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科学”——拆字与谐音分析

已有 8048 次阅读 2010-3-18 07:53 |个人分类:生活感悟|系统分类:诗词雅集|关键词:学者| 科学, 拆字, 谐音

       前天把“笨”字和“灵”字拆了【1】,自我感觉不错。昨天赵明老师在评论里说“又一个拆字大师横空出世”,“拆字大师”绝不敢当,客串一把“拆字先生”玩儿还是可以再试试的。后来蒋劲松老师又评论说我“玩了擷英(諧音)之後又開始玩拆字了”,我的答复是希望“再来个“谐音”和“拆字”组合”,今天就拿“科学”二字来个牛刀小试,看看能把科学“拆”成啥,“撷英”又可以出怎样的结果。

       是啊,如果把“科学”拆了,会变成啥?“科”字的一左一右,分别是“禾”和“斗”,与学连起来,就是“禾斗学”。看来,为了禾苗水稻之类的东西是要发生些争斗的,所以最近为了转基因水稻之类的问题,科学家们争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大家都捍卫的“科学”本身从字面上就早已暗含了这种争执。其实我对“禾斗”的理解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为了水稻之类的粮食,人要和自然界斗,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先混个温饱儿,当然保证这个温饱的前提是地里总能长出水稻之类的人类主粮出来,如果“今天有明天没有”或者“今天多明天少”,人类可就有危险的;另外一个层次是为了水稻,人和人之间会有些争斗,这种争斗可能是谁的禾苗被种得多、谁的“粮食”(收入)多些的事儿,最近听说,孟山都们在中国的行情看涨。

       如果稍带手儿把“学”字也拆了,可以看到下面是个“子”,不妨理解成种子,上面的三根苗儿是打种子这里来的,所以种子很重要。中间的“秃宝盖儿”大抵是埋下种子、长出苗儿的土壤了,看来要“学”(学问),种子、土壤和上长的空间和机遇,一个都不能少。咱们这些吃科学教育这碗饭的人,该做的就是播下知识的种子,养护好土壤,培植苗木茁壮成长么!

       拆完了字,再玩儿个几个撷英(谐音),“科学”相关的谐音词不少啊,如果扩大点儿范围,打拼音的时候就打“kex”会出现:(1)“可学”——可以学习;(2)可行——科学的东西,当然可行啦!(3)可惜——科学有时也难免有些令人感到可惜的遗憾事;(4)可想——要允许大家放开了想,科学才能发展;(5)克星——科学是什么的“克星”?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6)可信——真别说,一说XX是“科学的”,置信度立马儿上升,所以科学常能给人以信心;(7)可选——科学在有些时候只是被作为一个选项,在普通民众看来,除了科学以外,也许还有其他的选择;(8)咳血——科学家很辛苦很劳累,很多人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定要保重身体,千万别累得咳血......。

      以上是我对“科学”二字所做的“娱乐化”的思考,诚心逗大家一乐儿。不过需要郑重声明的是,此次拆字的目的不是真的存心要把科学这个美好的词汇折腾得四分五裂,而只是想多几个角度去思考科学,感悟科学,只有把科学的利弊得失看得更清楚明白,才能让科学的优势充分发挥,缺陷被尽快弥补。      

~~~~~~~~~~~~~~~~~~~~~~~~~~~~~~~~~~~~~~~~

【1】吕喆:“笨”与“灵”,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3574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1635-303970.html

上一篇: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下一篇:苏文辉研究组回应嵇少丞教授(二)

24 武夷山 刘洋 刘全慧 诸葛淑媛 陈儒军 曹广福 王号 吴飞鹏 杨秀海 陈国文 刘立 王宝山 李世晋 任国鹏 苗元华 柳东阳 蔣勁松 鲍海飞 柏舟 丛远新 焦宏远 crossludo djiang woxing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