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世界一流大学”与大楼

已有 8768 次阅读 2010-2-4 20:04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建设, 一流大学, 大楼, 图纸, 施工人员

     看这个题目,相信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因为当年梅贻琦老校长早就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按梅老先生的观点,大学的关键是大师,而不是大楼,那些把大学简单地理解为有很多漂亮的大楼是很肤浅的认识。

      为什么我这么个后生小子、无名鼠辈居然还胆敢在论述我国现在梦寐以求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大楼相提并论呢?这里面有两个层面的原因,其一是这几年中国的房地产很热,中国大学自然不能免俗,也要面对房地产问题,也要拆楼盖楼,这是现实层面要面对的;其二是类比隐喻层面的,说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盖大楼的相似性。

      先简单地说几句现实层面的、真正的大楼。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其实还真离不开大楼。因为无论是学生的扩招,还是牛人的引进,都需要实实在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的人均标准还是不断水涨船高的,当然,大学所处地块的地价和楼价增长得更快,所以没办法,大学必须盖楼,而且要盖有很多层、很多房间的高楼。大学要吸引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吸引海内外的各种人才来工作,而人家对大学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些大楼,所以大楼还不能都盖成一没特色、二没美感的方块块,而是必须要盖得漂亮,要有大气的外观、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靓丽的外墙色彩等。此外,大学的大楼还必须由良好的建筑质量,应该能凭真本事拿个鲁班奖什么的,这样学生和老师住进去的时候才有安全感,走出来的时候也才会有自豪感。世界一流大学的大楼,通常应该设计得更合理、盖得更高、而且还格外的吸引人。总的来说,大楼对大学还是很重要的,盖好了大楼,便于筑巢引凤,维护好了大楼,也便于稳定住了人心。

     几句话说完了大楼之于大学的必要性之后,该说说由大楼和大学的比喻了。我们都知道,一个大楼的结构其实很复杂,地下面有地基,地上面要用钢筋混凝土框架,要有楼板、砖头、顶盖以及各种内外饰物。盖楼的过程也不简单,拿地之类的过程且不说,至少要设计好图纸,确定施工队伍,然后打地基、注框架、铺楼板、砌砖头、安楼顶,最后还要做各种内外装修。此时如果我们把“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比喻成盖一座大楼,我们就必须关注是不是有一份设计好的“图纸”、有没有找好“施工队伍”、各种“建筑材料”是不是都齐备了,如果还没有,那么无论如何也不该急于宣布在什么时间之前就能盖好这个楼。

     表面上看,应该没多大困难。“图纸”可以直接拷贝(如果已获得授权或者不在乎设计师的著作权的话),换句话说可以照搬照抄一些现成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模式。拉一支“施工队伍”似乎也很容易,有钱就能雇得到人,不说低层次“民工”级别的,就是雇高水平的牛人大腕,关键也看你出多少钱。如果把“建筑材料”看成是硬件条件,似乎更容易,除非你非要买人家命令禁运的设备,否则绝对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这样看下来,只要在很短的时间里砸进去足够多的钱,似乎“一定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且不会用太多时间,完全可以“提速”。但,实际情况是这样么?显然不是!

     建设的“图纸”其实没有现成的,各国的文化不同,政治经济制度差异也很大,在一个国家好用的建设模式,换一个国家可能完全行不通,简单地照搬照抄,只会是邯郸学步或者东施效颦,就如T台上的模特穿的衣服、走的猫步是“好看”,放到山坡上去秀就是不行,一定要走,则徒增笑料尔。大楼的设计图纸一般需要研究好了当地的地势情况后专门设计,“世界一流大学”也一样,其建设的宏伟蓝图也不是能以模仿的方式就轻易取得的。真正要建设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总应该先摸清楚自己的基本条件,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然后要有一个清晰的建设思路,确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真正开始“施工”了,还得坚定不移地去做,努力实现“图纸”上的设计。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施工队伍”很重要,也不能马虎。因为“施工”的质量会影响大楼未来的安全使用,找一帮没有施工资质、滥竽充数的人来建设,在施工的过程中打着“多快好省”的旗号在那儿偷工减料,还缺乏负责任的施工监理,就会搞出个豆腐渣工程,轻则经常不断地修这里补那里,甚至在若干年后还得拆掉大楼重建(虽说这拆楼盖楼可以贡献双份的GDP)。显然,要想让雇来的人很好地完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施工”任务把活干好,这些人的资质就不能太差,要有真本事,能干实事儿,而不能找一帮只会吹牛的人来搞建设。他们干活的时候,要本着慢工出细活的原则,宁可磨砖对缝时被叫作“磨洋工”,也不能图快急功近利,只有功夫用到了,质量才有保证。“监理”重点要检查的是“质量”,而不仅仅是“进度”,当然,这还要求规划的“进度”本身就是合理的。如果建设者们自己的荣辱利益是是和“大楼”息息相关的,那么这个建设质量最需要的责任心才有保证。

     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解决,但必须严把质量关,要防止以次充好;如果经费预算没那么充裕,价格因素也必须考虑。千万小心,别被人忽悠花大钱买一堆没用的东西,更要杜绝建设过程中的种种腐败行为。

     最后,大楼盖完了,总要做些装饰装修,运行起来以后还要注意维护保养。“世界一流大学”如果有幸建成了,也并非宣布一下、剪彩验收就万事大吉了,此后也需要不断地投入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转,就像保持大楼新鲜亮丽的外表一样,应该让大学始终朝气蓬勃,锐意进去,不断向上,这就要求时时注意“维护”,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国际上众多“一流大学”的排行榜大PK中,总是不进则退的,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势头,一流变二流也是很快的。

     总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如盖一座大楼,诸多环节都需要注意,而且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本身不该是终极的目的,不但要能建成,而且必须争取期保持其地位。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1635-292603.html

上一篇:论“地王”的下野
下一篇:一个小导游带给我的思考

27 曹俊兴 武夷山 杨学祥 薛长国 刘全慧 诸葛淑媛 李传亮 阎建民 陈儒军 刘进平 杨远帆 陈安 王修慧 刘立 王宝山 杨正瓴 苗元华 张天翼 李志俊 贺天伟 李学宽 鲍海飞 林中祥 葛素红 李泳 丛远新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