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制度论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D Chinese science, China's future; Chinese scientists, Chinese science.

博文

集约持续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旋律

已有 3034 次阅读 2009-5-26 09:41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中国, 农业, 发展, 集约, 集约, 持续, 持续

  中国农业目前处在一个异常关键的转折关头,这一转折的成功与否无疑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4个方面的矛盾:对农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矛盾;资源相对不足与增加粮食单产的矛盾;增加单产与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小规模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矛盾。为了克服上述矛盾,必须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做到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的同步提高。而做到这一点,必须走集约持续农业发展之路。因此,以有限的耕地生产足够多的农产品的大前提决定了中国的农业发展必须是高产、集约化的,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保护生产和生活资源及环境质量的需要又决定了中国的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只能走集约持续农业之路。

  早在4600年前,黄帝即已实行“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史记·五帝本纪第一》)”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黄帝教民,江湖陂泽山林原隰皆收采禁捕以时,用之有节,令得其利也。(《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注二三》)”在中国的历史上,在还没有出现“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食物保障”(food security)等概念的情况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立国思想也促使人们不得不重视赖以生存的生活和生产的资源、环境,只不过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很有限。

  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不是单纯的吃饭问题,而是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下的吃饭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很长时期的努力方向,中国的政府和广大农业工作者一直在为解决中国的农业特别是食物保障问题而努力奋斗着。经过若干次挫折和失败,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终于可以在这个问题上稍稍地松一口气了。然而,美国的莱斯特·布朗博士几年前一篇“谁能养得起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得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食物保障问题更加为世人所注目,促使人们以更加审慎的态度、站在更高的起点、以更加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这一问题。通过几年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问题的关键不是“能否”,而是“如何”。中国人热切地希望找到跨越这一横亘在通往现代化道路上的鸿沟的桥梁。这个“桥梁”必须是坚固的,还必须是通向正确的方向的。我们不能不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不能不对这一问题进行细致入微、切合实际的研究,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作为引路的火炬,去寻找通往彼岸既定目标的正确道路。

   中国集约持续农业面临着五大任务:(1)增加单位耕地面积的年产量;(2)提高对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3)保护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如土壤、生物多样性,等等;(4)解决因使用农药等化学品带来的环境问题;(5)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文的主要意思和内容曾于多年前发表于全国青年农业年会论文集)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9907-234205.html

上一篇:农业研发工作的尺度及其它
下一篇:集约化的农业比粗放的农业更可持续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