它的合理性和价值,即使在眼下,洪堡理想肯定还有存在的必要和空间,能使大学在走向市场时不致迷失方向。

 

传统学术和市场导向这两套价值观在学术界都有其相应的根基,于是我们自然想到,能不能采取适中的观点,使之连续而不破裂;能否在由学术文化和企业文化两端构成的连续体上,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向着更为乐观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回避历史,尤其是在变革的关头,反思历史能使我们得到相应的启迪。在高等教育发生第一次革命、研究成为大学的一个主要功能的时候,有人担心大学会忽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但是教学和研究的结合毕竟促进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如今高等教育在发生第二次革命,人们同样有一些担心,担心过分严重的市场化行为会不会威胁大学的根本使命。我们希望能像第一次革命那样有好的结果,使传统的学院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概念统一起来,使大学的各种使命整合起来,使教学、科研和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社会服务等功能相得益彰。

 

美国教授克拉克Clark 1998)认为,日益增长的企业性活动同传统的学术价值观原则上并不矛盾。一方面,他认为大学和院系适应变化的外部条件、参与市场导向的活动是重要的;但另一方面,他认为确保基础研究的位置,以及同大学的这一核心功能相关联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同样重要,称之为“学术的心脏地带”。

 

简单地持中庸观点、抱骑墙态度未免会招致激进的人文学者和目前深受教育产业化之危害的人们的攻击。我们要从克拉克所列举的事例中看到那些成功的大学如何在创业的同时又维护大学自身的使命,并且对现实状况展开调查,看看所担心的情况发展到什么程度。譬如芬兰的一位学者调查后认为,当学者试图去适应创业型活动的时候,日益增长的市场导向没有取代传统的学术实践、价值观和理想。然而,特别是由于有关短期合同相关的工作的增长和激烈化,要在两套价值观之间达到平衡在目前感到日益困难,在研究者的日常工作中产生了许多紧张关系,甚至威胁到研究的质量。

 

两种价值观孰优孰劣?二者的未来如何?有待实践的检验,也需要我们共同研究。

                    

                                                                                     (作者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系)

 

 科学时报》 (2009-11-24 B4 视点PDF格式

http://www.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7514

 

   其他转载   光明观察 求是理论  浙江师大教育评论      山东大学风网

 

相关链接

 

全球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学术资本主义北大教育评论.2009-4.

 

      译著《学术资本主义》一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http://www.pupbook.com/thread-8037-1-1.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8262-273443.html

上一篇:【译】名古屋大学学术宪章
下一篇:“肯努力”也是一种智力

3 王福涛 高峰 刘广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