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来仪落基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henixInRocky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为念天涯远,尤思岱海滨。万里身是客,尝使泪沾巾。少年江湖老,何敢忘初心。

博文

也说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兼忆我遇到的几位老师 精选

已有 11983 次阅读 2014-7-27 11:12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最近有博主讨论教学与科研究竟孰轻孰重的问题,使我想起了读博士期间接触的两位教学和科研都做得非常好的老师。

两位老师都属于大牛级的人物。

第一位是在其领域内公认的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称呼他叫S教授吧。S公曾经师从学界泰斗,专攻信号处理,专业成绩斐然。他在读博士期间做出的算法,如今已经是其领域内工业界的常规方法。我读博士的时候,他是我们学校物理系的主任。我在博士一年级时曾经选了S公一门课,在做term project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开始有些轻敌的我,临了还有些细节不知道如何处理。找遍了能利用的资源也没有解决问题,最后只好硬着头皮去找S公请教。虽然上课的时候他和学生们互动很多,但刚刚到国外读书的我还是有些顾虑——这么小个project,却要耽误这么大个人物的时间,他有这个耐心么?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许多专业课的老师你平时是见不到的,即使见了要问他(她)问题,也都匆匆解释几句——如今教授们太忙了。我到了S公办公室门口,敲敲门,说明了来意。他看看表,说,sit down, let’s figure this out。然后拿起一支笔,一张纸,和我讨论起来。S公思维缜密,边讨论,边把我们语言描述的内容用数学公式书写出来。他手把手的和我一起推导公式,花了近一个小时,解释了我所有的疑问,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实验计划。走出他的办公室,我觉得很奇怪,这样的大牛还自己为学生推导公式?

第二个老师称他为F公。此公是我的博士指导委员会(supervisory committee)成员,同样是世俗意义上的“大牛”。我在candidacy考试,内部答辩,论文答辩时都见识了他渊博的学识和缜密的科学思维,他是一位具备优秀素质的科学家。他与数个机构,包括美国一些国家实验室有紧密的合作,因此经常飞来飞去,平时系里很难见到他。我有一个学期为他讲授的一门本科生二年级水平的课程(2XX level)做助教(teaching assistant)。学期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想,他出差如此频繁,怎么保证教学时间呢?结果出乎我预料,他一整个学期哪里都没有去,把教书的事情做得扎扎实实。每次作业题目亲自出好,整理好答案发给我,问我是否有异议。我批改完学生的作业,他都要过目,找出我批改欠妥的地方和我讨论。学期结束,还发了封email给我,说感谢我一个学期的工作。与这样的老师一起工作,不仅工作质量高,作为初出茅庐的后辈,真是被他的工作态度所折服。我想如果以后我如果走上了三尺讲台,如果不好好讲课,真是会觉得愧对F公了。

你也许会好奇,你遇到过没有责任心的老师么?有,真有,做助教遇到一个。这个老师我们称呼她做M女士吧,她还是个助理教授。一般认为助理教授比较在乎讲课,因为怕学生投诉,不过那个学期开始,她扔给我一堆往年的作业题,让我每次布置作业的时候从历年的旧题目中抽出来几道,改改数,给学生做。评分标准让我定,改完作业M女士也没有过问过。不过那一班学生给我折腾惨了,本来计算结果挺好的题目,经我改过以后,有些计算结果要到小数点后几位,让那些从小就依赖计算器的老外学生们苦不堪言。不过我倒不知道她课讲的如何。

我个人认为,教学对于一所大学来说非常重要——即使是研究型大学。研究做的好的老师往往对于学问的理解更为透彻。他们参与教学,对本科生来说是福气——因为他们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经过消化、透彻理解的知识,对研究生来说更是提供自己学术水平的好资源——尤其是专业课。有另一部分老师专注教学,也是非常好的事情——专注也意味着教学的高质量。

什么是研究型大学?以美国为例,最常提到的标准是卡内基基金委制定的高等教育分类CarnegieClas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这个标准把美国高校划分成若干类别,研究型高校的标准包括:提供学科门类齐全的本科专业;从事齐全的研究生阶段教育,直至博士;重视研究,或者说有优先权;每年颁授多少个以上的博士学位;以及研究经费达到多少。但是这些标准并不能说明可以牺牲教学。相反,你如果留意任何一所美国著名大学的宣传材料,他们都会强调教学的质量如何好,还会提到一些数字,比如自己的学校师生比多么好,能够小班教学等等。为什么?因为研究型大学也是学校,学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再以加拿大为例,该国有一个享有很高声誉的3M Teaching National Fellowship,表彰高等学校具有最高教学水平的教授——有点类似我们国家的教学名师。加拿大的主要研究型大学,都常把自己获得3M奖的教授人数放在学校的宣传材料中,突出自己对于教学的重视。不过的确如一些博主所说,在一些教学为主的高等学校,对于教师的科研考核的分量要少许多。不过考核的科目都一样,teaching, research以及service

其实这个话题还是牵扯到我们现阶段对于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包括科研评价体系是否合理。为什么我们的中专要升大学,大学要贪大求洋?为什么科研指标对于高校教师的禁锢这么严重?说到底,是评价方法和导向的问题。我记得一个博主写博客说到美国某院士课题组访问,惊奇于院士没有主持过项目。其实这么没有什么奇怪的,做教授就是做教授,学问本没有高低,你工作的质量和产出才是最重要的。文中提到的S公,一辈子都研究一个问题,如何从Ax=b反演出x,现在何在做。没有上千万,上亿资金的课题,依然阻碍不了他获得同行的尊重,成为大牌教授。倒是我们的教授,n肩挑,却在教室和实验室里见不到他们的身影。如果我们的大学都只去比拼论文数量和科研资金,培养出大批不合格的学生,将来的论文谁来写?资金如何拿?

历史上关于高等教育的核心目的问题,出现过许多的大讨论。而如今全球化时代所有的高校都有一个类似的处境——挤在公众(纳税人)、政府、捐赠人中间,必须既做好象牙塔,又做好研究,又培养合格的公民。因此,教学,科研,一样重要。如若仅仅故此,未来一定失彼。


2014年7月26日,明尼苏达

 




清华解聘教师争议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02703-815030.html

上一篇:给年轻科学家的5条建议
下一篇:家乡的两个“大户人家”

38 郭战胜 林中祥 肖重发 李宁 陈楷翰 宋泽阳 黄永义 陈建林 冯大诚 刁空非 刘建兴 程智 张能立 郑玉刚 曹聪 孔梅 徐晓 曹须 麻庭光 肖文戈 彭渤 蒋国华 薛宇 张骥 张红光 蓝劲松 唐常杰 鲍博 文克玲 邵明波 wgq3867 wangqinling zhujia shenlu ecce W6827588 crossing zhyz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