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代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sbbi 美国华人史、人文、诗词及财经

博文

探寻明清时期舞阳县至南阳府官道之枣林段

已有 1146 次阅读 2023-9-11 13:2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有句俗语:"千年古路万年沟"。在旧中国,没有柏油路、水泥路,基本都是土路。人力车、马车常年行走在路面上,年长日久,车轮粘走了路面上的泥土,路面越来越深,再加上年久失修,雨水冲刷,千百年之后,大路逐渐形成了大路沟。

IMG_0575.jpeg

舞阳县地处中原,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也是一个重要的县城,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樊哙曾任舞阳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岑彭也曾任舞阳候;三国时期,魏国大都督司马懿及其父亲司马防、儿子司马师均封为舞阳候。元明清时期,舞阳县隶属裕州、南阳府,将近700年的历史。

IMG_0576.jpeg

舞阳县城至南阳府有一条重要官道,途经舞钢市枣林、朱兰铁山、大石门、寺坡接官厅、杨庄、尚店、王家店(王店)向西南一直到南阳府,是官员们来往于南府阳和舞阳县的一条官道。官道枣林、武功段经过三里店、周湾、大路张、小和庄、周庄、孙庄、栗林铺、贾美斗庄、坡魏、孙寨、棠梨店等村。随着解放后舞泌路(七蚁路)的建成,古官道逐渐消失在历史之中,悄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IMG_0577.jpeg

而如今,笔者顺从旧官道沿途多方询问,旧官道路线图逐渐显露出来,而沿途村庄老村民都记得这条官道,都说这是老舞泌路,解放前一直在使用。

从舞阳县城沿南关向南,行至三里河,解放前有三里河老石桥,在新桥址西50米处,旧石桥上有西耳桥、东耳桥,西耳桥就是通往南阳府的起始点。翻过河向西南望去,便看见一条宽宽的大路沟向西南延伸,大路沟宽约20米,大路沟东侧曾建有关爷庙。

IMG_0578.jpeg

旧时三里店不大,以袁姓、李姓为主。袁姓从安寨直李村迁来,李姓从枣林前李村迁来,有十几户人家,老村在七蚁路西侧。"758"洪水过后,与东边一个村子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现在的三里店村。

大路沟顺着三里店村西头漫向西南,大约行三里地许,便到周湾村东百米处,传说一老太太带了四个周姓儿子迁此建村。据清道光十五年《舞阳县志》记载,"周湾村地处上八里河河湾处",村以河湾命名周湾村。周湾村曾是个寨,四面环水,村址形似鳌龟,古有独占鳌头之说,是个风水宝地,寨墙也易守难攻。

IMG_0579.jpeg

官道从周湾村寨东经过,有一座青石结构三孔桥,雕刻精美。桥墩雕刻龙的形状,龙鳞清晰可见,龙头向西,龙尾在东,以前村民因为信奉迷信,说桥兽偷吃庄稼,便砸去了兽头,遭到了破坏,现在还能看出其最初模样。

IMG_0580.png

大路沟从周湾向西南走,约有2里多地,到了大路张村东头,大路张就是因为紧邻官道大路,名曰大路张。沿坡下去,在八里河与大路张村中间,有一故河道,上建有石桥,因遭破坏,桥石七零八落。桥面是大石条,桥墩是大石滚。

         IMG_0581.png

再向南走不到50米,就是八里河。所谓八里河,是因为离舞阳县城八里地而得名,现在叫韦河。八里河上的老桥早已拆掉,石料被村民拉走他用。在老桥遗址向东约百米,就是现在大路张村南边的新八里河桥。

翻过八里河沿大路沟走一里许,就是小和庄,小和庄旧时称大路和,村民都姓李,建国后因为村子小又命名为小和庄。大路沟在小和庄东侧,沟内长满了杂草、竹子。继续向南走一里许,大路沟正好穿过周庄村正中央。

周庄都姓周,无杂姓,传说周氏祖先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周氏始祖周芳聲的碑上刻有周姓十辈辈份:景光永萬世安守可慶宗。这是周芳聲的6个曾孙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歲次辛亥桐月为其曾祖立的碑,由此可以推断,周姓是从明末清初迁此建村的,并非传说中的明初。

IMG_0582.jpeg

穿过周庄继续向南走一里许,就是孙庄,孙庄孙姓最早建村,后来常姓、王姓入村。大路沟在孙庄东侧,孙庄东北角有个老石桥,桥面仍是石条,桥墩还是石滚,如今桥基仍有石板、石墩。

从孙庄顺着大路沟往南走一里多地,就是栗林铺了。据舞阳县志记载,"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春修县前总铺和抚宁、淮堰、卸甲店、栗林、接官亭、尚店、东新等铺"。在栗林铺村西侧,解放前有个碑亭,里面竖有两个碑,其中就有以前讲过的"四进士″碑:1880年,朱锡貞和其他三个进士一起,为自己的父亲朱讱朱守仁过73岁寿辰立的碑。不看僧面看佛面,从舞阳去南阳府的官员途经栗林铺旧寨前,先下马祭拜这两个碑,然后进栗林铺旧寨歇息。

IMG_0583.jpeg

栗林铺旧寨就在栗林铺西南不远处,四面环水,中间有十字街,街两边有饭店、旅社、杂货铺。75年洪水过后,搬迁新址,寨墙填沟,变为农田,现在还能找到寨沟几段。

栗林铺旧寨内以刘姓、朱姓居多。旧寨南头沟边有刘姓宗祠碑,碑原来在刘姓祖坟处,后来被拉到旧寨南门。这个宗祠碑很特殊,它是个长方形的碑,镶嵌在石座上,背面密密麻麻刻满了字,现已模糊不清,只能看见"刘氏始祖自……"字样,据老支书说,上面记载了刘姓从栗林铺旧寨迁出的人的姓名以及去向,所落村名,包括南山、西平、舞阳,有很多刘姓就是从这里迁走的。

IMG_0584.png

在栗林铺村北,有块宁氏始祖碑,上面清晰记载:"祖居山西平阳府稷山县西位村,康熙五十九年移居于此",明确记载了宁氏来自于山西平阳府。由此可以推断,清早期从山西省迁民于此的村子很多,真正如传说中的明初迁民的村子并不多。

IMG_0585.jpeg

从栗林铺旧寨继续向南,仍是清晰可见的大路沟,一直到武功乡贾美斗庄村西。

据贾美斗庄99岁老人刘明晰介绍,贾美斗庄原名是贾墨斗庄,因一贾姓木匠最早搬到此村,以木工为生,出行经常携带一墨斗。由于他木工技术高超,人送绰号贾墨斗。他死后就以绰号命为村名,贾墨斗庄,后改成贾美斗庄。现在此村已无贾姓后人,主要有刘姓、陈姓、王姓,刘姓从滚河李搬来,王姓从朱兰村搬来,均已有8代人。

IMG_0586.png

沿大路沟继续向西南行2里地,便是坡魏村。大路沟在坡魏村东。坡魏村属武功乡,魏姓始祖从山西迁到滚河李村,繁衍两代。后来第三代自滚河李村向西行,翻过河道,爬上河坡,发现一片可耕沃土,便开垦荒田种地,建村坡魏。

IMG_0587.jpeg

向西南继续行走,便到孙寨村东头。孙寨村没有村寨,是因为孙姓最早占地为村,村名叫孙占,后来念转了,就成了孙寨村。孙寨村以贺姓居多,贺姓始祖从石门郭村迁来居住,繁衍生息。

IMG_0588.jpeg

再往南行走就是棠梨店村了,大路沟在村西,由于房地产开发,大路沟仅剩一段。棠梨店曾叫塘李店,姬姓最早迁此建村,人口居多,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姓姬,姬姓也是周朝的国姓。

再往南就是朱兰店,经铁山庙,过石门郭,到大石门,入接官厅。由于市区变化大,官道早无踪迹可寻,留给他人作考吧。

IMG_0589.jpeg

【本文作者:郭勇刚 】

河南省舞钢人,本科学历,在枣林镇初中教学。个人爱好:收藏古钱币和文学写作,亦喜好摄影及民俗和历史典故的研究。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22825-1402237.html

上一篇:76)联合广场 诗鸽旦
下一篇:步游散记之白人老妇

1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