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共同成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ony911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博文

再说例会

已有 3196 次阅读 2009-3-21 23:35 |个人分类:公告|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论文, 例会, 表达能力, 技术文档

发表评论人:[游客]乐在其中 [2009-3-15 20:55:57] ip:    删除  回复
体会得到彭老师的良苦用心,个人感觉交流不应被时间,地点所局限,而应是在遇到问题,有好的想法的时候,稍加整理自己的思路,就能找到老师,同学与你沟通,并激发你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这一点上交流与作报告似乎不太一样。交流可以发生在任何地点,哪怕是去南苑的路上;任何时间,只要你有需要;任何形式,只要能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即可。不过所有这些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同学在交流时都能乐在其中,每个同学都能从交流活动中真正受益。
博主回复:其实我的用心并不良苦。而且,很多同学不一定真正理解了,或者理解而不敢尝试。我这里提到的交流,可能没有表达清楚。其实日常的交流我们每个人天天在进行,不管效果如何。而且,和自己熟悉的人在适应的环境中随意表达,并不是难事。就好比平日里各种信息的交互。包括技术和专业学习方面。
我这里所指的交流,其实是在一种团队的氛围下,通过一个成员针对某个问题的表达后,大家共同参与形成的一种信息交互。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把握好的。尤其是我们中国大学教育出来的学生,很缺乏在大家面前用正确的方法表达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不得不通过实践与锻炼来积累的。在这方面,我自己有切身体会。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其实我都不属于那种胆子很大,很敢于与人交流的那种学生。尤其是和陌生人交流。而在研究生工作中,由于参加了工程项目,大部分时间只有自己与协作单位的技术人员、领导和管理人员打交道,被迫开始这方面的积累。而效果是非常好的,让自己形成了良好的表达和沟通习惯。这对于自己这种教师角色,真是太重要了。
对于我们每个同学,这种能力同等重要。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需要协作来达成目的。自身的能力再强,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支持,还是很能实现很多目标。
更为重要的是,大家现在处于学习阶段,每天,每时,每刻,都遇到各种新鲜的信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应该是多赢的事情。不但锻炼自己,还能够丰富别人,并在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丰富自己。
现在,很多种人,习惯于在网络上,在媒介中交流,却回避现实的接触。其实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如何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确实需要考虑。我其实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得到的锻炼。也许中国人绝大多数习惯这样的方式?
我个人感觉,我负责的同学们有很多可以发现共同乐趣的内容,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些东西看成是乐趣。就像他们不会主动地早八点到实验室一样。
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强化的概念。尤其是在中国这个现在很多元化的社会现实条件下。
对于例会,我想应该是同学们主动开展的活动,一定应该是研究组的一种行为习惯。老师过多地强制肯定不好。我会认真参与,也期待同学们的创造。

今天哈尔滨又开始一场新的暴雪。刚刚从实验室回到家里,一路上小心驾驶,无心欣赏漫天飞舞的雪花。安全第一。

今天的例会,个人感觉气氛不错,通过大家的报告和交流,明确了很多概念和方法。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最好的就是这些问题是我们师生可以共同提高的地方,并引伸出了后续的学习和交流内容。重要的是,结合同学们在技术问题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方面的不足,给出了比较清晰的提高方法。

其实,一个技术问题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是一致的。重点是思路要清晰,所表达的主线和逻辑要合理。

首先,要考虑听众或读者的层次、需求和可能感兴趣或可能产生的问题,然后确定自己主题的要点和重点阐述环节。

接下来,要考虑如何将问题用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提出来,并交代清楚与其相关的背景,以便于大家理解后续将要阐述的主题。并引出自己要考虑、分析或说明的问题。(这在论文中是引言,在技术文档中是需求分析,在项目申请报告中是立项的目的、意义和依据。只是繁简、侧重各有不同而已。)

在此基础上,进入主题,首先是总体的分析,对提出的方法或思路进行框架性的阐述。比如设计方案。让大家理解一个解决方案的总体结构和原理。并分解出后续要逐个阐述的关键问题。比如:给出一个16路隔离并行采样电路的总体方案,引出模拟信号调理、A/D芯片选择、采样控制、数据存储、数据传输、软件设计等关键问题。(论文中的第二部分,技术文档中的总体方案设计,立项申请中的技术路线。)

然后,进入关键技术问题的描述和分析。(论文的主体)。并且要注意,在各个关键问题分析的过程中,逻辑要清晰,要阐述此部分与其它部分的对应关系,并交代与其相关的必要的具体背景知识。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具体技术方法。(论文中的第三部分,技术文档中的详细设计说明,立项申请中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对方法或技术解决方案的描述结束后,需要说明在实际调试或设计中遇到各种实际问题。以进一步印证所开展工作的正确性和价值。这通常就是论文的实验和分析部分。(技术文档中的:开发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遗留问题等内容,立项申请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或可行性分析)。

最后,要对自己的报告进行总结,概述已讲述的内容,回顾重点,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后续需要继续的工作,或可采用的新方法等等。(论文等书面表达的结论部分。)

今天又和同学们分析了例会的目的:

在不断的重复中,共同发现不足,用自身的体验去认识自己和大家共性的问题,在挑战下,提高自己。不要因为报告的效果不理想而否定自己,或有挫折感。每发现一个问题,每发现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庆祝一下。用平日点滴的磨练去铸就自己的事业基石。例会和平日里的工作都是可以把握住的“台下十年功”。而可能在人生路上遇到的无数次“台上十分钟”却很难说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出现。

例会,如果枯燥,那么就是我们没有体会到积累的真谛。没有学会交流的方法。就像做学问一样,就像当教书匠一样,只有你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够割舍下很多东西,沉浸于其中。否则,肯定是非常痛苦的。这也好比情人眼里出西施吧?你爱的,就会喜欢。即使别人觉得不好。

最后和我可爱的同学们说一件事:刘老师的女友从日本回来,只有三天的短聚。而他今天照常参加例会,如果说例会是一种形式,那么他可以选择丰富多彩的活动。但是,因为一种责任,他做出了了很多同学,甚至一些老师都不一定能够做到的选择。而我们参加例会的每个人,何尝不都承担着一种责任呢?即使只是作为一名听众,也可以烘托一种交流的气氛嘛。更何况,大家还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对吧?

自己拍自己一砖,周末写了这些可能干扰各位同学胃口的老生之言。感谢你读到这里。发自肺腑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9566-221735.html

上一篇:转摘: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当务之急
下一篇:文汇1:中国的大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